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源治据安顺日报消息: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平坝区乐平镇的经济林下隆起一座座食用菌大棚,工人们正在把一棒棒的香菇菌棒摆放进大棚,等待朵朵菌开。
村民陈久珍一大早就与姐妹们来到这里劳作。一根根白胖的菌棒上,一朵朵“初春的希望”正蓄势待发。
“干得多你就拿得多,每天劳务工资有80到100元,像我们这种50多岁的人,出去打工不方便,现在基地离家近,在家门口一个月可以挣到3000元,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陈久珍说。
香菇种植是乐平镇群益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拳头产品,据合作社负责人张晓龙介绍,该食用菌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经济林面积,种植香菇、林芝、玉皇蘑和姬松茸,目前已种植各种菌类470亩,单香菇菌棒就有80万棒,预计今年的亩产值在3万元左右。
“以前我们合作社的鲜香菇主要就是供应本地市场,但经常供不应求卖断货,现在,通过安顺—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合作交流,我们与广州的客商签下了每季采摘60吨的订单。”张晓龙笑谈着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斤干香菇的定价在32元,撇去人工和种植成本,一斤有3至4元的利润。”
顺着蜿蜒的林间小路,一个个红色的小木屋在山间绿林里格外扎眼,而今,张晓龙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食用菌种植,“从去年开始基地已经建成了10个这样的休闲小木屋,我们在房屋周边摆放了椴木,开始试种椴木香菇。每逢周末、节假日不少游客专门带着孩子到这里采摘、游乐。”
据了解,平坝区现有林地48万亩,截止2019年平坝区森林覆盖率为47.44%,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面积达20万亩以上。为了科学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平坝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提高林地综合经济效益,使农林牧各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平坝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林药、林禽、林菌、林菜、林花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在白云镇邢江村,500亩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树下套种了300亩的中药材白芨,白芨种植分布于我国的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其中以贵州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看着破土而出,根根翠绿的白芨苗,平坝区林睿智林木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才源告诉笔者,“我们是在去年5月份种下的这300亩白芨,白芨的生长周期大约是3年,参考去年的市场价格,每亩的产值大约在8万元左右。”近年来,平坝区以林下种植板蓝根、白芨、黄精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生产取得突破性发展,产业覆盖白云镇金坪村、邢江村,乐平镇斯拉河村、岩上村,平坝区国有林场等,完成种植面积2000余亩,产值1000万元。
距离白云镇30公里外,在十字乡大坡林场,茂密的松树下,300亩黄精绵延分布在林场大大小小的山坡松林间,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藏,一排排、一株株黄精长势喜人。“天气回暖后,半个月的时间这块先行实验土里的黄精就能再长个20公分。”简才源颇为满意地正在和来自云南大理的技术员交流。“选择在大坡林场种植黄精也是经过我们多方考察以后才定下来的,林场的温度、湿度环境都适合黄精的生长。冬季松针脱落下覆盖在泥土上,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开春后腐烂的松针又变成了肥沃的养料,虽然黄精的种植周期比较长,但是其带来的经济价值却不容小觑。”
“我们来这里一天得100元,来做一个月就是3000元,加班另外算,还可以照顾好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十字乡谷豹村村民马敏英高兴地说。简才源告诉笔者,接下来会组织周边的老百姓对林区的300亩黄精进行除草工作,不仅解决了农村妇女无经济来源的难题,更为平坝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下一步,平坝区将立足林业经济发展,政府搭建平台,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大宗商品市场,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探索多种形式的林下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组织招商会、推荐会、展销会、博览会,实施订单合作,打通营销关键节点和大动脉。平坝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刚对平坝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很有信心,他告诉笔者,“林下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发展林下种养殖模式,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气候优势、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规划发展森林旅游(康养)模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靠山’。”(桂传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