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川瞳上周开始,苏州东西山碧螺春开始陆续上市。据了解,今年的售价相比去年上涨了两成,其中特一级的碧螺春更是达到了 6000 元 / 斤。据此前一些媒体的报道,预计今年整个金庭镇茶叶总产值约 1.5 亿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日却有消息曝出,东西山普通茶农仅能从每斤茶叶上获得几十元的利润,甚至面临销售困难的窘境。
现代快报记者一大早来到西山衙甪里村茶农陈强家里时,他正好采茶归来,麻利地将竹篮里的青头悉悉索索地倒在桌上,他的母亲立即坐上桌开始挑青头。 青头就是刚采下来的叶子,现在这才是最好卖的。 陈强边说边和母亲一起挑拣,撇去次品残叶。陈家三代采茶为生,每年这会,都忙得不可开交。
照陈强的说法,现在必须弄青头,因为 3 月份很少有商贩会直接从茶农手中收购炒好的茶叶。 西山的碧螺春不少是福建四川品种,炒好了根本辨别不出,而且茶农炒出来的茶一般都不够干燥,达不到收购要求。 陈强表示,近些年,商贩更倾向收青头自己加工。
那么卖青头利润如何呢?陈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年轻人的外流,西山劳动力严重不足,家里有着百来斤茶叶产量的他不得已只能雇佣外地茶工。近几年,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一个茶工一天要 120 元,算上伙食住宿,至少 180 元。而一个茶工一般每天能采两斤青头,以现在 120 元一斤的青头算,毛利也就是 60 元。 当然不包括我自己一年中的劳作打理,以及农药化肥钱,非要算上,利润估计就二十块吧。
尽管如此,卖青头依旧是茶农出售的不二选择。 一个是刚才说的炒好的不好卖,另外是喊师傅炒茶本身还要成本。 一斤茶叶需要用四斤青头来炒制,再算上炒茶师傅的工钱,一斤茶叶能赚到 50 元已经很不错了。
在如此微薄的利润下,陈强坚持下去的原因,不过是不想让祖辈留下的产业荒废。 做也就做了,看着叶子在树上老掉,可惜。
一会青头挑好了,陈强和记者一起,前往附近的收购点。所谓的收购点,就是村上的小卖部。 小卖部也只是受人委托代收,真正的老板谁都不认识。 陈强告诉记者,市里那些标注着在东西山有基地的店,原材料大多都是通过这种手段问茶农收的。 种植基地就是摆着做个样子,那才几亩地? 陈强当然知道外面茶叶已经卖到了天价,可是对普通茶农来说,缺乏销售渠道成为了最大的软肋,他们只能被迫接受现实。 不要说六千块,今天要是有人出八百块收茶叶,我们全村人都抢着卖给他。
150 元,就是一个早上的全部进账。陈强却十分高兴,因为采下来的青头放不了一天尖上就会发黑,及时出手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于这些至少解决了他们销路问题的收购商,陈强真正痛恨的,是一些抄底的茶叶公司。他告诉记者,由于谁也不知道每天收购商需要多少,到最后,全西山总有不少茶农的青头砸在了手里,这时一些已经通好了气的茶叶公司,就会伺机压价收购。 最黑的时候,一斤青头 60 收,忙活一天还要倒贴。
茶农们也试图通过日益发达的网络来自救,通过网店销售,或在朋友圈做推销,但最后能销掉的,只是杯水车薪。陈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他网上卖掉的,只占总产量的一成。 这还是两个女儿发动好友同事来买的结果。
天气影响,产量因素,每年差别都不大,真正让我们这些农民苦恼的,还是销路。说实话,外面茶叶卖这么贵,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过不了多少光景,恐怕就没人做茶了。 获得过吴中区 炒茶能手 称号的衙甪里村村民吴金泉表达了他的担忧。 天不亮起床采青头,吃过晚饭炒茶到深夜,这么苦又赚不到钱,年轻人谁愿意做?
3 月 18 日晚,记者来到了位于观前街的上的某知名茶叶店。在柜台上,今年新上市的洞庭碧螺春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罐头上标注的价格为 5800 元 / 斤。在十分钟内,有两位顾客购买了这款价格不菲的碧螺春。
△苏州市区某家知名茶叶店的茶罐。每斤 5800 元的碧螺春甚至还不是最贵的
这样的情况还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而产业结构松散、生产方式原始、交易渠道单一,才是这些茶农收益不高的关键。 经济学家宋清辉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