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说原标题:艾媒报告2019-2021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报告
中药材主要包括上游种植、养殖市场,中游流通市场和下游销售市场三大环节。目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是中药产业的核心,主要包括中药加工,包括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等。中药饮片领域方面,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分别在2016和2018年触底回升,华润三九、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等上市公司表现良好;中药配方颗粒方面,2006-2016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占饮片市场销售额比重由1.2%增加至6.0%,中药配方颗粒或将成为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应用广泛的产品;中成药方面,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推行,中成药消费需求趋于合理,中成药产量开始回落,但仍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产量水平,云南白药、白云山、同仁堂、紫鑫药业等上市企业表现良好。(《2019-2021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115页,可通过文章底部地址进行报告下载)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提高,人们对中药产品需求扩大,2018年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达1246亿元,同比增长22.40%,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药材产量将会持续增长。
受政策红利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稳健发展,行业营收增速于2018年触底回升,收入达到2104.9亿元,同比增长14.2%,中药饮片市场前景广阔。其中,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是中药饮片主要消费市场,收入占比达到48.0%,其次是诊所,收入占比为22.5%。
近年来,中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持续稳健上升,到2018年达到10.7亿人次,中医服务需求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提供中医服务机构的数量也在上升,据统计,2018年中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60696个,同比增长11.99%。中医诊疗的供需矛盾会推动中医行业持续发展。
中药材指中医指导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根据不同的标准,中药材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主要是根据采收原则来分类。根据采收原则,中药材可分为三大类,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其中,植物类又可以细分为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等。
2013年到2018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都保持8%左右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消费水平近2万元。其中,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付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约1685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内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刺激着中药医疗消费需求的增长。
从历次工业革命看,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同样,当下新兴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高新技术也在推动中药产业的数字化变革,特别是在中医经验传承、提高中医健康管理效率和建设中医诊断智能化平台方面,作用尤为显著。此外,生产领域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涌现,也推动着中医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中,倾向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例为49%,与西药基本持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加上中药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中药疗效信任度加深,中药市场需求扩大。
中药材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
整体来看,2018年,提取物与中药材及饮片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特别是提取物,发展势头强劲;而中成药和保健品仍在努力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中药材及饮片2018年进口额2.85亿美元,同比上涨9.16%;出口额为10.31亿美元,降幅为9.4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量正在不断提高,但出口有放缓趋势。结合具体的出口情况看,尽管中药材的出口量同比下降11.25%,但出口均价同比微增1.98%,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中药材市场开始寻求高端突破,正在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
2018年,保健品全年出口量下降11.4%,由此拖累了出口额业绩,尽管出口价格有15.64% 的同比增长,但是全年出口额仅同比增长2.45%,全年出口额为 2.47 亿美元。但保健品进口却呈爆发式增长,进口额 4.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09%。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秘鲁、澳大利亚和美国为保健品进口前五大市场,占据了我国保健品进口 80% 的市场份额,自上述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燕窝、鱼油和蜂蜡等。
2017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长。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5年以前把中药作为重点产业的省份仅有10个,到2016年,由于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发展中药种植,重点中药种植省份迅速增加,到2018年实现全国覆盖。
根据《全国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全国共划出七大地道药材产区,分别位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并依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侧重部分品种药材的种植。
推进地道药材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快发展中药产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药材种植、养殖、收集后,进入中药材流通市场,随后进入中药材行业中游市场,即中药加工,包括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等。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是中药产业的核心,二者的生产会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中药饮片可以直接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进一步加工为中成药产品。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主要通过中药饮片的创新性、功效、来源和毒性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分别在2016和2018年触底回升。2016年的回升主要原因是中药饮片被纳入基药目录,2018年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中药饮片不受零加成影响(最高加成15%),同时不计入药占比(药占比30%),终端医院使用中药饮片的意愿加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2016年,中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销售额占饮片市场销售额比重由1.2%增加至6.0%,未来仍有上升趋势。中药配方颗粒或将成为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应用广泛的产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中成药产量一路上涨。在2015年1月,2012年4月和2017年12月中成药产量出现三次峰值,分别达到34.24万吨,38.8万吨和36.4万吨。2017年以后,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推行,中成药消费需求趋于合理,中成药产量开始回落,但仍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产量水平。
近年来,中药行业后市场的繁荣拉动中药材的需求上涨,但中药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流通市场常见的741个中药材品种中,220个品种价格上涨,同比下降7%;334个品种价格持平,同比下降12%;187个品种下跌,同比增加4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短期内中药材价格会持续上涨,这对中药材批发市场来说或许是一个商机,但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可能会迎来新一轮中药涨价。
中医类医疗机构是中药材另一个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中药加工药品的主要消费场所,其细分机构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为87430.9万人次,到2017年突破10亿人次,中医服务需求持续扩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持续稳健上升,国民对中医治疗需求扩大,中医诊疗服务未来发展潜力或十分巨大。
中医诊疗量的提升要求增加相应配套设施。数据显示,2018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60696个,同比增长11.99%。中医类机构分为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和中医类诊所三类,其中中医类诊所数量最多,约5.3万个(占比87%),同比增长11.8%;中医类医院4939个(占比8%),同比增长8.1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市场需求扩大和处方外流推动中药诊所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中医类诊疗人次为10.7亿,其中中医类医院诊疗最高,为6.3亿人,占中医类诊疗量的5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中医类医院数量占比仅为8%,但由于医院诊疗技术、医护人员专业性等优势,患者会优先选择去中医类医院就诊。
2019前三季度,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46亿元、35.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6%、7.46%,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3.36亿元,每股收益2.77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2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云南白药营业收入维持平稳增长,依赖于并购地区小公司,但其未来增长动力可能会来自于连锁药房与医院药房的供应链延伸。
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云南白药商业销售收入89.50亿元,同比增长12.86%,占总营收的64.40%;工业销售收入49.09亿元,同比下降2.3%,占总营收35.32%。商业和工业是云南白药创收的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商业板块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省医药,药品事业部、健康事业部、中药资源事业部四大事业部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从近几年营收数据来看,省医药、健康产品事业部和中药资源事业部三大部门都保持了稳步增长,只有药品事业部增长乏力,出现下跌。健康产业事业部在2014年营收为20.75亿元,到2018年营收翻倍,达44.21亿元,预计2019年有望超过药品板块;2018年,中药资源营收13.67亿元,比2014年的3.46亿元增长了近3倍。健康产品和中药资源未来或将成为云南白药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中药资源板块,云南白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力图提升消费者体验。线下,在重点市场发力以“白药生活+” 体验店为主导的新零售模式,拓展线家;线上,以自营渠道建设为主拓展线上销售平台,直面消费者。对核心豹七系列产品包装升级、豹七三七全系列物料延展以及全新4P全案指定,进一步强化豹七品牌在三七中高端市场的占位。
片仔癀是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漳州市国资委,全资持有漳州市九龙江集团,九龙江集团持有片仔癀57.92%的股份。公司拥有多家控股参股公司,业务范围已由单纯的药品发展成为集药品原材料基地、药品生产流通经营、特色化妆品和日化产品及食品保健品生产经营等大健康集团。
中国医改继续向深层次推进,医改重点由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医保部门在医改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国家 4+7 带量采购的实施、限抗升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发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打击欺诈骗保、整治保健品市场等一系列政策都对当前乃至未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医药行业仍然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
根据NMPA(原CFDA)的年度审评报告,国药监通过的中药NDA(新药生产上市注册申请)数量占比极小,2017年仅1个新药获批,而化学药有113个。2018年CFDA也只批准了2个中药新药上市,分别为关黄母颗粒和金蓉颗粒。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原料往往来自天然动植物,成分复杂,药物作用原理不清晰。研发新药的过程很难像化学药一样标准化,由此造成中药研发创新不足。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国际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加强以及中国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鼓励中药文化“走出去”,中药进出口贸易将会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中药产业链上、中、下游正在不断完善。下游方面,药企、药店等纷纷拓展网上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覆盖人群;中游方面,中药加工产品正向着深加工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而上游方面,药材育种、种植模式变革、技术服务等因素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2019-2021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报告》,查看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数据可登陆下方链接:
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广东省大数据骨干培育企业、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等重大课题的承担单位;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2000份,覆盖了人工智能、新零售、电商、教育、视频、生物、医疗、音乐、出行、房产、营销、文娱、传媒、金融、环保与公共治理等领域。更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请访问艾媒报告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