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财快评:地震预警之后应该怎么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4 18:04:00 | 【字体:小 大】 |
闫凤娇近况导读:地震预警不能代替其他的防震减灾措施,防震减灾更多的工作要依靠做好基础工作,比如城市规划、修建住房等要避开活断层,修建符合抗震设防标注的住房,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宜宾、成都、重庆等地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其中,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成都高新区市民收到预警时间较震感提前61秒,重庆预警时间较震感提前44秒。此次地震后,地震预警成为热词,从科普宣传的角度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昨天和今天的网络评论或反应看,公众对于地震预警存在一定的误解。地震预警来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是预警走入大众视野后我们面临的课题。
由于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者传播速度不同,破坏力也不同。纵波速度较快但破坏较弱(传播速度约为6.0km/s)。横波速度较慢但破坏较大(传播速度约为3.5km/s)。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以及电磁波(其传播速度约为300000km/s)远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来实现的。在大地震发生后,预警中心通过震中附近的地震仪捕捉到纵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时间、地点、震级大小)、影响程度和预警时间,抢在横波到达之前,对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发出地震警报。
地震预报是未来将要发生地震的预先告知,根据目前我国地震预报会商制度,地震预报分中长期和短临预报,短临预报是科学界面临的难题。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的告知,这种提前告知以秒为单位。由于预警时间与地震波传播距离有关,远离震中的地区预警效果明显,而震中地区预警效果不突出。这决定了越是离破坏性地震距离近、越需要预警信息的地区,越得不到或者仅仅得到几秒的预警。由于我国的地震预警针对活断层地震,地震预警存在盲区,也就是说震中不可能预警。目前地震预警受到高度关注,我们也必须告知公众地震预警的局限。地震预警不能代替其他的防震减灾措施,防震减灾更多的工作要依靠做好基础工作,比如城市规划、修建住房等要避开活断层,修建符合抗震设防标注的住房,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如果预警显示几秒后地震波将到达,首先请关闭煤气等易燃易爆设施,打开房门(防止地震发生后的房门变形导致震后无法逃生),然后请在屋里找一个结实的、能避开家具、器具等倾斜的角落,护住头颈避险。如果在户外,请避开高空落物等就近避险,等晃动结束后再疏散到避难场所。如果地震预警显示地震将在几十秒或更长时间后到达,可以判断该地区距离震中的距离较远,由于地震波的衰减作用,在本地区地震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性作用,在关闭煤气等设施、避开家具等倾斜或灯具掉落可能造成的伤害后,可以在室内安全的区域避险。如果不放心想要到室外避险,请避开女儿墙或玻璃幕墙等有潜在风险的区域,到开阔区域避险。
另外,地震预警不光给公众提出了需要如何做的问题,也给政府提出了谁来发布、如何发布的问题。地震预警发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震级发布的问题,是否应该有震感就发布,仍值得商榷。这一次大家更关注地震预警,还来不及关注到越是地震损失不大的地区越可能收到地震预警的事实。长宁地震,成都多个社区喇叭齐鸣的情况,是否真正达到了减灾效果,或者以后这种预警多了公众会不会认为扰民,从而形成狼来了的效果?类似的效应在日本的海啸预警中已经存在。同时,地震预警如果发生了误报怎么办?发生误报以后谁来负责?网络检索显示地震预警在全国引起热议,但是在长宁灾区当地群众更关心的是震级、救援等问题。地震预警在应急预案中的地位、地震预警纳入应急管理之后,应该如何根据地震预警的发布规范公众应急避险行为?此次地震预警给应急管理提出新课题。
总之, 长宁地震让地震预警科学的发展得到公众的关注,地震预警可以让公众获得几秒钟的逃生时间,某种程度能够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但是,地震预警不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部,更多的减灾措施在于地震前的长期投入,同时,公众需要了解地震预警原理,并根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政府、公众和科学共同体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
花卉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花卉种植: 向花卉产业强省迈进 下一个花卉种植: 没有了 |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