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贸易商东南网4月21日报道(本网记者 施远圻)榕须可入药、余甘子能生津止咳、马尾松有祛风湿功效……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与学生们聊到中草药时,他们不仅能熟练地讲出几味药,还能准确地说出其药效,令不少大人赞叹。
据了解,该校位于鲤城江南新区,毗邻泉州市中医院、江南医院等两所对中医药文化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医疗机构。“我们不少学生家长在这两所医院从事相关工作,于是我们便结合两所医院的中医药资源,从2017年起将中草药课程引入校园,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该校校长蔡小青介绍道,今年,学校还被评为第二批全省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学校。
起初,中草药课仅作为学校复兴少年宫课程之一,在每周三下午面向少数有兴趣的学生授课。生动的中草药故事以及丰富的药理知识,让越来越多学生想要报名上这堂课,于是学校在2019年将中草药课纳入校本课程。
“在鲤城区科协以及学校从事医务工作的家长们支持下,我们创编了《童心话本草》这套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共3本,适用于一至六年级不同年段。”学校副校长杨克冬告诉记者,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中草药趣事、常见的中草药以及中草药炮制学技术等知识。
其中有一本教材为《认识泉州常见中草药》,里面分为根及根茎类、皮类、叶类等五大类,介绍了在泉州生活中常见的40种中草药。学校在每周一上午8:10-8:20开展“每周一学活动”,老师会从教材中挑选一味中草药,组织全校各班学生共同学习。
“通过每周一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榕树、菊花、蒲公英都可以成为中草药。”该校六年级学生吴歆晨说。现如今,走在路上会仔细关注路旁的花花草草,辨别哪些是课堂上学习到的中草药,每当家里有人上火时,她都会提醒妈妈冲泡一壶菊花茶,用以清热降火。
除了编撰校本教材,为了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中草药,学校还专门打造一座“时珍园”,里面种植有香茅草、虎刺梅、九里香等60味中草药,让学生可以亲身接触学习。美术、劳动等学科教师也经常在“时珍园”里上与中草药相关的“跨界”融合课,开启学生们对中草药的兴趣。
“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利用好‘时珍园’这一场所,将学科知识与中草药知识衔接起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学习中草药知识。”蔡小青告诉记者,所以在学校里,经常会看到美术课上,孩子们在“时珍园”里画画;劳动课上,孩子们为中草药盆栽除草。
今年11岁的林安哲同学很喜欢中草药课程,他还在家里种植了一株薄荷,经常观察它的生长状态。“学习中草药课程后,让我很有成就感,我不仅能教妈妈分清八角与莽草的区别,还能泡一些简单的花茶给长辈们喝。”林安哲说,他很喜欢与同学一起到“时珍园”里观察各类中草药的生长状况。
“传承中医药文化应从娃娃抓起,鲤城三实小将中草药课程引入校园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值得点赞!”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生吴端淦评价道,作为一名从业者,他也希望能经常进学校与学生们一起交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了解中草药知识,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