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粮油种植茶叶种植竹木种植药材种植花卉种植植物种植苗木种植
相关文章
 再见乡村:新浪新闻31省自然…
 节日期间 呼和浩特市市场货源…
 北京市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供…
 153亿元!我市端午消费“成绩…
 温室大棚绿意浓 “种”出幸福…
 高台县合黎镇:蔬菜大棚变身…
 望奎蔬菜大棚成农民增收致富…
 营口花海种植基地管理计划书
 畜牧种苗项目商业计划书
 育苗项目建议书
 中茶协秘书长:中国人说不清…
 古茶“新”种历久弥“兴”
 养羊除杂草羊粪当绿肥研制花…
 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中中药材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政策扶持中国中药行业发展 中…
 县区政府
 江苏南通:盐碱地上亩产水稻…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推出适应秋…
 《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
 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国湿地之美…
 “认识常见湿地植物”——武…
 科普 生活小妙招赶紧get起来…
 「生活小妙招」夏天生活小窍…
 拥有强大能量的8个小妙招
 广东明珠:广东明珠集团股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造…
 武汉最大规模大乔木种植 连续…
 小型油脂设备将成为粮油设备…
 杂粮加工设备引领全谷物食品…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生产机械还…
 此花爬藤能力强花期长能抗低…
 4月阳光那么美但这些花特怕晒…
 房子多年空置阳台上的“树坚…
 林海小城看发展
 辽宁开原苗木带领农民奔小康
 前5个月开原苗木产业实现收入…
 招行客服电话是多少
 招商银行 --公司简介
 24小时人工客服农业银行邮政…
 2021年12月19日四大药市药材…
 「每周行情」供销药材通本周…
 药材种植价格一览表
 种香菜发了财_三农频道_央视…
 上党区上郝村“小香菜”闯出…
 上蔡农民王会巧打时间差 种植…
 养老院的绿化设计:绿色生态…
 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景观规划…
 明岸]: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国务院办公厅养老托育服务新…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农林种植网 >> 竹木种植 >> 正文
高级搜索
再见乡村:新浪新闻31省自然村调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24 2:11:44 | 【字体:

  lol部族头像城里人与村里人间的感情从未如此敏感。城市化浪潮下,城乡的鸿沟没有变小,而是越来越大。乡村已被抛弃了吗?是我们变了还是乡村变了?新浪新闻和来自31个省乡村的记者,一起记录我们的乡村正在发生的变化,观察乡村走向何处。

  对他们而言,每一年春节,都是上一年务工季的结束,下一年务农季的开始。 过完年后,茶树开始抽芽,又一个采茶季节来临。

  对村里人来说,采茶收入占一半以上,采茶季是相当忙碌的,采茶、炒茶、卖茶,需争分夺秒。一般从正月末持续到十一。

  但对于急着赚钱的村民来说,往往五一后,就选择外出。毕竟过了五一,一天采茶最多只能挣100元左右。

  外出务工的,多是年轻人。上了60岁的第一代农民工,基本都留在村里,种些经济作物。

  与他们不同,近几年越来越多村里人去国外打工。村民们记得,2008年起,村口村务公开栏时不时有人张贴出国务工告示。

  第三代农民工,年纪往往在30-40岁左右。他们留下老婆孩子留下,自己跟着劳务派遣公司走。走之前,他们都会签订“生死合同”。

  签订合同后,就远赴日本、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一走就是好几年。到国外后,或修铁路、或修高架、或修工厂。总之,都是大工程,工程做完之日,便是归期。

  第一代农民工,往往就在近郊,帮人砌砌房子、拉拉电线、修修补补公路。最远也就到省城,几乎很少出省。

  小杨他表叔盛林安(化名)今年39岁,是村里去国外打工第一人。2010年,他怀着对财富和异国的期待,跟着工程队去日本开挖掘机。一去就是3年,中间没回过一次家。

  “钱是赚到了,但人跟坐牢似的,再也不想去了。”他说,头一年刚到日本,见什么都觉得新鲜,工友们之间聊得也多。一年不到,由于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工友们都渐渐开始消沉。后来工友们只顾埋头干活,下工后除了打牌就是睡觉。

  “电视也看不懂,也没什么可以说的。”他说,到后来,就连每周一次给家里打电话,也都失去了意味。“每次打电话都不知道能说啥,无非就是问下天气怎么样,家里人好不好,其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从日本快回国时,他想着给家里人带些东西。在机场免税店,他见到了能贴在墙壁上开的遥控汽车,觉得神奇得很,就给家里的小孩一人带了一辆。回国拆开一看,车底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 ”。这事儿把他气惨了,他总觉得老祖宗说得没错——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木易)

  三秀才消失的消息,在整个村子里传开。对此,三秀才的大哥一直支支吾吾,不肯多说。

  宁夏南部山区,因缺水干旱,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这也正是回族作家张承志笔下被精神化、被神圣化了的“西海固”。宁夏西吉县火石寨乡小红庄村,便是类似“西海固”的一个小村子。在这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能靠天吃饭。

  上世纪90年代,尽管当地政府一直在推动劳务输出和生态移民,但村里人大多种地,外出打工的很少。几乎每家种植十几二十亩土豆,秋末初冬卖掉,一年赚个三五千。去年,西吉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857元。

  三秀才,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是因为念书时聪明伶俐。等他现在快40岁时,村里人还是未改口。

  种地没有出路,初中未读完,三秀才就出去打工了。靠着头脑灵活,挣了一点钱。但回来时,他的一条腿是跛着的,有人说他欠钱被打。他总笑呵呵地说,自己不懂事弄的。

  回乡后,不甘于现状的三秀才,准备了20多万资金,和人搭伙做水厂。第一次创业,世事难料,打了水漂。

  不气馁的三秀才再次外出打工。这次,他在西藏挣了不少钱,据他讲在当地还买了两套房。

  2014年春节,三秀才再次“荣归故里”。这一次,腰包鼓了一些,他打算和人合伙开零食厂。他说,“我打算将零食打入新营乡、吉强镇,让西吉县知道咱们村有这个品牌。”而且,第一阶段如何推销,第二阶段如何赚回成本,他说的头头是道。

  然而,一年后,三秀才又失败了。这次,不是资金短缺,而是合伙人不稳定,让他出局。

  三秀才在消失前,他最后要大干一番的是一个养牛场。养牛场不大,也就一亩地的面积,他却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十八亩”。里面养着三五十头牛,但员工就几个。

  为办好养牛场,三秀才到处筹钱,借遍了能借的村民。为此,他又负债二三十万。去年过年时,来三秀才家讨债的人络绎不绝。为躲债,三秀才就消失一段时间。

  终于,养牛场熬不住了。三秀才借完了村里人,甚至邻村的,实在没办法,他跑到县城找到关系,借了高利贷。到底借了多少高利贷,村里人不知道,三秀才的大哥也说不清楚。

  然后,他又四处活动,把养牛场卖掉。欠的债,还了一部分,剩下的还拖欠着。今年过年,来家里要债的人一拨接着一拨。“三秀才是人才,只是运气不好。”有村民说。

  如今,三秀才参与创立的桶装水,村民们喝上了;零食厂,在县城的工业园里拔地而起;养牛场,被一个回族企业家买下后,继续开着。只有三秀才,消失不见了。(王小异)

  老高有好几次机会彻底离开农村,,但每一次他都舍不得,选择了跟土地在一起。现在,老高后悔了。

  这是地处河北、山东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交通便利,东临德州、西靠衡水,京沪、京九铁路在附近横穿而过;公路四通八达,省道、县道、乡道都在十分钟的车程以内。

  村里有100多户,700多口人,土地30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在附近村庄里算是高的。

  陌生人来到村里,会觉得这个村子生活不算差。家家户户高屋大院;过年时,几乎每家门前都停着一两辆汽车。但这高屋、大院、汽车,没有一样是土地给他们的。

  62岁的老高,是村里的“能人”。能打家具、会盖房,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算账。上世纪80年代,老高开始单干,成了乡里最早的“万元户”。

  他第一次能离开土地的机会,是在90年代初。那会儿他给东北一所大学盖楼,熟起来后,大学劝他把户口迁到学校。户口迁走就意味着他要放弃家里的20亩地,老高犹豫了好久,没有答应。

  他继续包工,1997年金融危机一来,他的工程不见少,但工程款越来越难要。到年底,老高将自己的积蓄给工人发工资,老高开始不想干建筑了。

  他的第二次机会来了。德州城建集团请他去上班,老高又犹豫了。“20多亩地,好好弄弄,怎么也不会受苦。”他决定,彻底在家当个农民。

  土地效益一度还不错,但这两年越来越差。农药、人工成本嗖嗖涨,粮食价格却一直降,老高给算了一笔账,“土地效益不行,种地根本不够花的”。

  村里种的最多的是小麦和玉米。村里没有水,用深井浇水,所以这一项的支出特别高。

  拿玉米来说,一亩地能产1200斤左右的玉米,一斤玉米只卖7毛钱,收入840元左右。但支出却高得惊人:玉米种子50元,机器播种30元,浇三遍水210元,化肥150元,收割加旋耕180元,再加上喷洒农药,一亩玉米纯收入仅200多元。种小麦也差不多,每亩地纯收入在400元左右。

  老高还种棉花、芝麻、谷子。20亩地,“一年下来收入两万块钱,除去各种支出,基本剩不下来钱”。“想出去干活儿,但现在老了,没有人要。”踏踏实实种地又入不敷出,忙了半辈子的老高,特别心慌。

  其实,村里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了。老高家有十几个侄子,只有两个还在村里生活:一个侄子50岁了,在村里种大棚,儿女上了大学,留在了外地;还有一个侄子在村里住,今年去阿尔及利亚打工,没有回家过年。其他的侄子,大多在建筑行业,但都已不在村里生活。

  老高数了又数, 40岁以下还在家种地的,基本没有。“吃不了那个苦,再说种地也挣不了钱。”老高说。

  老高的儿子小高,2013年底开始自己包工单干,2014年工程款就被拖欠。“一年能挣20万左右,但现在2/3的款都欠着。”小高说。

  小高犹豫着是不是放弃不干了,但老高还是劝他坚持,“随便干点啥活儿,都比种地强”。(高美)

  站在祁连山上向下望,山洪冲积而成的扇形戈壁滩一览无余,不远处,是金黄色的巴丹吉林沙漠余漠。两种地形间,夹着一片不足4000亩,远看像火柴盒的村落,便是明水河村,隶属甘肃张掖市临泽县。一个建于1991年,地道的移民村。

  村子名为明水河,但却是一个没有一条河流过的戈壁滩村。25年过去,全村170户,不足千人。

  这也是个“孤岛”一样的村子:向东距离邻村,有近2小时的自行车程;向西隔着一条山洪沟,对面是邻县的村子;向北步行1个多小时,爬过巴丹吉林沙漠余漠,可以到312国道;向南穿越40多分钟戈壁滩,可以到达铁路兰新线。

  除夕前一天傍晚,孙永从县城高铁站接到回家过年的妹妹孙有后,车程15分钟,两人便带着年货回到了村里。9年前,同样的路程,需要骑自行车走2个多小时。而在更久以前,则需要穿过戈壁滩,骑行3个小时。

  2009年6月,在筹备两年后,全长7.8公里,造价每公里33万,横穿沙漠,直达312国道的柏油路开通了。据村支书介绍,1991年,全村只有一台两家合买的拖拉机,至今全村已有50辆小汽车,几乎每家一台农用车。

  25年里,在这个从戈壁滩发展起来的移民村里,越来越多的移民二代逐渐长大,成功走出村子。据统计,至2015年,全村已有61个大学生,其中全国重点院校学生有20个。因为“好学生多”、“发展快”,村子早已声名在外。这也为这个移民村营造了一种重教育的氛围,如今,学生上下学全有车接送。

  作为移民二代,孙永虽然不是大学生,也告别了农民身份,在县城开了一家汽修店。如今,他的下一代已被安置在县城。很多移民二代和三代,虽然住在村里,却也不像世纪之初那么艰辛。

  “作为移民村,移民一代中的40-60岁人口,占到了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二。”村支书坦言,用血汗创建了这个村子的移民一代,几乎都步入了老龄阶段,而移民二代的脱离务农,极大加剧了这个年轻村落的劳动力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流转将会成为该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当然,也有留守村子的年轻的移民二代,开始尝试通过网店售卖当地土特产,探索新的赚钱门道。(王巧爱)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多赚点钱,以后自己做点什么,不再为别人打工。”在23岁堂弟的未来规划中,已排除了农村、土地这两个选项。

  堂弟初中毕业后,读了汽修学校,毕业后随施工队去了安哥拉修铁路。两年后回国,去杭州一家汽车厂打工。在外花销大,又赚不到钱,他最终在年前辞了工作,回宝鸡找了份在4S店做售后的工作。

  宝鸡地处陕西中部的关中平原,我老家郝家村则是宝鸡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全村1300人,地理位置尚好,离县城不到一小时车程,去省城西安也只需3小时。

  早在十年前,叔叔(堂弟的父亲)和村子里的大多数青壮年一样,在宝鸡、西安一带打工,用赚来的钱在家盖起了二层小楼。一楼自己和老人住,二楼准备留给孩子以后结婚住。当时,家里还新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轰隆隆开进高大的门楼,整个家显得富足又美满。

  如今,叔叔已不再打原来的算盘,把二层楼留给儿子结婚,他更希望为堂弟在城里买一套房子,不再回农村。“我爸早放过话,他不会在老屋投资一分钱。”堂弟说,家里的农用三轮已经卖了,前屋本打算铺墙面瓷砖的计划也终止了,一家三口所有的收入都将用在攒钱买房上。

  叔叔在老家有四亩多地,每亩地年收入约600元,这已经不值得他们守在村里耕种。他只在农忙时回家料理,有时甚至农忙时节也不回来,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几乎完全取代了人力,一个电话,村里的农机手就可以代为播种和收割。

  在村里,有类似盘算的人不在少数,土地收益已变得微乎其微,对在外打工的人来说,也没专门回家劳作的必要,把土地托管出去,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些收播季节难回家的村民,可将耕地委托给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一般由种子化肥销售户、机械手、种粮大户等组成,他们为村民提供“菜单式服务”,农户自选项目,签订合同,再从卖粮款项中扣除服务费用。

  县里统计资料显示,最大的合作社已托管了2200亩土地,由于大面积作业的高效性,每亩土地能节约100元耕作成本,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合作社的年纯收入接近20万元。

  这样的合作社是政策支持的对象,“培养起职业农民,就不怕以后农民都跑城里,没人种地了,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在一些年长的村民看来,土地托管模式虽然解决了家里的后顾之忧,但播种、施肥的服务质量怎么样,地里到底打了多少粮食,其实自己很难知道。

  “往年的产量都在那放着,差不多就行。”在堂弟这般大的年轻人眼里,既然都托给别人种了,又何必斤斤计较?(千杨)

  西亭村礼昭山屯,是桂东南地区一个只有300多人口的小山村,位于广西桂平县。覃老汉一家三代15口人,就生活在这个贫困的山村。

  覃家祖孙三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如今过春节,有田有地的覃家人却难以吃上新米,只能吃陈年米,甚至要去买米。

  上世纪50至70年代,为了增加耕地,吃饱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处于丘陵地带的礼昭山,只能用烧毁山林植被的方式开荒,许多位于半山的水稻田就是这个时期开垦出来的。

  勤劳的村民通过努力实现了温饱。覃老汉不识字也不善言辞,但他会用竹子、木头、稻秆制作农具和家具,每到初一、十五,他都会在家里和附近的土地庙祭上贡品,表达对土地的感激。他熟悉身边的一草一木,却完全不知道桂平以外的世界是啥样。

  上世纪70至90年代,当地政府在原有道路基础上修建了353县道,泥泞的土路虽然并不好走,但为礼昭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条通道。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为大山里的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可能。覃老汉的大儿子覃大哥就是通过高考走出了礼昭山,进入了当时“铁饭碗”的铁路系统。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严重,油麻镇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退耕还林的政策,禁止烧毁植被开垦田地,加上水稻种植收益小,父母年纪大后,覃二哥就不再种田。

  现在,覃二哥与别人合伙在当地承包起了建筑工程,帮临近村庄的村民盖房子,也顺便接一些红白喜事宴席。

  除了屋外少量的菜地和一小片果林,覃家的土地全部荒置了。自己有田有地却吃陈年米,有时甚至要去买米,这成了礼昭山的怪现象。

  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前10年,改革开放使广东工厂如雨后春笋建起,粤语地区相对欠发达的桂东南,无疑成了距离广东最近的廉价劳力输出地。

  353县道在8年前翻修成了沥青柏油路面,从油麻镇到桂平的小巴每15分钟就有一班,加上南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开通,交通的便利使礼昭山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现在,村里18-35岁的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以去广东佛山、中山、东莞地区的工厂最为集中。

  “读书不如去打工”成了礼昭山少男少女的普遍观念。覃二哥15岁的女儿小琳,就在去年暑假前背着父母,偷偷跟着小伙伴冒用别人的身份证到广东打工,直到过年前才回家。

  因为缺年轻劳动力,农田的荒置更为明显,就连353县道旁的田地都出现了严重荒置,成为沼泽。而村口路旁的田地积满了杂草和水,根本看不出两三年前稻田的样子。

  对于打工的这一代,礼昭山是他们的故乡,然而故乡也不再是童年时的样子。小时候年前打新米、做米饼、包年粽这样的年俗,也因为不种地,而简化为到临近集市买现成的。

  它是位于苏北的一座煤矿城市,因煤炭兴起而生,又因煤炭枯竭而亡。我家距离坡井只有一里地。那是我小时候对于城市想象的全部寄托。

  我本可以离它更近,成为一个矿工之子。上世纪70年代末,坡井刚开工建设不久,我们村南面的一大片地被征收。作为补偿,坡井决定从附近每个村子招收几名矿工。

  这是一份当时人人都羡慕的职业。我父亲参加了坡井的第二批招工,并且顺利通过体检,挤进了五人录取名单。但父亲被人顶了包,最后只换来1050元征地补偿金。

  至今,我父亲提起这件事,还耿耿于怀。我的母亲对此感到很可惜。“矿里每个月工资有几十块,你爸要是有这份工作,你上学就不会那么困难。”她说,楼上矿工老张家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有3000多块。

  我当时意识不到这一点。直到1984年,坡井开始出产煤炭,才逐渐繁华起来。又过了几年,我上了小学,才渐渐感受到这些。

  对我来说,坡井简直就是一座天堂。我用的文具,喝的汽水,吃的冰棍,都来自坡井。理发店、包子铺、饭店、商场、澡堂、医院、磨坊、学校,还有当时非常时髦的台球室、录像厅、电影院、舞池,这些看起来稀松平常却离我很远的东西,都可以在坡井找到。

  我每次和小伙伴偷偷潜入坡井玩耍,哪怕只是在垃圾堆里翻翻,都觉得是进了一次城。坡井门前的大街,汇集了各种大小餐馆。这些餐馆都是本地人开的,目标客户就是工人。每逢工人发薪的日子,就生意爆棚;在工人下一次发薪之前,就一片惨淡。

  在我的印象中,坡井人最早住上了楼房。他们住的楼房有六层高,而周围的村子当时全都是平房。

  坡井关闭是在十五年前的春节。那时,正逢我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工人集体搬迁到另外一个矿井。这给坡井带来了灾难。所有工人楼房里的窗户几乎都被打烂,凡是带不走的都要踩上几脚,似乎担心后来人占便宜。

  据我母亲讲,很多东西来不及带走,还是让一些“胆子大”的人发了财。几乎夜夜都有人潜入,运走那些残缺不全的钢材设备,转卖发了一笔小财。

  大年初五那天,在一个雾蒙蒙的天里,一如此前夹杂着煤灰的空气,已经迁到另外一座城市的我回到了坡井。隔着一扇铁门,我把手机伸进去,拍了几张照片。突然一个中年人闯到我面前,制止我,“你干什么?这儿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他介意什么,他对一度繁华的坡井堕落至此讳莫如深。

  现在,它几乎成了一座“死城”,几乎全部都是遗址。理发店、饭店、裁缝店都已成断瓦残垣。曾经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外墙上爬满了蔓藤,在冬日的阴霾下枯萎发黄。

  电影院已经成为一座垃圾回收站。我在那里看过第一部电影,还看过一次公审公判大会。

  台球室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门前曾经黑水横流的水渠被各种白色垃圾塞满,水塘早已干涸。

  坡井唯一幸存的完整建筑是那座20多米高的水塔,现在成了坡井最高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还在运转的设备。

  自从坡井关闭开始,周围的村庄开始了对坡井的侵入。寥落的街道上,还开着门的,几乎没有一个属于原来的坡井。

  一扇早已生锈的贴门上,贴着一副像是刚写好不久的春联:“地利人和,山清水秀”,昭示着仍然有人为它祭奠。(应庐)

竹木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竹木种植:

  • 下一个竹木种植: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竹木种植 再见乡村:新浪新闻31省自然村调查 (12-24)
    普通竹木种植 广东明珠: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 (12-23)
    普通竹木种植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造林绿化 (12-23)
    普通竹木种植 武汉最大规模大乔木种植 连续3年不遗余力栽栽… (12-23)
    普通竹木种植 看木材之王的老家海南黄花梨的种植地为什么贵… (12-22)
    普通竹木种植 一棵树带来的财富 (12-22)
    普通竹木种植 人工种植海南黄花梨与野生海黄有什么不同 (12-22)
    普通竹木种植 女朋友快要过生日了有没有什么比较有含金量的… (12-21)
    普通竹木种植 《孙子兵法》竹简(图) (12-21)
    普通竹木种植 竹子简笔画好看又简单 竹子简笔画怎么画图片大… (12-21)
    普通竹木种植 1种“地雷花”“傍晚”开花小孩最喜欢比菊花、… (12-20)
    普通竹木种植 3种“女神花”漂亮好养花艳丽整个屋子都是香味… (12-20)
    普通竹木种植 过年少了炮仗少了年味门口养几株炮仗花红红火… (12-20)
    普通竹木种植 家里要不要装竹木地板?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12-19)
    普通竹木种植 竹地板在国内市场也可以很主流 (12-19)
    普通竹木种植 卧室是装木地板还是大理石瓷砖比较好? (12-19)
    普通竹木种植 竹子古诗五首赏读: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12-18)
    普通竹木种植 唐云写竹清爽 (12-18)
    普通竹木种植 壽衾罣赽腔坅曆(儕恁500曆) (12-18)
    普通竹木种植 百家臻园(南京江宁)百家臻园首页网站丨欢迎…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