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之迷途(SH600332)发布公告,称李楚源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务。辞职后,李楚源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由公司副董事长杨军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职责。
李楚源出生于1965年10月。2013年走马上任掌舵广药集团至今已有11个年头。他在任期间,广药集团连续12年登上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一名,于2021年成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2022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第467位。
虽然贵为“中药企业一哥”,但广药集团在创新领域并不是业内公认的“带头大哥”。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对这个“500强”似乎也不太买账,股价多年来一直在30元上下徘徊。
广药集团究竟是什么样的“体质”?和同行药企比它还有哪些差距?近日,南都健闻调研团北上石家庄深入生物医药产业一线进行深度调研,并发表了三篇系列报道,其中两篇就是请出石家庄产业“五朵金花”中的两朵——石药集团、以岭药业,与广药集团进行“过招”。
广药集团号称“南派集大成者”,旗下“大南药”板块(医药制造业务)共有27家医药制造企业与机构(包括3家分公司、22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合营企业),过半数为中医药企业,包括诸如陈李济、敬修堂、潘高寿等岭南家喻户晓的12家中华老字号,其中10家已超百年历史,占据全国医药行业老字号的半壁江山。
2023年广药集团中成药总收入62.71亿元,占大南药总收入的57.59%。就像“老钱家族”里的“富二代”,继承了丰厚遗产的广药集团,似乎无需创新就可“躺赢”。
面对2023年研发投入21.2%的增速,或许有人会以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这个典型的产业特性来解释。但中药制药企业真的能像可口可乐、茅台这样的企业,靠着老祖宗检验过的经方就可以在现代社会通吃天下吗?
南都健闻石家庄药企调研报道第三篇,“请”出石家庄后起之秀、中药制药板块“创一代”,与“老钱家族”广药集团进行又一番较量。
创新是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也是推动中药“出海”的时代需要。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近年来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是石家庄一家主打专利中药的民企制药集团,它是由吴以岭院士于1992年创办的医药研究所发展而成。潜心耕耘数十载,以岭药业终于在疫情时期的而立之年,因连花清瘟而暴得大名,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之“2022年度企业TOP100”排行榜名列第5。
2023年以岭药业研发投入9.35亿元(:8.5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06%,其中研发费用8.53亿元(:7.82亿元)。虽然同比下滑17.33%,但要看到,2022年以岭药业的研发费用高达10.32亿元,为目前A股中药企业最高纪录。
广药集团作为全国最大制药企业和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连续十几年稳占“企业TOP100”排行榜第一位,但其对中药的“研发投入低”,一直饱受外界诟病。从年报披露来看,2023年营收755.15亿元、净利40.56亿元的广药集团,全年研发费用只有7.82亿元,占营收比例仅为1.13%,远不如营收仅过百亿元的“创一代”以岭药业。
据以岭药业2023年年报中和同行研发投入比较的表格亦可看到,不止是广药集团,像同仁堂、云南白药这些继承了丰厚或贵重遗产的药企,研发投入(动力)远不如江苏康缘药业、天津天士力。像去年净利润仅5.37亿元(同比上涨23.54%)的,研发投入7.77亿元,占营收比例15.96%。
创新投入与回报显然成正比。在中医世家出身的创始人吴以岭院士创新性提出的“络病理论”指导下,以岭药业已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和产品储备。
据2023年年报,以岭药业仅2023年就有2款中药和1款2.2类改良型新药相继提交临床申请并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1款中药提交注册申请;1款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截至目前,以岭药业有七款中药1.1类新药、一款2.2类改良型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涵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妇科、儿科等疾病。其中,芪防鼻通片已申报生产,柴黄利胆胶囊已完成Ⅲ期临床,小儿连花清感颗、络痹通片均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上市可期。以岭药业对外还公开表示,争取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药。
在中药创新药方面,广药集团去年只有中药1.1类中药养阴舒肝颗粒(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药2.3类改良型新药儿童小柴胡颗粒获批临床。2023年年报中披露的五个主要在研项目中只有一个关涉中成药的项目,是陈李济百年传承、治疗腰椎系统病症的专用名方——舒筋健腰丸的二次开发研究。
至于广药旗下的敬修堂自主研发的土茯苓总苷片,在今年5月16日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研发时间长达十几年,何时才能上市?广药解释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临床试验用药疗程较长且受疫情影响,故而进展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A股中药板块里,中药管线储备最为丰富的企业,分别是、和以岭药业。在今年7月初揭晓的“2024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上,前三名分别是康缘药业、以岭药业和华润三九,广药位居15。
广药集团虽然连续12年登上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一名,贵为“中药企业一哥”并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但在中药创新领域,它并不是业内公认的“带头大哥”。
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虽然因疫情催生创下30亿元的销售额,但在后疫情时代,它仍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2023年连花清瘟在公立医院中成药感冒用药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6.19%;在零售终端感冒用药/清热类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3.78%。作为中成药感冒用药的头部产品,连花清瘟基本盘甚为稳固。
不断丰富的专利新药阵列,已为以岭药业市场开拓和规模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去年,以岭药业拥有专利新药14个。除连花清瘟系列以外的其他产品,也为以岭药业贡献了主要动能。像其心脑血管类的三大创新专利中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在院内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2023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自主研发的抗衰老专利中药八子补肾胶囊,据中康数据,去年已成为OTC销售额过亿的大单品。
和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一样,市场上的不少中药企业都有耳熟能详的明星产品,而且是在中成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的存在。漳州片仔癀、自不必说,有安宫牛黄丸,达仁堂有速效救心丸,有三九感冒灵、三九胃泰,有复方丹参滴丸,以岭药业有连花清瘟,济川药业有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以“老字号”自居且是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广药集团生产的医药产品有1000多种,超亿元品种也拥有30多个。但让人遗憾的是,广药集团这么多年来虽然“发挥稳定”,但中成药产品的业绩却是乏善可陈。其“霸榜”产品,一个是属于保健品类的“凉茶”王老吉,一个是口服西药“金戈”,均不属于中医药范畴。
从2023年广药白云山年报中披露的产销量及库存量情况分析表来看,其中药产品中销量增长最快的前三名分别是清开灵系列(58.3%),安宫牛黄丸(23.76%)和华佗再造丸(18.26%),滋肾育胎丸和小柴胡颗粒也均有10%以上的增长。但从其2023年卖得最好的中药“四丸一系列”来看,只有消渴小柴胡颗粒这两种药年营收突破了5亿元,其他三款均在3亿到4亿元上下。
白云山2023年年报截图。中成药五款热卖产品中,只有两个单品营收突破了5亿元。
这些数据,多少能说明广药集团大而不强的“虚胖”体质。其实,广药集团旗下12家中华老字号里,有不少“宝藏”值得挖潜。如前面提到的增速较快的华佗再造丸,它拥有国内首个保密处方的“名优产品”,是我国以药品身份在全世界注册、出口最多的中成药之一,已连续十多年居全国中成药出口第一名,进入多个国家的医保。
“销冠前三”的滋肾育胎丸,是由全国中医妇科泰斗、素有岭南“送子观音”美誉的罗元恺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清代名医张锡纯“寿胎丸”经典方的基础上,由白云山中一药业于20世纪60年代独家开发制成。去年该产品营收只有4.32亿元,且受中药材成本上升影响,同比下降7.84%。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该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期,销售量增长较快,其实未来有望成为广药集团大健康产品线/
家底殷厚的广药,焉能不知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呢?早在2018年,广药就采取了“破局”之举:启动“巨星品种”计划着力培育“巨星品种”“潜力品种”;提出“时尚中药”的发展战略。
围绕“时尚中药”这一战略,“将品牌价值从传统医药产品向新的大健康产品辐射”,是不是广药打造新的增长极的最佳思路,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从对“南药”守正创新服务大众健康的角度来看,似有那么一点“走偏”了的味道。比如,除凉茶市场大力推出多元化的产品外,还推出舒经活络的白云山维一植物精油和提高免疫力的灵芝孢子等保健产品,甚至还推出门槛较低的日化品类的功能牙膏——“白云牙膏”系列。要看到的是,主打这些功能概念的产品并不罕见,竞品多市场“撕”得凶,除广告投放大之外就是大“玩”营销手段。
守着一大堆老字号传下的“明珠”和经过几代甚至数十代人检验过的经方,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而不至于“明珠暗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名优产品”行二次研发不容小觑。像上文提到的以岭药业的解郁除烦胶囊、通络明目胶囊、芪防鼻通片、柴黄利胆胶囊、小儿连花清感颗粒、络痹通片等,均属于中药二次开发产品,既发现传统经方的治疗新价值,还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值。
广药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像去年发布的白云山复方丹参片防治卒中后认知障碍专利,就是对“复方丹参片”的二次开发的成果,也为白云山这一产品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研成果支撑;前文提到的广药去年五个主要在研项目中的陈李济的舒筋健腰丸的二次开发研究,也是其中一个。但在此过程中,广药也曾闹出过一些“雷人”言论和让公众产生误解的事件,比如疫情期间关于白云山复方板蓝根颗粒的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老龄化”是未来最大的确定性,作为民族瑰宝的中药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传承中医的角度来看,广药中成药的营收“逆袭”不失为一个好消息,但也要看到,拥有一大批在广东在全国甚至在东南亚都享有极高品牌声誉和价值的名优产品,
大南药中的中成药五年来仅增收16亿元,平均一年不过是多卖逾3亿元而已。
清代医家叶天士曾云:“假兼备以辜中,借和平以藏拙”,这是他对当时一些医生开方用药避重就轻,不敢也不会投用毒峻之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针砭之辞。其实,“兼备”与“和平”本非坏事,如果真正能用“和平”之品以起深痼更值得称道,但“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托名“王道”,说到底其实是缺乏胆识,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创新与发展,是做“慢郎中”,还是做“霹雳大医”,还得看企业自身需要。近年来,广药集团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只是,对标中药药企里的“凤凰男”或“创一代”,还是能看到差距所在。他们这些“后来者”,因为积极进取,因为勇于创新,特别是对中医药理论和经方的创新利用,已获得了不少弯道超车的机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思进取或一味求稳的话,市场机会自然就会旁落他人之手,届时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