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俪霏这种能够与地震波赛跑的高科技,江西人什么时候也能尝鲜?近日记者从江西省地震局了解到,我省2018年已开工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西子项目,预计2022年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届时江西全境也能实现地震预警服务。
据介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正在全国推进,而其中的江西子项目主要由预警台站、预警终端、预警中心、保障系统、通信网络及配套的软硬件设备组成,是一个时延毫秒级的地震预警观测网络技术系统。
根据规划,我省拟建设135个地震站点(包括新建53个基本站、52个一般站;改建5个基本站、25个基准站),覆盖所有县(市、区);在全省新建10个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1个省级地震预警中心。省地震局监测中心负责人肖健介绍,目前地震站点选址工作正在推进,今年年底之前要完成所有站点的土建工程施工。
该项目建成后,一旦江西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系统可以在1至2分钟给出地震基本参数速报结果,5至10分钟给出地震烈度等相关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届时,我省重点地区地震监控能力将达到1.0级,可提供一定范围的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烈度速报服务。
江西并非地震多发地区,但是地震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2005年11月26日发生在瑞昌的5.7级地震,至今人们记忆犹新,那次地震造成13人遇难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在地震专家看来,虽然历史上强震记载很少,但江西实际上是我国中南部地区地震活动相对比较频繁的省份,在赣北和赣南存在着数条活跃的地震带,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地震预报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科学界都没有找到成熟可靠的预报手段。和震前预报不同的是,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的同时,通过电波快速将信息传递出去,从而与地震波赛跑。那么,预警系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3至7公里每秒,而电波的速度为30万公里每秒,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利用这个速度差,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此外,地震时会产生两种地震波,速度快但是破坏小的纵波先抵达地面,此时速度慢而破坏性大的横波还在半路上,如果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就能为预警抢到宝贵的时间。目前,地震预警技术已在日本、墨西哥等地震多发国家有了广泛应用。
不过,地震专家提醒,虽然地震预警技术已经成熟,但是不要以为有了预警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由于地震预警系统需要数秒钟的信息处理时间,因此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弱点——预警盲区,一般是在震中周边30公里范围内。因此这次四川长宁地震,成都、重庆等地虽然提前得到了预警信息,但是因为距离较远地震基本没有产生危害,而地震破坏最大的震中地区,却没有办法提前得到预警信息。
对此,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许云廷解释,地震预警系统的价值不能以一次普通中强地震的作用来衡量,对于震级越大的地震,比如说汶川地震这样的强震,数百公里外的陕西、甘肃等地都造成较大伤亡,如果当时就有地震预警系统,人员伤亡肯定可以大大减轻。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或者60秒,则可使人员伤亡相应减少39%或95%。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的功能将更加完善,提供的地震预警服务产品也将更为丰富。
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意味着人们能第一时间得到预警信息。专家测算,假设再重演一次14年前的瑞昌“5.7级地震”,那么通过应用地震预警系统,南昌可以提前30秒左右得到预警信息,对社会稳定和抗震救灾十分有利。
那么,我省未来将实现的分钟烈度速报服务有什么用呢?肖健告诉记者,以前一次破坏性地震发生,地震部门要好几天才能得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图,而现在最快几分钟就能得到结果,将大大有利于抗震救灾和灾害评估。此外,建成后的地震预警台网将有效服务于政府应急救援决策、民众逃生避险和高铁、核电等重点区域的地震紧急处置,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服务。
有了预警系统,还得公众熟悉并能合理应对。专家提醒,收到地震预警后,一般会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避险逃生时间,这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实际环境,如果预警时间足够,应迅速离开房间到达户外;如果发现预警时间较短,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此时应就地避险,在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预警信息由谁来发布呢?如果有人故意散布假预警信息怎么办?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的地震预警立法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福建、云南、辽宁等地已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要求地震预警信息由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违者将被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省地震局法规处处长杨雪超告诉记者,目前我省相关部门已就地震预警立法工作进行了积极沟通,前期相关工作也已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