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klein怎么读吴梦川 2008年后开始儿童文学创作。2011年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陆续推出其“花朵” 系列成长体验小说《完美的花朵》《尖叫的海棠》《淡白的古果》。该系列第4部《魏紫的春天》近日上市。
《魏紫的春天》吴梦川 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9年04月版/32.00元
受访人:吴梦川(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采访人:张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7月28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魏紫的春天》发布会暨阅读分享会在第29届全国书博会上举行,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许军娥、作者吴梦川及其女儿周书痕等分享了对于这部作品的感受。《魏紫的春天》主题是探索暴力对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消解暴力,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冷暴力。吴梦川表示,希望孩子通过自己的作品看到真实的世界。这种真实究竟如何呈现?与孩子眼中的美好存在矛盾的地方该如何处理?《魏紫的春天》讲述怎样的故事?我们第一时间采访到吴梦川,请她分享“花朵”系列的创作故事以及《魏紫的春天》的独特之处。
记者:您2008年转向儿童文学创作有何契机?诗意语言与深刻的现实主题、文艺气息与悬疑感……看似冲突的特点能够共存且不显矛盾,有何处理技巧?
吴梦川:2007年夏天,经陕西省作家协会推荐,我进入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这个班是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班,网罗了活跃文坛的儿童文学大咖与中坚。我学到了很多,也为创作转型提供了契机。此前,我写作成人诗歌与散文,但作品一直有儿童视角和成长主题,所以转型水到渠成。但还不能说已经转型成功,我只是一直在儿童文学领域里探索,希望将来能写出更好更满意的作品。
我是一个感受力和记忆力超强的人,童年和成长记忆挥之不去,我也是一个童心爆棚的人,也许想要探寻自我的执着让我选择了现实题材,我想在创作里重现或重塑童年、少年的我。同时,包容的个性也让我能欣赏和接纳各种美,并在作品里呈现这种审美态度。加上多年的诗歌与散文写作训练,已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即使在小说里我也固执保留这种风格,且对文字异常挑剔,注重诗意与审美。如果把作品比作一道菜,那故事与主题是食材,语言就是味道,厨师的烹饪方式和烹调技艺决定了菜系派别和口感差异。
记者:与“花朵”系列前3部相比,《魏紫的春天》有何不同之处?如何呈现孩子能理解的“真实”世界?
吴梦川:“花朵”系列不仅要讲成长的故事,更要探索成长的体验,所以核心是向内的,自外而内,探索心灵成长的奥秘。前3部偏重于成长故事的书写,而《魏紫的春天》偏重于成长体验,将向内的探索推向极致,落墨重点放在对人物心理的书写,故事基本靠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从容推进,没有太多起伏跌宕,心理、情感的架构与张力支撑起了叙事的节奏。
该系列立足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来展现青春期的成长。这种现实与的现实有区别,儿童文学在呈现事物残酷的一面时,必须呈现温暖光明的另一面,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是儿童文学需要的完整的真实。当误解挫折伤害来临、离别失去甚至死亡来临,儿童文学作家要在孩子和现实间搭起桥梁,友谊、同情、爱这些品质是基石,帮助孩子化解矛盾、理解生活,这是成长过程,也是成长的书写。
文字处理上,我会避开直接描写渲染,将残酷现实尽量处理得柔和诗意,比如《魏紫的春天》里,我让魏紫用吃花的诗意方式化解内心的焦虑恐惧,让夕颜在摔伤昏迷后以长梦的形式醒来。
记者:如何理解《魏紫的春天》的关键词?从天而降的鸟屎到暴力相关主题,这样奇妙的灵感转化是如何产生的?
吴梦川:《魏紫的春天》的主题词是治愈和救赎。一粒鸟屎砸在上学路上的女孩头上,“砸”字本身就有一种暴力意象,但它却是一粒散发草木香味的鸟屎,被砸女孩也想通过吞食香花让自己变芬芳洁净。情节设置隐含了对抗世俗的意味。“在那个世界里,我们是鸟,是花,是时间捕捉者,是虚幻的事物”。这句话揭示的既是主人公们内在的精神状态,也是她们与外部世界疏离和对抗的真实写照。
《魏紫的春天》里,花、鸟、树、墙、森林等都被赋予独特内涵和象征意味,并作为故事线索贯穿整部作品。比如学校后花园的矮墙,孤僻冷漠的魏紫在那里捕捉光与影,将内心渴望和憧憬描绘在矮墙上,这里是她与青鸾重逢、灵魂碰撞的地方;而另一场景,那面玻璃幕墙对一群灰雀犯下不可原谅的罪行,导致了鸟群“集体自杀”。同样是墙,它可以让心灵交融,也可以阻隔生命,呈现出两面性、复杂性。
记者:该书主题契合了当下广受关注的原生家庭话题?面对一系列问题时,文学作品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孩子自我调节?
吴梦川:《魏紫的春天》探讨的正是原生家庭和暴力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父母如何参与孩子的成长?孩子又如何将来自社会家庭的各种影响吸收消化从而转变为成长的养分和能量而不是负担?书中的三个少年都来自于有问题的原生家庭,在成长中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暴力伤害,心灵和心理都潜藏着外人难见的伤痕和问题,但是,仅仅呈现出这些伤害和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儿童文学,还必须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挥文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儿童文学提出疑问后,必须有对应的有分量的回答。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三个少年如何相互疗伤、完成治愈与救赎,如何完成与父母的沟通和解。结尾,所有人都放下了猜疑与怨恨,这种放下不是说教强加的,而是通过成长一步步自觉达成。觉醒来自朋友亲人的爱,来自相互关心和陪伴,她们坚守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这是他救、互救,更是自救,是时间开出的无形之花。除了作家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融入文学创作中,对于孩子的引导,我个人建议是亲子阅读、家庭阅读,在讨论沟通中求同存异,反思相处模式,改进教育方式。
记者:“把自己放在孩子中间,把自己变成孩子,以孩子的角度来写她的成长和成长中的一些痛苦。我觉得这在儿童文学里面是一种深度。”这是贾平凹老师对您作品的评价。这些主题也是您成长中的困惑?
吴梦川:平凹老师说的深度,应该是一种体验和表述的深度。作为成人书写者,我们无法真正变成孩子,能做的只有提炼,提炼童年的纯与真、成长的痛与泪,这种提炼是一种修行和功夫。所有的儿童视角和体验,都会注入成人的智慧和深刻。
“花朵”系列的主人公是一群具有艺术特质的青少年,她们天赋异禀、思维独特,却常不被认可,被贴上异类标签。成长对她们来说尤其曲折,但只要被给予足够的理解关爱,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青春花朵。我曾经也是一个痴迷于艺术的女孩,16岁开始梦想当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梦想;我也曾经饱受原生家庭影响;现在的我还是一个健康上进的女孩的母亲,我陪伴她长大,分享她的成长点滴和喜怒哀乐,所以我才会有那么强烈的书写冲动。我希望所有心灵都能被善待,所有身心皆快乐健康,所有的青春有归宿,所有的成长皆开花结果。
记者:后续作品是何主题?作为“文学陕军”一员,参加书博会有何感受?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创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吴梦川:目前我正着手该系列“季节三部曲”的构思与创作,另两部将分别以“夏天”与“秋天”命名,象征一个播种、生长、成熟的季节循环,主题依然是探索少年的心灵世界,书写成长与生命的奥秘。
书博会开在家门口,又逢首届少儿阅读节,作品能在这样的盛会发布,得到小粉丝喜爱,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幸福,这是对自己创作的肯定,更是鞭策和激励。特别感谢中少总社和编辑们。作为文学陕军特别是儿童文学陕军的一员,还要感谢各级组织给予的重视,尤其是贾平凹主席,专门调整了自己的专场活动时间,百忙之中亲临现场为陕西儿童文学加持助力。
现实题材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特质,引发人们对青少年成长中暴露出的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育引导功能,提倡现实题材创作和出版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创作要遵循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及阅读需求,防止脱离生活的假大空书写,还要防止用教科书式的说教替代文学的审美价值,要在教化引导和审美之间做到有益平衡,保护文学的纯正血统,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