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卓尼县在完冒、刀告、恰盖开展黄绿卷毛菇(草原酥油菇)仿野生栽培试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4 5:39:07 | 【字体:小 大】 |
史上最窝囊的黑社会近年来,随着卓尼县现代种植业“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落地实施,富民产业多元发展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解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群众收入渠道单一问题,卓尼县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和甘肃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专家实地考察、科学论证,认为在卓尼县开展酥油黄蘑菇的生理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可行性极强,是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2022年7-8月份经现场采集野生菌种,并已培育研发出适宜种植的液体、固体栽培菌种。
5月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培育研发的草原酥油菇液体、固体两类菌种,正式在完冒镇、刀告乡、恰盖乡选定区域进行仿野生栽培试验。县政府副县长谢江波现场指导并一同参加栽培工作。
种植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专家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布点、拉线、标记、下菌丝、浇水、覆膜,一派繁忙景象。同时,从菌种投放、埋种数量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培训,通过实际操作让种植户亲身感受,实打实地掌握种植要领。
据了解,酥油黄蘑菇,学名黄绿卷毛菇,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真菌,被誉为“祁连八宝”之一,是青藏高原著名的野味山珍,亦是卓尼县最具特色和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价格高昂,每市斤干品零售价可达上千元,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价值巨大。卓尼县作为酥油黄蘑菇的主产地之一,是开展相关驯化栽培研究的理想区域。
此次栽培试验,采取在卓尼县野生酥油黄蘑菇发生地和林下栽培两种模式开展,使人工栽培的菇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同时还充分利用原生环境和林荫优势,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发展目标。栽培成功后,卓尼县将探索出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群众收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为室内出菇和规模化栽培奠定坚实基础,届时,草原酥油菇种植也将成为助农致富的“新引擎”。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副主任、首席专家 赵旭:我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于去年七月与甘南州卓尼县签订了关于当地野生酥油黄蘑菇驯化栽培长期的一个合作项目,然后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我们大量的采集野生菌种资源,并在实验室进行不同配方的一个筛选。通过各种配方的筛选也初步见到了阶段性的成效,今天我们在来到卓尼当地进行防野生资源的一个驯化栽培实验。身后就是我们今天开展的一些相关的工作,后期,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栽培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早点取得进展,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带来科技支撑,也能给当地村民带来一个特色性的产业发展模式。
卓尼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艺师 后爱红:今天卓尼县农机站技术人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专家,一道在完冒、刀告、恰盖进行高原酥油菇防野生栽培试验,试验进行穴播、条播、撒播三种种植模式,播种后我们每周将进行两次观察、记录,了解菌种萌发、菌丝发育、出菇情况,进行全程记录,为今后酥油菇研发种植掌握第一手资料。(卓尼融媒记者:卢耀民)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