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刷流量会封店吗7月13日,宜家发布消息,决定结束上海静安城市店的试点,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停止运营。
ZMedia还记得,三年前这家迷你版宜家开业时,也是这样一个盛夏。那时人们还戴着口罩,最夸张时得排上一两个小时队才能进去。
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复购率较高的产品几乎都有,所以,那里并不缺人气。当然,也有人专门为了甜筒、热狗、肉丸子,以及三楼能够望见静安寺的景观位,而专门去一趟。
对于静安城市店的关闭,宜家给出的理由是:城市店已基本完成现阶段的任务,宜家要以更灵活且富有韧性的方式调整自身,优化资源,创造更多价值。
而在ZMedia看来,作为宜家在中国市场进行的一次业务新探索,我们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来为城市店下结论。但显而易见的是,人气并不是它能够被延续或是被复制的理由。
去年被关闭的首个进入购物中心的宜家店面上海杨浦商场店,亦是如此。
而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宜家全球所有门店和线亿欧元。但公司年利润由上一年的14.3亿欧元,大幅下降至7.1亿欧元。
所以,当核心城市黄金地段的宜家宣布即将闭店的消息冲上热搜后,加之业绩承压的事实摆在眼前,质疑声从四面涌来:宜家不香了?
1998年,来自瑞典的宜家落户中国上海徐汇区。次年,又在北京马甸桥边安家。
从那些温暖而真实的样板间中,无数年轻人找到归属感。而性价比极高的拉克边桌、毕利书柜,更给了很多人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勇气。
第一次买收纳盒,第一次买干花,第一次买蜡烛,第一次买小夜灯那些不是刚需的装饰品,那些看见了就被种草的“生活的模样”,说宜家影响了一代都市人家居生活的变迁,一点儿都不为过。
ZMedia翻了一些历史资料,据说宜家北京门店开张后的第一个周六,就迎来了3.5万人的到访。一周下来,北京宜家店能接待大约9万人次顾客,火爆程度堪比如今的环球影城。
而后的25年中,宜家扎根在了中国很多个城市。密封袋里,手推车上,装满了人们百态却温暖的生活。
大概是从沙发和床上永远都躺满了人,体验越来越差开始,还是从80、90后的消费观变得更理性更务实开始,又或者是互联网上出现了无数“宜家同款”开始
ZMedia了解到,中国市场是宜家实现全球销售额双位数增长的十大市场之一。但在2015财年销售额增速达到27.9%的顶峰后,宜家中国的增长就开始呈现疲软状态。
2017财年至2019财年,宜家中国的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4%、9.3%与8.01%,呈逐年下滑趋势。
口罩之前,中国市场降至个位数的零售额增速,让宜家提出了一系列转型计划,其中包括在全球范围内新开30家距离市中心更近的小型商店。宜家中国的试点,便是前文提到的上海静安城市店。
而后,2020年开始的口罩事件,让人们眼中不愁生意的宜家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宜家对外公布的财报显示,其2020年至2022年三个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7.31亿欧元、14.33亿欧元、7.1亿欧元,呈逐年下降趋势。
“家里常备宜家的保鲜袋,却已经一年多没逛宜家了,感觉没得可买。”“能给人带来家居灵感的店越来越多,线下可以逛三里屯,线上有淘宝和小红书,逛一次宜家可太累了。”“听说宜家的抖音带货,家具没卖出去,肉丸却被卖爆了。”
的确,论性价比,有近两年涌现的各式杂货店以及同是北欧风的NOME;论品质和颜值,cabana、casacasa等买手店中有更好的选择;论设计的话,无论是以HAY为代表的丹麦品牌,还是日益崛起的国内家居设计品牌,都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前宜家中国区总裁朱昌来离职后创办的家居品牌ChapterHome,不久前在上海开了全国首店。产品瞄准了设计感、质价比、多场景多功能使用等关键词,看起来颇有些宜家的影子。
而国内宜家的供应商们,如床垫供应商喜临门,海绵供应商盛诺(自主品牌赛诺),竹木类砧板供应商双枪,陶瓷供应商华联瓷业(自主品牌亿嘉),办公椅供应商永艺、恒林、博泰,户外家具供应商永强很多都是行业中数一数二的角色。供应商们在自主品牌端的发力,也成就了一个个“宜家平替”或“宜家高配”。
去年,宜家在中国先后关闭了两大门店开业不到三年的贵阳宜家商场,和开业不到两年的上海杨浦商场。这是宜家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关闭门店。
再加上这次即将在年底落幕的上海静安城市店,是不是宜家真的在缩减规模?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宜家的“蓝盒子”商场投资大、经营成本高,诸多尝试之后,宜家选择了“自力更生”。可以看到,最近两年新开的宜家商场,几乎都与荟聚中心深度绑定。
目前,在宜家品牌下,有两个独立的集团英特宜家集团和英格卡集团。
前者拥有“IKEA/宜家”品牌,在负责特许经营授权的同时,也负责宜家产品系列的全球开发、生产、采购和供应等。
后者英格卡集团,在2019年前,还叫宜家集团。它不仅是英特宜家集团的12个被特许经营方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也有自己的购物中心和对外投资业务。
简单来说,荟聚购物中心就是英格卡集团自己的地盘。因此,与其他购物中心相比,荟聚最大的不同就是标配一个“蓝盒子”。
一方面,由宜家家居和荟聚购物中心构成的大综合体,虽然是英格卡集团拿地自建的重资产运营,但租金成本更可控。
另一方面,自成IP的宜家会凭借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消费者来到购物中心,而荟聚中丰富的业态,如餐饮、零售、家庭娱乐相关等,也会为宜家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元的体验。
与自家的另一部分业务产生互补与互动,从而实现共赢,或许是比扎在城市中心卖小件商品、交大笔租金更好的选择。
凡本网注明“出处:其他”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的准确性由原内容提供者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