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的女儿婚礼图片《诗经·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其中的茆,指的就是莼菜。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更是提到了:“。”因为生长在完全无污染的活水以及砂质土壤里,对于环境近乎“洁癖”,再加上其包裹着厚实果胶的滑嫩口感,使得莼菜自古以来就备受青睐。
晋代的吴地世家大族子弟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不由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叹道:“人生贵在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还乡,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
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白居易:“犹有路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苏轼:“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
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食用。它鲜嫩滑腻,用来调羹作汤,清香浓郁,被视为宴席上的珍贵食品。
莼菜,食药同源,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抗菌、降血脂、降血糖和抗御肿瘤的作用,可用作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患者的辅助食疗,很适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减肥者食用。是一种典型的名、特、稀、优蔬菜。
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人工种植的莼菜比较稀少,市场的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可观,今年4月份,江苏姑苏区葑门横街,摊贩卖的太湖莼菜,每斤的价格在16至22元不等。某线上购物平台上的莼菜售价,每斤基本上也要12元左右。
莼菜生长对水质、气温等要求极苛刻,采摘只能靠人工,野生莼菜在云南、四川、重庆、两湖、江浙等地的湖泊、沼泽中零星分布。早在20世纪30年代,浙江杭州就有工厂生产莼菜罐头外销日本,湖北利川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力发展莼菜产业,湖北恩施市、咸丰县、宣恩县、重庆石柱县和四川雷波县紧身其后,目前,我国莼菜的总种植面积近2万亩。
至今,已获准登记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莼菜产品共计5个:江苏“太湖莼菜”、浙江“西湖莼菜”、湖北“利川莼菜”、四川雷波“马湖莼菜”、重庆“石柱莼菜”。
被食用的历史虽然已有3000年,但是莼菜产业却很年轻。上世纪八十年代,莼菜开始成为利川市出口创汇“明星”。1995年,利川市被授予“中国莼菜之乡”荣誉称号。2004年,利川莼菜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效应彰显。
市场的火爆,驱使少数人心态浮躁起来,打起赚快钱的主意。有人为了提高产量,一味追肥;有的偷懒省事,连续采摘十多年不换苗;有的贪图小利,在莼菜田下捕虾……“娇气”的莼菜逐渐营养不良或过剩,经常出现病虫害。
2013年,是佛宝山种植大户刘文学记忆中最灰暗的一年,原本4月底就可大量采收的莼菜直到5月底,还不见吐芽,成片莼菜田,稀稀拉拉。他家种了100多亩莼菜,产量仅是往年的四分之一,损失近70万元。这种情况,当年在多个莼菜产区都存在。
“莼菜之殇表象是虫害,根源在于急功近利。”业内人士一语中的。药方只有一个:顺应莼菜的生长规律,用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它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
利川市睡芙生态农业公司在凉雾乡流转1200多亩水田,建起莼菜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精选良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实行稻渔共生综合种养,一亩莼菜田里,鱼苗总数控制在正常鱼塘的十分之一,让草鱼、鲤鱼、青鱼、泥鳅、鳝鱼等吃掉大部分杂草、害虫,其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用食物链维持莼菜田生态平衡,扼制病虫害。
睡芙公司创始人谭明富算了一笔账:不用打药施肥,一田双收。如管理得当,一年下来,莼菜加水产,亩产值过万元。
石柱莼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是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据万胜坝村老支书马富兹介绍,凭借着莼菜种植,村民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石柱县水电局水产站引进8000多公斤莼菜进行试种,随后获得成功,并迅速发展。刚开始,还是几个村民合作社在自发推动。但莼菜跟粮食作物不同,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一次种植后,还能多年采收。所以,慢慢地更多的石柱农户开始意识到莼菜的发展空间,加入到了莼菜的种植队伍。
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石柱莼菜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精深加工方面的欠缺,合作社或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莼菜后,仅进行简单处理,就以“鲜菜”形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产品附加值低,更没有品牌竞争优势,有的还被运到杭州贴上“西湖莼菜”的品牌再对外销售。因此,种植户和销售企业所得的利润并不多。
原本做投行的潘慧中了解到石柱莼菜的“病症”,并走遍全国莼菜产区后,成立了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500万元,在石柱土家山寨搞起莼菜深加工。
潘婆婆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300多户农民建立起合作关系,发展莼菜种植面积2600亩,年产莼菜1000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与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7家科研院所签订联合科研协议,建起联合实验室,从育种育苗、产品研发、机器设备研发三个方面展开莼菜产品的科研攻关。
在强大科研力量的支撑下,潘婆婆先后取得了涉及莼菜育种育苗、田间管理、莼菜面膜、莼菜饮料、莼菜加工机械等63项国家专利技术,带动石柱莼菜产业突破深加工难的瓶颈,延伸了产业链,形成了品牌优势,使石柱莼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原来鲜销1吨莼菜只能卖5万多元,现在制成面膜后,1吨莼菜的产值能达到50多万元,‘身价’可以暴增10倍。而农户的莼菜收购价也随之一路飙升,从2013年的2.2-2.5元/斤涨到今年的均价5.6元/斤,达到亩产值突破1万元。”
1、匡全、涂华等. 江西莼菜产业发展现状【J】.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0期
2、刘义满、魏玉翔. 莼菜是一种什么植物?其主要分布地区和栽培地区在哪儿?【J】.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