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何市大鱼连续的阴雨天后,初春的暖阳难得跃出云层,4月14日,记者走在武山县咀头乡里,党参苗子俏销的忙碌、中药材晾晒的期许和村民们喜悦的笑颜并入眼帘。一株株嫩苗在村民眼中都是宝贝。中药材已然成为武山县咀头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每年春节都是党参栽种的季节,也是药苗子的俏销时节。4月14日,记者走访武山县咀头乡看到,种植党参的地里一片忙碌景象,有的村民在挖苗子,有的在清土,有的在扎苗子,一捆捆药苗子被整齐摆放在田埂边,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今年药苗子的价格要好过去年,我们种的党参苗子小药每公斤10元,大药每公斤20元。”药材种植户张爱军告诉记者,他今年育了5亩党参苗子,已经全部售完。“我的药苗子质量特别好,很多熟客都会专程来订购。”
咀头乡白尧村种植党参苗子的村民有50多户,每年3月,来自渭源、陇西、通渭、甘谷等地的药材收购商都会齐聚于此,往往党参苗子刚从地里挖出,就会被一旁守候的收购商选定装车发货了。
“今年的产量不错,价格也比较稳定,我的每公斤党参苗子收购价格在10元。”白尧村村民刘师傅告诉记者,他今年育了1亩地的党参苗子,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收入在5000元上下。
王志强是白尧村的驻村干部,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党参苗子的价格好,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药苗子。2011年前后党参苗子的价格在每公斤25元,那时候村民1亩地的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但近几年党参苗子的产量不高,价格也回落了。王志强还对记者说,为了提高村民收入,村上进行了产业调整,现在除了俏销的党参苗子,辣椒和架豆王也成了主要的经济产业。
与其他山村一样,咀头乡尹沟村山大沟深,常年干旱,只能靠山靠天吃饭。在这片山地上,村民曾经种植过玉米、小麦等,但由于条件有限,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也只能维持自给自足,最好的时候也得靠饲养牲畜获得点收入,一旦遇上干旱就要绝收无收入。
“以前是忙活全年只为糊口,现在起码挣有余钱,有了盼头。”尹沟村村民张全福告诉记者,这几年村上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给他和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几年前,他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跟着村上的种植合作社改种了8亩地党参,每亩产量在四五百公斤,而且市场上的收购价一直很稳定,不愁销路,这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说起尹沟村的种植合作社,就不得不说村民张忠全,他可以说是全村最早经营中药材生意的人,也是村上种植合作社的带头人。同村不少村民也是看到张忠全收购中药材赚了钱,才开始慢慢种植中药材、收购中药材的。
“村里以前都是村民自己的散户种植,没有办法形成市场的合力,村民们辛苦种出来的东西经常会被收购商任意压价。现在有了合作社,大家就能拧成一股绳发展,也能更好地抵御市场带来的风险。”张忠全告诉记者,2017年在乡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和村里其他5个贫困户一起组建起了武山县忠全种植合作社,这也是村里最早成立的种植合作社。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张忠全凭借自己在中药材市场闯荡10多年的经验,带着村民推广种植中药材,帮助村民为中药材找销路,为村民的中药材能卖上好价钱四处奔波。就这样,在乡政府、驻村干部和带头人的共同努力下,尹沟村村民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种植中药材。
以前没种过,也没有收购过,心里有点害怕,但还是大胆干了,村委会和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赚钱的机会,我们只是出点力。”4月14日,在尹沟村村民张忠来家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他和妻子正在晾晒党参。张忠来对记者说:“这满满一院子晒着的党参,不仅是今年的希望,更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颗‘定心丸’。”
张忠来告诉记者,他们家以前是贫困户,中药材让他脱了贫,村里发展中药材产业后,村民们的经济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了。
“中药材产业现在已经成了尹沟村增收致富的重要特色产业。”王向军是武山县人民医院派驻尹沟村的,他表示,帮扶单位在充分调研了解尹沟村自然资源和村情民情的基础上,与村党支部成员经过多次商议,最后确定了短期发展玉米、马铃薯,中期发展中药材柴胡,长期发展花椒、苹果致富的产业脱贫路子。目前,全村共有3个专业合作社,其中2个是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3户人。
据王向军介绍,武山县人民医院作为帮扶单位,2018年8月出资27520元,购买了优质柴胡种子1720公斤分发给种植户。现在,全村种植中药材390亩,其中菜籽套种柴胡350亩,党参40亩。截至2018年底,尹沟村脱贫14户70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81%,人均纯收入7250元。
不仅我们尹沟村,近年来全乡都扩大了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咀头乡尹沟村驻村干部杜纲纲表示,现在村民们尝到中药材种植和销售的甜头,药材产业必会长足发展。下一步他们将大力扶持村里的种植合作社,积极与乡政府沟通联系,探索对部分药材进行初加工,拓展冷藏、烘干等功能,以点带面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增大盈利空间,提高盈利能力。
在咀头乡扶贫站,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咀头乡实现了全乡西片架豆、中药材,前片辣椒、果园及中药材,东片果园、中药材,后片洋芋、中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产业。
“2018年,咀头乡种植中药材5600多亩,其中贫困户种植达2140亩,户均1亩以上。同时,为拉长产业链条,咀头乡在4个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果蔬保鲜库4座,即时存量近1000吨。”扶贫站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咀头乡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按照一村带多村、多村成产区、产区成基地的规模发展之路,计划在白湾、库洞、吴山、新泉、白尧、管山6个村里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全乡各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产业保障。
据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县中药材产业作为富农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加强支持引导,以点带面,全力抓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武山县投入资金400万元,扶持贫困片带贫困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县共种植中药材6万亩,总产量达到2.2万吨,总产值达2.44亿元。建成沿安草滩、郭山当归,杨河广元、军民当归,咀头吴山、管山党参柴胡,鸳鸯大林、焦寺黄芪黄芩,马力姚峰、杨沟黄芪,桦林赫山、上沟、陈咀款冬花,榆盘四湾、河程款冬花柴胡,山丹任山、明山、漆窑柴胡等一批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和持续稳定增收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