雄琴会所3月15日,在吴忠市利通区牛家坊村一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各工种建筑工人与各类施工机械有序配合,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日处理4万吨尾水的牛家坊人工湿地项目正紧张有序地推进中。
连日来,牛家坊村、清水沟上段和新华桥村的三处人工湿地开工建设,项目致力于改善流域水质和生态涵养能力。
修复、建设湿地,是吴忠市确保城市生产生活废水达标排放、进入黄河的“兜底”环节。目前,吴忠市已建成投运11个人工湿地,成为守护黄河吴忠段水质的一道有效防线。
牛家坊人工湿地项目概算投资1.23亿元,主要建设引水工程、潜流和表流湿地主体建设、水生植物种植、配套设施建设等,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292吨、氨氮51.1吨。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清水沟水生态环境,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打造南环水系旅游休闲样板,对推动黄河吴忠段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确保水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牛家坊人工湿地项目经理宋振洋说。
根据相关安排,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五水”共治,实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连通和雨污分流、人工湿地等项目,确保黄河过境水质Ⅱ类进Ⅱ类出。
在清水沟上段(昊盛人工湿地)工程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正在潜流湿地进行生态填料回填工作,工人们抢抓温度适宜的施工期,加班加点,促工期、赶进度,争取这项民生工程早日建成投用。
“项目建成后湿地对尾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万方每天,可有效降低COD、BOD、氨氮总磷等各项指标,最终使出水水质达到入黄标准。”昊盛人工湿地项目负责人陈枭说。
今年吴忠市开工建设牛家坊、新华桥、清水沟上段(昊盛)3个人工湿地项目。目前,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建成投运。项目采用“物化预处理+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水质净化工艺,使周边污水处理厂废水源源不断地被“吞入”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一吐一纳“洗净”污染物,出水质从一级A提升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以上。
“下一步,湿地末端还将逐步配套建设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将达到地表四类的尾水循环再利用,作为湖泊补给、城区绿化水源,打好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循环利用的水生态保护组合拳。”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刘明说。
近年来,吴忠市尽享黄河之利,但也想方设法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反哺母亲河。在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建设人工湿地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古城湾人工湿地于2020年6月投入运营,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6万立方米,年可削减污染物520万吨。去年,吴忠市还依托这片人工湿地建设了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将净化后的水通过泵房、管道输送至新宁河,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湖生态补水向黄河“伸手”的窘境。而古城湾人工湿地处理模式也被推广到新建的三处人工湿地,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工湿地尾水高效节约循环利用新路径。
在清宁河畔,今年68岁的河道保洁员王寿荣正在开展养护作业,他穿着雨鞋、保洁员马甲,拿着两股叉、四股叉、截污绳等工具,清理岸边杂草和水面杂物。反复弯腰、打捞、起身……清理过程几乎一气呵成,看似简单的动作,一天却要重复无数遍。
“每天的工作就是及时清理河面漂浮物,这样清宁河的水质会越来越好,鱼儿也快活,鸟儿也来安家,咱吴忠的环境更好更美。”王寿荣说。
吴忠市在积极建设人工湿地的同时,大力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与恢复、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加大黄河、柳溪湖、清宁河、南环水系等天然湖泊、河流治理力度,先后开挖河道32公里、湖泊17个,扩大水域面积4.1万亩,沿黄湿地生态效益不断显现。候鸟迁徙期间,各湿地区域鸟类最多时可达百万只,各类脊椎动物达3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
阳春三月,天气逐渐变暖。在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鸟儿们或追逐嬉戏,或高空翱翔。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源于黄河,生态功能作用于黄河,是黄河宁夏段最重要的生态廊道,是重点生态区之一,总面积达174.93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河流、沼泽、滩涂等湿地类型一应俱全,是得天独厚的生态宝地,为鸟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环境,成为十万余只候鸟迁徙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