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鳞鱼群本项目建设选址四川省宜宾市,本项目占地面积100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现代化肉鸡场、沉淀净水池、有机肥厂、休闲园林等。
生态农业生产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作、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转化效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是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综合发展农业、林、牧、副、渔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各行业相互支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在我国地区广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设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率: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源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化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将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农业发展的后劲。
到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积约1000万hm2,占我国农业耕地面积的12%,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包含了生态农户、生态农业村、生态农业县乃至生态农业省等,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大致可分为物质多层利用模式、生物互利共生模式、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模式、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等。生态农业建设的推进加快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步伐,有效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创造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配套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市场运作方式。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
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
项目的总投资2000.00万元,建设投资为1799.35万元(土建工程为130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399.35万元,其他费用为80.00万元,预备费20.0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80.6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20.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1851.2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477.6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3.51%,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0.22%,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76年。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