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异世点将录苏东坡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橘树四季常绿,柑橘色香味俱全,还有良好保健功能,深受历代文人骚客、市井官商喜爱。我国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古籍《禹贡》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柑橘就是珍贵贡品,如今柑橘是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规模最大的果树树种。我国柑橘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总产量超过4500万吨,形成了五个优势带及近十个特色产区,良种应用率高,不同熟期品种与特色杂柑品种筛选应用较为活跃,通过不同熟期品种搭配,已解决了全国柑橘鲜果周年供应问题,甚至一个县域产区如湖北秭归都可实现甜橙鲜果周年供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个可实现周年鲜果供应的水果树种。柑橘业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山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伊华林,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果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从事柑橘育种理论与实践工作,先后选育出“华柑二号”等10余个柑橘新品种,其示范与推广对提高我国柑橘良种率、优化柑橘品种结构起到重要作用。伊华林教授心怀我国柑橘品种改良、致力柑橘良种科学布局,为我国的柑橘育种及育种理论研究做出积极贡献,足迹遍及我国大江、大山柑橘产区,把柑橘品种与生产管理知识与科技播撒在绿色田野上,为我国柑橘产业不断提升挥洒汗水。
1969年,伊华林出生于以人才辈出著称的“教授县”——湖北蕲春,分别于1990年、1996年和200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果树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7月至1993年8月期间,作为研究实习员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工作。1996年7月至今就职于华中农业大学,此后一直专注于从事柑橘育种基础、应用基础及应用推广等工作。多年来,伊华林教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国家重点专项《果树优质效良种筛选与配套技术研发》首席科学家,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农引推”等,协助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南方地区柑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柑橘、桃、葡萄优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椪柑新品种华柑2号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中试与示范》和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专项项目《长江流域优质柑橘新品种选育》。伊华林教授还是农业部948项目《柑橘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与推广》、科技部科技移民项目《三峡库区柑橘品种结构改良及高效生态橘园建设》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要果树资源离体保存过程中变异研究》的重要执行人。
30年来,伊华林教授针对我国柑橘产业在品种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向,利用传统育种技术,结合现代分子标记和组学技术,聚焦开展柑橘常规杂交育种、芽变选种以及柑橘果实发育和成熟调控机理研究。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创制新种质和品种,对优异资源、材料进行鉴定、评价获得优良品种。利用柑橘众多的熟期芽变材料和生物组学技术,挖掘调控柑橘果实成熟的重要路径和关键基因,以山金柑、番茄和草莓等为对象,通过遗传转化研究关键基因的功能,并分析其调控机制,继而采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柑橘分子育种,在遗传育种理论和应用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育种理论研究方面,伊华林教授研究了柑橘体细胞杂种作为育种材料的可行性及其性状遗传规律;带领团队利用高时空分辨率转录组揭示柑橘果实发育和成熟调控新机理。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代谢组及生理生化品质分析等对柑橘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调控机理进行探讨,并对柑橘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调控网络进行了系统的表达模式分析,通过分析高时空分辨率转录组的数据为柑橘果实发育和成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为柑橘熟期育种及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在品种选育方面,经过多年坚持与潜心研究,伊华林教授先后选育或参与选育出的“桂月红”南丰蜜橘、“柳城蜜橘”、“伦晚脐橙”、“华红橘一号”、“鄂柑二号”、“华柑二号”“华柑四号”“华夷一号”等10余种柑橘新品种。他因对我国柑橘育种及育种研究的突出贡献而获奖无数,曾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为了科学研究、为了柑橘产业,伊华林付出了满腔热血,这些荣誉,他当之无愧。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造福一方百姓。”这句话形容柑橘品种再合适不过了。近年来,柑橘俨然成为许多果农的“金果子”,实现了一个个致富神话,至今,全国现有柑橘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总产量超过4500万吨,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水果。
进入21世纪,由于相对效益高,我国柑橘产业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如不同产区选择同质化品种、多数柑橘产区没有明确的品种和品种更新计划仅追随苗商的宣传与盯着市场价格选择品种,没有考虑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原来的特色产区由于品种种植规模扩张特色模糊化日益明显;良种滥引、无序扩张现象明显;部分产区对一些优良品种特性认识不清,没有适地适栽选择适宜的品种等问题。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保证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伊华林教授常年奔走于鄂桂赣浙等柑橘主产区,将所研所识对果农倾囊相授。
为了提高果农现代柑橘栽培技术,改善传统柑橘栽培模式对品质的影响,伊华林教授积极、主动参与各地科协、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举办的各类科技培训,专门开展实用技术指导,结合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累计培训300余场次,培训管理、技术人员、果农超过4万余人,为提高广大果农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在多个产区办示范点、办基地,进行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以点带面,为品种合理布局进行引导,带动一些产区科学进行品种改良,助力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带动柑橘产区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振兴之路,所到之处皆留下了许多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样板。伊华林教授还在各柑橘产区讲:现在我国柑橘产业良种率较高,但适地适栽程度不高,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深。柑橘栽培的核心是品质,无论什么产区围绕品质选品质研究栽培技术、研究市场。这些观点深深影响了产区生产与技术人员,成为他们工作的方向。
伊华林教授不仅花费大量时间在产区进行培训与示范,还从产业寻找研究灵感、寻找研究课题。把产业需求、产业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理论研究,再用理论反馈来指导实践。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柑橘,为了使柑橘种植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了促进我国柑橘产业快速良好发展,他奋笔疾书,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一个个文字、一篇篇论文。迄今为止,已经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此外,伊华林教授还担任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他主讲的“园艺概论”“柑橘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树育种学”等课程备受学生好评,目前已培养硕士30名、博士6名。
潜心于科研,扎根于沃野。伊华林教授把毕生所研用于柑橘育种和产业发展的事业中,他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坚持不懈、锐意进取、突破创新的气魄,把论文写在橘园里,把科研成果播撒在祖国大地上。砥砺前行、步履不息,未来,他将继续为助力果农致富、助推产业发展而努力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