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相思苦简谱问题,随着渔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尾水治理作为建设绿色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步得到重视。
4月5日,《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以下简称“方案”)印发。
接下来的5年里,佛山将以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为目标,分类推进、分布实施、分片指导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大力推行高质量零排放养殖模式,建设美丽鱼塘,构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佛山淡水养殖也历史悠久。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中,佛山渔业占比近45%,2021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75.78万吨,渔业产值为184.4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3%。
尽管佛山淡水渔业养殖规模、产值位居全省前列,但渔业养殖模式较为粗放,实施池塘改造提升,对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加快淡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明确,到2026年年底,实现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得到技术性解决,渔业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稳产、减排、绿色的高质量发展等目标。
为了加快实现佛山渔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了实施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推广应用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推动渔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4项重要任务。
1、在实施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方面,按照“池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建设要求,结合实际选择标准生产型、简易生态型模式,开展清淤、挖深、塘形改造、固基、护坡以及道路、电力、进排水、投饵和增氧等设施规范化改造和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
2、在推广应用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方面,佛山将重点推广“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等在本地实践过的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应用集约化养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推进数智渔业发展;
3、在推动渔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方面,佛山将鼓励村集体、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更高效的集约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在塘口建设小型流动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鼓励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
4、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佛山将探索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水产品“不安全、不上市”专项行动,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由局部监管向全面监管、传统监管向智慧化监管、安全监管向质量监管转变等。
全面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指导养殖户科学控制养殖密度,实施“减药行动”,开展水产养殖投入品三年专项整治行动,试行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
《方案》分时间、分任务提出了佛山养殖池塘改造提升计划,并在2024年底前,优先完成省下达20万亩集中连片改造任务,其中:
——2023年为全面攻坚阶段,优先在在18个渔业生产镇全面推开,完成改造面积8万亩。
——2024年为扫尾提升阶段,完成改造面积6万亩,实现佛山市集中连片敏感水域和渔业主产镇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全覆盖。
同标同步推进其余相对零散养殖池塘改造提升,2022-2026年,佛山市内其他区域相对零散养殖池塘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尾水处理技术模式推进改造提升;
2022-2024年,每年完成改造面积4万亩;2025-2026年,每年完成改造面积10万亩。
为了保障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顺利实施,佛山还从组织领导、资金配备、科技支撑、正常服务、运维监管等方面提供保障
《方案》明确,佛山将实行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市长、区长负责制,将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
本方案中养殖池塘指进行水产经济动物养殖以获得最大产出的生产型池塘,不包括环境美化、休闲垂钓、应急消防等非生产用途的池塘及水库。
《方案》指出,即佛山市财政于各年度按照不高于改造成本25%的标准对实施主体进行补贴,其中2022年安排1亿元作为启动资金。
市财政具体补贴标准按简易生态型不高于1000元/亩、标准生产型不高于2000元/亩(区级立项并向市农业农村局备案后,市级将按财政补贴标准的50%给予各区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其余部分由区镇两级和实施主体统筹解决。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振兴大战略落地,中国传统养殖渔业的“粗放”发展思维也必然要被颠覆,从追求产量、解决温饱转换成讲究质量、确保安全,从“以鱼为中心”转移到“以水为中心”;
以信息化和数字化引领的池塘改造和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和处理尾水等功能,开创了智慧渔业和尾水零排放的池塘水产养殖新范式。
就在这样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佛山三水的一家养殖户在今年已率先瞄准了这项利好的政策,和优鱼联合达成了进行鱼塘数智化改造合作计划。
实现智能水质监测、智能精准投料、智能高效增氧以及鱼塘的可视化管理等,提高自然、人力资源及其他农林牧渔业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鱼水和谐、共同发展”,保证渔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适应渔业新时代、符合新养殖价值潮流的,终将能接得住“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