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粮油种植茶叶种植竹木种植药材种植花卉种植植物种植苗木种植
相关文章
 镇海区(浙江宁波5)
 阳台装饰窗帘客厅
 阳康后这个地方别忘了清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个团场…
 种植胡萝卜促增收
 从“瘾君子”到红薯种植大户…
 种植兰花用什么土?70%的兰友…
 产业发展顾问组为武强特色产…
 拉萨达孜区今年已完成苗木种…
 记者手记 应向江浙苗木商学什…
 在盛夏邂逅浪漫!南宁市兴宁…
 市场下行倒逼苗木产业 转型提…
 拉薩達孜區今年已完成苗木種…
 创富茶山雷达相伴——雷达RD…
 【川茶志音频】揭秘千年茶史…
 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雨润…
 蓝增全:让古茶树长青致富更…
 全球连线|云南:古茶树成村…
 71家中药上市公司亮出“成绩…
 基金早班车私募基金挖到一季…
 “2022中药上市公司TOP30”发…
 【国策中药 牛市来了!华远团…
 首次中药饮片集采结果揭晓平…
 50万炒大蒜半年赚200万!游资…
 种大蒜年收入200万
 辽阳灯塔市大台村村民致富有…
 成武大田集:产业有特色 户户…
 河北冀州:乡村振兴有胜“蒜…
 广东珍稀丹霞梧桐首次实现整…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81号(…
 植物播种的方式和过程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能…
 弘扬湿地文化共建“小鸟新家…
 收下芒果、木菠萝……南宁“…
 凤梨新品种“嫁”到徐闻!海…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实现水果自…
 大学生“凤梨哥”日销10万斤
 印尼楠榜:采摘菠萝
 经合组织与粮农组织发布联合…
 研究:地球升温将增加全球农…
 传统农耕蕴含低碳智慧
 全球粮食主产区歉收风险被低…
 泰国干旱或影响全球粮食供应…
 泉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候会…
 南充市政协来我县考察调研
 普通木板多少钱一平方 装修一…
 浦城:林下种植 破解“土地非…
 林业碳汇体系建设与碳中和
 哪些不祥的事物会毁掉家里的…
 不走寻常路的盒马是零售企业…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农林种植网 >> 竹木种植 >> 正文
高级搜索
镇海区(浙江宁波5)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9 20:35:18 | 【字体:

  千草作品集北纬30度,地球上一条最富活力的纬线,在中国漫长海岸线连缀的接点,就是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宁波的魅力城区———镇海。镇海北面与上海浦东新区一衣带水,东面和舟山群岛隔海相望。

  浩淼的东海沉淀了镇海殷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底蕴:宋代对外贸易,她是华夏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浙东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座海天雄镇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战争的硝烟洗礼;十九世纪以来,一批批镇海人漂出甬江口,弄潮于世界经济舞台,于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使“宁波帮”这个代表着近代中国创业精神的团队名扬四海。镇海还是中国的院士之乡,拥有26位镇海籍两院院士;是中国的书画之乡,走出了陈逸飞等数十名丹青国手。历史悠久,人文渊薮,镇海对此作出了最好诠释。

  镇海历史悠久,小港横山下、沙溪蛇山山麓,均已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迹。春秋末越国建国后,其地始有所归属。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立句章县,因本地处句章县治之东,故称句章东境,为时843年。唐武德4年(621)析古句章,分置姚、鄞两州。八年,更鄞州为鄮县,本地改称鄮县东境。唐元和四年(809),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后梁开平三年(909)5月,吴越王钱镠巡视明州,筑城于望海镇;闰八月,钱镠因望海镇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奏置望海县(《太平寰宇记》),为建县之始。未几改为定海县。当时县境仅辖清泉、灵绪、崇邱和金塘四乡。

  宋熙宁十年(1077)划鄞县灵岩、泰邱、海晏三乡归定海,元丰元年(1078)划金塘隶昌国,清泉析为东西两乡,自此县辖七乡,定为上县。元时建置袭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昌国废县改卫,原昌国县境(今舟山市)统隶于定海县,直至清康熙年间。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定海建名达778年。次年,析出原昌国境另建定海县。至此,舟山归属镇海为时300年。镇海县建置相沿民国时期未变。

  建国后因政治和经济建设等因素,建置更迭与县境变化甚频。1954年底,龙山北部10个乡镇划归慈溪县;慈东的河头、长石等5乡划属镇海;杭州湾口滩浒岛划归嵊泗。1958年自余姚县划入汶溪乡;同年底撤县并入宁波市,1963年1月恢复镇海县建置。1985年7月,再次并入宁波市,同年10月正式撤销县建制,建立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县名共历299年。县自始建至撤销为时1077年。三、景区

  镇海旅游资源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素有东南第一山美誉的招宝山,挟江临海、瑰丽夺目,拥有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海防遗址和著名古寺——宝陀禅寺;叶氏义庄、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郑氏十七房古建筑群等宁波商帮名人遗迹,体现了宁波商人的文化精神;九龙湖旅游区野趣浓郁,景色秀丽,成为旅游开发的热土。2004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2.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46亿元,分别增长20.3%和20.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53万美元。

  镇海交通便捷,周边景点众多。主城区距杭甬高速入口20公里。329国道横贯境内,可达杭州、舟山。每天有客轮往来于岱山、嵊泗。经甬江水底隧道和招宝山大桥与北仑区、鄞州区、江东区相贯通。镇海东通“海天佛国”普陀山,西接水乡绍兴和杭州西湖,南连天下奇峰雁荡山,北往上海也仅3个小时车程,建设中的杭州湾大桥和舟山连岛工程将使镇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游览普陀山的主要通道。附:

  招宝山位于宁波甬江出海口,历史上是中国重要的海防要塞、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佛教文化胜地,被誉为英雄之山、文化之山、招财进宝之山。是一个集海天风光的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海防文化、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是 “宁波市十大风景游览区”、“浙江省50个优秀景区”之一。

  招宝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唐代以来共发生大小战事46次之多,留下了众多的海防遗迹,其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四抗历史于一体,历史悠久、分布集中、类型齐全、保存完好,在国内尚属罕见。著名的1885年 “中法战争招宝山之役”,是中国海岸线战争历史上唯一的一场全胜战役。景区内由同志题写馆名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被列入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自唐宋以来,招宝山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碇港,国内外的商船往来频繁,商业繁荣,山名因“当海口,商舶所经,百珍交集”而得。近代著名的宁波帮人士如叶澄衷、包玉刚、邵逸夫皆从招宝山下出航进入上海滩创业。

  据《镇海县志》、《招宝山志》记载,普陀山著名的“不肯去观音”像于明代迁入招宝山,并修宝陀寺,故数百年来香火旺盛。相传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亦于此地“掌管东方财库,庇佑东方商贾”。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宁波市东北角,距市中心18公里,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为宁波新十景之一。

  九龙湖属中丘地貌,内有九龙湖、凤凰湖、月亮湖和天鹅湖。水域面积达2平方公里,四湖连缀似珠,层峦叠嶂若屏,蓝天浮云如洗,碧水清澈凝空,飞瀑携雾似练,景色旖旎。旅游区内还有文种桥、净圆寺、瑶池、猴岛、小洞岙唐代青瓷窑址等景点。九龙湖以湖光山色、乡野情趣为景观特色,以“碧水仙踪、养心天堂”为品牌形象,融山水、民风、佛教等文化为一体,是一处旅游观光、康体健身的休闲度假胜地。

  镇海是著名的“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从这里走向世界,在近代涌现出了叶澄衷、虞洽卿、包玉刚、邵逸夫、应行久等商贾巨子。“宁波帮”素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的传统美德,他们在全国捐建教育楼、科技馆、图书馆,为推进祖国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镇海商帮名人故居包括有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故居、叶澄衷的叶氏义庄、贝锦泉兄弟故居、贝时璋故居等。这些是“宁波帮”杰出代表的故居,他们艰苦创业,奋斗一生,成为商界名流的经历,在全国乃至世界商界都产生过,并仍将产生着巨大影响。该义庄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宁波帮著名人士叶澄衷筹资创办,培养了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等商界名流,被誉为 “宁波帮”的摇篮。

  郑氏十七房族人的祖先是从河南省荥阳搬迁至此。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记载,郑氏一支“南渡迁居灵绪乡 (今镇海澥浦一带)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后繁衍成望族。现存十七房除少数书明代建筑外,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另据记载,郑氏十七房一族是宁波帮最早的商帮集团之一。郑氏十七房建筑为明清江南民居之典范,各房自成系统,布局风格独特,建筑科学、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极高的观赏性。该建筑群东临镇海,南靠宁波,既有高山作自然屏障以阻寒流,又有广阔的海面调节气温,在选址上,充分流露出中原地区依山傍水择址而居的风俗。

  郑氏十七房江南民宅特征明显。建筑群内墙河环绕、家家有埠、宅中有街、街上有市,建筑规模恢宏,工艺精湛,画梁飞檐,精雕细刻,宅内还遗留有乾隆年间成亲王亲笔题词“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木刻手迹和清代牌楼石刻的“圣旨”匾额。据明有关史料考证,十七房郑氏是闻名中外的“宁波帮”中发源最早、绵延时间最长的商业家族,其经商人数之众,势力之大实为罕见。

  “海上丝绸之路”泛指东西方通过海洋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的丝绸和陶瓷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陆两路向外传播。

  镇海地处东海之滨,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与中国早期的海上贸易主要对象高丽和日本毗邻,从镇海口出发依靠海风和潮水的推动可以十分便利的到达上述两个国家。镇海口还有十发达的内河交通网络。《资治通鉴 隋记》中记载有这样的文字:“刺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馆,……欲东会稽……”大运河与浙东运河连接,沟通了甬江与钱塘江、长江的水上交通,在隋代就把贸易干线由内陆延伸到了东南沿海。在古代,镇海口是江浙海上贸易中最为繁忙的港口,也是明州(宁波)众多港口的咽喉所在,故称 “第一码头”,招宝山也是因通过镇海口的海上贸易繁盛而得名的。从至今仍流传的“东南翰屏”、“两浙咽喉”等镇海口美誉中,其优越性可见一斑。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镇海是一个“幸运儿”,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广袤的腹地优势、深邃的航海文化优势和成熟的社会环境优势,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事发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镇海,真正称得上博物馆的仅有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但是,与博物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遗产,却遍布于这片土地上,它们就像散落在大海的珍珠,在深蓝的海底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镇海口,历史上称镇海关,一个曾充满战火与硝烟的海防要塞,素有“海天雄镇”、“全浙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由同志题写馆名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就坐落在甬江北岸招宝山南麓的海风涛音中,凭山衔海、庄严肃穆。这里原是东岳宫所在地,也是1841年鸦片战争中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率众宣誓之处,又与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后海塘等重要的海防遗址毗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迈入纪念馆大门,一眼望见一条长达90多米的回旋坡道横亘水面之上,坡道尽头,雄伟的纪念馆主体建筑静静横躺于招宝山脚下,仿佛一座巍峨的城堡坐落于海塘尽处。建筑周围是一片葱绿的草坪和低矮的绿化丛,灰白色的细鹅卵石铺路,渲染出昔日战场悲凉怆然的氛围。纪念馆西面的下部墙体是一个斜坡,墙体上的10个古代盾牌形装饰物,使人们不由联想到战争年代铜墙铁壁的镇海关。墙体顶端有一个倾倒的轮舵和十字架组成的黑铁装饰物,象征着帝国主义列强曾在这里被打败。走进纪念馆,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镇海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所留下的点滴痕迹,每一门炮台、每一支长枪、每一把大刀,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向参观者讲述着这里曾发生的故事,叫人感动、催人奋进。一群又一群的参观者心怀崇敬迈进来,满怀激情走出去,他们之中有镇海本地市民,也有远道而来的游客。纪念馆一共分为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和现代海防五个展厅,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到镇海人民英勇抗英、抗法的艰苦斗争,也能看到镇海及浙江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革命史实以及八年抗战艰苦卓绝所得来的胜利果实,从中感受到了镇海人民保家卫国、不甘屈辱的斗争精神。

  现代海防厅是纪念馆的尾厅,今年五月前扩建工程刚刚完成,里面陈列着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视察我国东南沿海海防建设的历史照片。在该展厅还能看到全面展现了我军目前雄厚海防实力的宣传记录片《海天雄兵》。现代海防厅昭示世人: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过去!只有建设好强大的海上长城,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纪念馆中有安远炮台、威远城、后海塘等历史遗物的图片,而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就散布在镇海的各个角落。

  在抗击侵略战争中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安远炮台就位于招宝山南麓,离纪念馆不到几分钟的路程。安远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秋天,用的是黄泥、沙砾、石灰三合土,传说还拌了糯米饭,不仅坚固,还能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炮台中心设置了圆形的旋转铁轨,大炮可以沿着铁轨前后旋转,它与南岸金鸡山下的“靖远”炮台隔江对峙,扼守着浙东门户。炮台黄色的外墙壁上垂挂着绿色的藤蔓类植物,墙壁上有被风雨侵蚀留下的不平痕迹。一百多年过去了,曾经在这里抗击侵略、浴血奋战的英烈们早已长埋厚土,只有这锈迹斑斑的铁轨和遍布弹孔的古炮台屹立至今,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苦难而悲壮的历史,并警示后人: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沿着山道拾级而上,一座饱经风霜的古城映入眼帘,“威远城”三个大字刻于城门正中央,门前两头威武的石狮好似英勇的战士镇守着城门,也守护着镇海的人民。门的两侧刻着一副对联:“海不扬波千古定,地无爱宝一山招”,据说是明时所镌刻,联中嵌有“定海(今镇海)”和“招宝山”的名字。现存的威远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502米,墙高7.4米不等,上面筑有雉堞73个,城墙为条石错缝叠砌。它在历次的抗击侵略战争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官兵在这里抗击过英国侵略者,中法战争期间,驻镇海的淮军统领杨岐珍就驻守于威远城指挥清军战斗……

  在招宝山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隔着城河东路的后海塘东段尽头上的巾子亭犹如巨龙高昂着龙头,傲视前方。

  后海塘是我区惟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巾子山,西到俞范嘉燮亭,全长4800米,始建于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城塘上曾有一座望海楼。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拓建卫城时,将东段1300米的海塘改建成城塘合一,既能挡海潮,又可御海上入侵之敌。图为1923年上海绅耆出席后海塘修复典礼。镇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安远炮台、威远城、后海塘……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据了解,目前,镇海全区共有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后海塘),17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郑氏十七房村、梵文摩崖石刻等20个文物保护点。

  镇海不仅有着丰富的公共文化遗产,还有许多颇具收藏价值的珍宝散布于民间,这就是镇海的一朵文化奇葩——个人收藏。

  镇海的个人收藏热始于十年浩劫后期,近几年越来越盛。藏品包括金石字画、陶瓷、碑刻古籍、文房用具、陈设木器、钱币、玉器、竹木雕刻等,涉猎面十分广泛。收藏爱好者都来自各个阶层,在册会员近百人。虽然每个收藏者各有自己的侧重面,但共同点是都非常热爱收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有些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后大街社区收藏协会的一位会员曾说,真正的收藏爱好者是很乐意自己的宝贝被他人欣赏、琢磨的,能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才真正实现了这件收藏品的价值。正是这样的想法,孕育出了我区甚至是我省的首个“社区博物馆”——后大街社区收藏协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罐、汉朝的碑帖、清朝的古钱币、民国时的粮票、解放前红军家属的优待证……

  后大街社区收藏协会成立于2004年3月,是后大街社区居民自办的家庭藏品展览室。展览室建起来后,协会的会员们都慷慨地把“养在深闺”的“奇珍异宝”奉献出来,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悬挂,并不定期地进行轮换。当记者想打听收藏协会究竟有多少件展品时,一位工作人员为难地说:“太多了,这个根本不可能数得过来。”现在的居民藏品展览室,内有古代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碎拓等近十类数千件珍品。

  据工作人员介绍,展览室每天都有会员轮流值班,当好展览室的“管家”。每次有人来参观,他们还是现成的义务讲解员。三年多的时间,“社区博物馆”早已名声在外,河北、吉林、新疆等遥远地方的收藏爱好者也常常慕名而来,至今,已有2万余人次光顾了展览室。

  在庄市街道高教园区北区,一座承载着无数海内外“宁波帮”情感寄托的博物馆正紧锣密鼓的筹建中, 并将于今年6月奠基,它将成为展示以文兴商、以道取利、以义济世及敢为天下先的“宁波帮”精神的一个重要舞台,也必将成一个“精神磁场”, 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前来瞻仰,将“宁波帮”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宁波帮博物馆选址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庄市),占地7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由博物馆和会馆两部分构成,它将以年代为脉络、以历史事实为线索、以人物为亮点、以丰富的陈列手段为载体,系统展示明末至今宁波帮发起、发展、鼎盛、辉煌的历史。

  宁波帮博物馆的基地位于城市轴线绿化景观带的中段,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设计以玻璃廊道结合水街长庭的“时光甬道”为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的组织脉络,“甬道”与城市轴线叠合,各展厅间隔着一系列玻璃竹院与“甬道”相接,营造出空间流畅、开放通透的公共空间系统,体现出“宁波帮”所具有的开放的海洋性格。

  博物馆陈列拟设1个综合陈列、6个专题陈列。综合陈列是宁波帮历史综合展区,按内容分为“史脉回溯、光辉历程、精神殿堂”三部分,以“商道·财智”为主题,紧扣宁波帮“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精神实质,清晰梳理出宁波帮的发展脉络。专题陈列是综合馆的拓展和纵深,以“舟楫·星光”为主题(“舟楫”寓意宁波帮团结互助、同舟共济,“星光”寓意宁波帮人才济济,满天繁星),按行业分成六个内容,展示宁波帮在中国近代金融业、商业等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贡献,以及当代宁波帮作为一张集体名片所创造的辉煌成就。

  博物馆内将陈列中国第一支“三星牙膏”、中国第一盒火柴、中国第一台电弧炉、中国第一只灯泡等许多与宁波帮创造的“第一”有关的文物。

  在骆驼洪家村,保存着大量商帮文化先民的老宅。由于历史、地域、人文等原因,它们正日渐消逝于林立的新屋中。

  洪家村是宁波商帮早期集居地,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氛围得天独厚,当时盛行经商,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位 “宁波帮”人士。房屋的建筑特色是整个房子规模大,比较集中,建筑装饰带有清朝建筑的烙印。高密度、大规模的商帮文化痕迹,在整个宁波大市范围里都是罕见的。至今,村中的小河都流经家门口,印证了该地一句俗语:“官船撑到家门口”。这在当时,是一种经商发达的标志,代表着一种成功和一种有意无意的炫耀。

  斜筋卐字格扇窗、石雀替、元宝状窗斗、大门楼、檐梁、牛胎等,可以一窥洪家村的民宅特色。

  此门楼在石门梁上重叠堆砌四台五框,气势雄伟,几乎高出门楣一倍还多,高屋建瓴之势实为不多。属于灰塑雕,其特色是比较大方、清秀、朴实,显示主人比较含蓄。

  这是在单纯利用长短不同的细棂条拼联各种纹样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其中卐字为拐子纹蟠空咬合,榫镶制作难度很高;同时运用雕刻艺术的构件,嵌镶于卐字棂格之中,榫合与雕刻有机吻合,遂使总体图案发生变化,显示构筑之华贵。

  元宝状窗斗,耳翼镂雕对称的是灵芝云纹图案,窗斗正面为张果老成仙图,为窗斗中难得的雕琢精品。

  雀替门料的装饰构件,体现这户人家的奢华档次,雀替质量越好,雕刻越精美,档次越高。图案以凤凰、牡丹、孔雀等为主,象征荣华富贵,体现了浙东地区门楼的独特风格,一般建成于清朝。

  一般普通型檐梁,前部分牛胎装饰图案是象鼻云。该屋的屋檐相当阔,椽子特别多,特别紧,柱子特别大,属于大户风格。

  洪家门楼内侧的旧檐梁,属于大门边的装饰。一般祠堂里比较多见,属豪华型,表示主人比较阔绰。

  据《宁波市镇海区地名志》记载:“团桥旧为镇北诸乡通往宁波之要道,村由桥得名。明嘉靖前称为永宁桥,嘉靖后改名团桥。”永宁桥据传是神人指教百姓团练的地方,据《重修西半练庙碑》记载:“西半练庙者,距城三十余里,相传有一神,姓王名在宜,福建漳浦人,明嘉靖末,进士官青浦令,因公事过浙境,正值倭乱,神于是指教团练,因防御有功,遂其死后村里人颂其德,立庙祀焉。”

  这一带居民多姓陈,老祠堂的陈姓是宋代由宁波压赛堰迁此。新祠堂的陈姓是明末从鄞县姜山迁入。

  今日团桥村属于镇海区骆驼街道,由原团桥村、河角头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团桥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镇海新城北区内,东与东钱湖接界,西与宁波机电园区隔路(329国道)相望,北与骆驼村接壤,南与尚志村毗连;村内西大河和箭港河两条大河缓缓流过,水资源丰富,整个村落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团桥村古民居位于镇海新城北部、西大河和箭港河的交汇处,地处规划中的新城核心区附近,横跨西大河,历史建筑群沿西大河两侧广泛分布。从镇海出发,途径庄市大道,离骆驼镇不远即团桥村。伫立在团桥桥头,面向北,背朝南,可以看到一条西大河将古街分为两半,左边叫河西街,为团桥主街,南起东家门头,北迄讲神堂,长550米,宽4至5米,混凝土路面,与永宁路、聚星弄、正昌弄、立本弄、天香弄相交;右边叫河东街,南起迎丰桥,北迄三门头徐家,长540米,宽2至5米,混凝土、砂石路面,与迎恩弄、大通弄、季唐弄、穗祥弄相交。一河两街,街上有条条里弄,呈平行状,从空中看,好像一个“非”字。

  河西街1号民宅的堂檐和堂楼河西街1号,穿过客厅,来到堂檐,铺满青石板的堂檐正中间镶嵌着一块精雕石板,图案复杂。在房屋的底部,有几个雕琢精致的石漏,刻满千姿百态的花草和动物图案,寓意吉祥如意,漏孔细小,防止鼠、蛇等钻入,石漏可以使室内木板通气防潮。

  走出1号旧宅,不多远便是一条窄窄的里弄,弄里有一堵乱石墙,据资料记载,乱石墙是利用沿山自然风化的碎石砌筑成墙体,并就地取材,以黄泥草筋作为填充和粘合物。在河西街上还留有建于清代的院门,三榀二博门楼,前榀即固门抹、门框,并为双道大门,前门为直格漏孔门,圆肚实心,内置门闩;里道为实板大门,白天只开里道门,晚上双道紧闭。河西街没有大的民宅,但有一些传统的临街商业铺面和一座团桥凉亭。团桥曾有店铺40余家,每逢单日集市,市场兴旺,附近10余个村落的居民都来这儿买卖。至今在团桥凉亭石柱上仍有一对醒目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据说已有近百年历史。穿过建于道光庚戌年(公元1850年)、刻有“团桥”两字的石桥,来到河东街,沿着街道依次经过迎恩弄、大通弄、季唐弄和穗祥弄。这些典型的江南里弄,错落的廊檐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逼仄的路面似乎要延伸到时光的尽头。

  河东街18号,现在是家杂货店,门口的墙上“团桥供销社”几个字若隐若现,这房子也有百年历史。杂货店一隅堆着几包尿素,另一角放着一个暗褐色的柜台,摆放在柜台上的木算盘珠子锃亮,在昏暗的灯光下折射出幽幽的光泽。

  走过供销社,河东街27号又是座临街的老房子,据年长的村民说,这里曾是家贳器店,专门为办喜事的村民提供碗、桌、花轿等租赁服务。不远处还有家专供办丧事的贳器店。

  在河东街的最后一条里弄即穗祥弄里,座落着一幢穗祥大宅,这里是赵安中(宁波镇海人,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外祖父家,赫赫有名的穗祥米店就是他家开办的,赵安中的童年曾经在这座大宅里度过。穗祥大宅正屋朝南,五间二弄四明轩,偏房五间,结构完整,大约为民国初期所造,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穗祥大宅的斜对面有个穗祥驳岸,在南方,古时经商多走水路,这里曾经是穗祥米店装运卸载大米的地方。

  蛟川走书是宁波走书的一种,也是甬城地方曲艺艺苑中一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具的曲种。它产生于定海马吞。清嘉庆年间,经安阿小传至六横岛流传下来,故又称六横走书。

  蛟川走书传入镇海后,在距今约100多年的光绪年间,出了位名叫谢阿树(又名谢见鸿)的艺人,表演走书唱做俱佳,他被认为是“蛟川走书”的鼻祖。谢阿树所住的小南门拱形城墙上刻着“蛟川”两字,因此这一表演艺术更名为蛟川走书。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创新和改革,蛟川走书成为镇海民间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产生了一批有名的艺人。

  早期的蛟川走书为一人演唱,艺人在渔场、船头、闹市集中,用两只酒盅,一根竹筷,有节奏的敲打,自唱自和。后有一些艺人吸收宁波“四明南词”中的词调、赋调、平调等曲调及一些民间歌曲曲调予以变化,表演上汲取了评话、文书的表白、独白、对白、韵白、赋子及走动表演等技巧。

  目前,蛟川走书的曲调共有30余种,常用的有20余种。如:小起板、基本调(蛟川本调)、赋调等。多唱演义类长篇大书。传统书目主要有:《反唐》《大明英烈传》《杨家将》《七侠五义》《天宝图》等。现代书目方面主要有《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蛟川走书伴奏的乐器以小扬琴和敲鼓板为主,也可加入二胡、箫、三弦、琵琶等丝竹乐器。有时只伴以鼓板或敲击小瓷杯也可。演唱基本为吴语系宁波方言,文、白兼用;因人物或情节需要,也偶用他处方言。其特点一是演唱者可以走动,用较大的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二是有两人以上的乐队伴奏,伴奏者在该演员唱基本调最后一句时和唱。

  镇海民居建筑,均以木架结构为主体,砖墙片瓦。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为达到避风采光目的,多朝南坐北,部分朝东坐西。自清代后期开始,众多旅外同胞发迹成巨富者,纷纷在故乡营造大宅,虽仍以木结构为主,但参用混凝土、钢筋和玻璃等新颖建材;稍后年代里,还建有一批中西合璧新楼或西式洋房里。自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四十年间,县境内新建大的房屋无几。

  自明清以来,镇海的豪华大宅基本上有两种布局格式:一种属于名宦府第气派的,沿中轴线布置为前幢架梁式门楼,石板明堂;五架梁或七架梁大厅,三开间,中宽偏窄;厅后石板天井(明堂),接续后大厅,间数同前厅,陈设高档家俱,专作会客礼仪之用;再后置花坛或后花园。大厅两侧为通埭长厢房或称明轩,有的甚至前后两厢,号称九十九间名门豪宅;有的两厢房与后堂楼置走廊相连,时称走马楼。此类款式大多建于清代中期之前。另一类为一般商贾殷富大宅,基本格局为正屋五间二弄式或七间二弄式的九榀楼房;多数单进,少数前后两进;左右厢房,或称明轩,二间或三间,有楼房或平屋。中置明堂,周砌围墙,前筑大门,自成院落。一般在厢房后侧或在正屋后面另建平屋数间,亦称偏屋作厨房、库房杂间或佣人住舍。

  普通民居楼房有两、三间连榀,多数无围墙,面朝巷弄或大路,无款式可言。民国前,在城镇所建平屋占一定比例,有的也有五间二弄,两厢明轩款式。有些平房屋架较高,屋身进深有九榀的,上置有阁楼。普通农家平屋较多,一般三间、五间一埭,五榀或七榀不等,但采用建材质量较低。上述各类平屋,民国以来已很少建造。

  图:此楼摄于贵驷镇东街石道地,相传元朝所建,为贵驷桥刘氏先祖在元泰定年间(1324~1328)从慈城骢马桥迁此时建房居住之地。

  在清初之前所建的房屋,屋面多为四檐落水,四角挑戗,俗称畚斗楼或称明式屋;嗣后年代所建的均为双向落水的硬山顶屋面。柱柱落地。屋梁桁架密钉椽子,早期在椽上只铺篾簟,上覆片瓦;约在清代中期起改铺砖皮,再覆盖瓦片。古代所建楼房脊高约7米左右,尔后所建脊高7~8米;高平房脊高6~7米。七榀屋进深10~11米,九榀屋进深12米以上。间宽3.8米至4.2米,部分中堂间宽有4.8米至5米有余的。为躲避风雨和遮挡烈日,故多数居宅均建有檐楯,这是镇海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檐楯宽一榀,约2米至2.5实。对屋面正脊构筑极为讲究,这与镇海风大雨多有关。脊梁前后两瓦相护,石灰泥浆作内心,上覆盖特制的压栋作梁脊。两端稍翘,整个脊梁重量大,起御风防漏镇脊作用。祠庙及有气派府第的脊梁更为讲究,叠砌压栋砖两层,还有镂空图案;两端脊尖向外高翘,颇有高屋建瓴之势。多数大宅中堂脊梁雕塑脊饰。中叠塑“福”字为多;亦有塑“福、禄、寿”三星神像,工艺精致。

  图:庄市集镇止所门大宅后庭的望火楼,建于民国初期,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三层。平时作为屋主休闲赏月之用,为镇海境内少有的建筑物。

  镇海房屋建筑,对艺术装饰最为讲究,特别在显露照面部分,几乎对每一构件,凡能可用艺术装饰的决不闲置,充分给人有个美的享受,但最为注重的是门楼、檐楯、门窗和屋脊等几个方面。艺术装饰,一是造型重在建筑,如造门楼,有高岳之势,但端庄富丽,显示屋主的地位;二是注重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从选料到精致施工,对每个构件能被人关注而又有艺术施展之处,均不放松。如鼓楼后胡恭敏房的大门上石槛的挂环(挂灯之用),雕凿“仙鹤衔寿桃图案”,为求凸出立体感,愿花成倍工本。

  镇海古建筑装饰的雕刻工艺,源远流长。建于明代万历后期的仓河头邵辅忠尚书第,在门楼两侧墙脚须弥座,就雕刻古狮戏球图;在内墙洞门上寰,已用水磨青砖,雕刻着卷草宝相宝;在檐楯的月梁,也雕刻着如意云纹图;在楼层山墙的石窗,雕着金钱犀角图。虽刻画以粗线条为主,但这一切均代表着明朝及清代早期的作品。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工工具及工艺的进步,建材种类和品质的更新提高,以及屋主经济实力的日益雄厚,在主客观条件融洽情况下,出现了自清代道、咸年代以来的幢幢豪华大宅拔地而起,特别在清末民初更为成熟。所建造的房屋,不仅款式大而用材精,而且对雕刻装饰向更高标准发展,某些构件,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类似胡恭敏房大门的半整雕“马将对战”的梅园石雀替、后丰林庙守护门卫的高大石狮等,可说是无与伦比的珍品。

  图:摄于高塘林梅房,是扇为偏大门。内系通埭长厢房,朝正屋方向的檐楯。外侧一排落地檐柱,鼓式石柱础。内侧金柱承接枋、槛、门、窗、壁落等构件。原来檐柱多年漆黑色,金柱及门窗油为老红色,但因年代久远,漆色均已剥落。此类大宅的檐楯格局是镇海民居建筑一个宿影。

  镇海民间古建筑在选用材料方面,极为讲究。木料则选用百年不蛀不腐的福建杉木;石料,大量采用鄞县、宁海、三门等县的青石和后来最为优质的小溪梅园石;砖瓦则采用本县和近县烧制的青坯砖瓦,经久不碎;石灰则利用海产贝壳烧制并且黏性极强的壳灰。在建造房屋的能工巧匠方面,大木件的木匠,则以本县为主,多数集中在县城内,但各大集镇都有,类似营造厂性质,称大包作坊;泥水匠本县人少数,多数来自宁海、象山、定海等县。石匠来自宁海、奉化或临海,在县城和各集镇均开设有石作坊。至于砖雕、木雕、石雕、油漆和建筑彩绘等(旧称花草师傅),多数来自宁海、临海等地,有的常住在镇海,有的按工程所需由作坊聘请而来。

  图:澥浦老街,始建于唐代。现在街屋均系清代中后期所建。街路宽4米,长400米,两旁均系短檐楯木结构楼房,每排联柱十几间。原有各类商店四十余家,街路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每日集市,人物繁盛。自20世纪80年代新街建成后,街路已呈清凉。

  图:摄于高塘乐家大宅之门楼,门额“日升月恒”,出自《诗·小雅》,比喻事物方兴未艾,蒸蒸日上。门额两旁边框精雕两位直立的门神将军,再侧两主框为人物故事模样。各框花边浮雕图案精湛绝伦。可惜门楼上顶已坍毁,缺乏昔日之气势。

  门楼,即是大门,俗称大门头,单独竖立的又呼台门。许多大门上砌筑重重叠叠的装饰砖石雕,形似楼台,故雅称门楼,实际是拔高了的美名。门楼即是外墙的大门。有款式的大宅,明堂前都筑有围墙,多数在围墙居中开大门,与中堂呈轴线,谓之正门。大门朝南居多,但限于地位或道路关系,也有开在侧边朝东的,极少数朝西开。建筑规模颇大的豪宅,在围墙中间已开正门的,有的还开偏大门。平时出入都走偏门,只逢红白喜庆或新春佳节才启开正门,似提示家人和近邻,有大事、喜事临门。镇海民居大门构筑,基本可分屋宇式(或称架梁式)和贴墙式两种,少数还有牌坊式或称台门。架梁式门楼,有款式豪宅均单独成屋宇,开阔大间,三榀二博,中置两扇大门;两侧用边框、横槛等枋木构件成插板偏墙。一般款式居宅,门屋二榀一博单向披水;即正栋朝外,披水朝里。这样款式很实惠,构筑不化大本,对大门木作构件免受日晒雨淋的腐蚀;同时进大门毋需雨淋,且可放存什物,故采用较为广泛。

  图:这是位于澥浦镇余严村的台门,为余氏道善堂甬道外门。今两旁被新屋搭建,失去昔日雄姿。

  贴墙大门,有的地方亦称光棍大门,就是嵌镶在明堂前庭围墙里,大门构件无多大遮盖。但此类大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最为简单的称贴壁大门,或称挖壁大门。就是在围墙中间开启大门一道,上架石檩梁,两旁竖石条门框立柱、下铺石地袱。此类大门构筑款式在民居中为数颇多。二是罩式门楼,就是在石檩之上,采用各式各样水磨青砖,精雕细琢,一盘一竖重重叠叠,堆砌成一座颇有气势的砖雕楼台,其台脊高度一种是与围墙持平的;但多数豪宅款式刻意高出围墙许多,似重筑门楼墙体,青砖抖拱,筒瓦顶脊,雕塑人物等脊饰,两端鳌首挑戗,似有歇山玲珑之势。台门,即建筑在通往大宅的通道之中,单独成门,形似牌坊,全用水磨青砖砌筑而成,豪华气派。但此类大门在镇海尚留两座,一座在潺浦余严村的道善堂大宅甬道之前庭;另一座在骆驼西盛村盛在佳府第的前台门。

  居屋大门,凡屋皆有,原为防盗贼、图安全之功能。但后来随着社会发展,阶级地位差别,遂将建造大门的功能,逐渐向社会化,甚至政治化范畴演变,成为构筑门楼气派如何,能直观显示建屋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势状况,路人皆能只见门楼不见人,也可领略七分情了。镇海人同样有这个习俗,在建筑居宅时,有的不惜代价一定要把门楼构筑得气势非凡,端庄华丽。下图:建于清代中叶的团桥寺后胡大夫第架梁式门楼装饰,两侧照墙均用水磨青砖砌筑而成。砖雕双台科栱承托墙面瓦椽,以下为横枺分隔墙体三段,每条横枺均雕刻连环图案,极为华贵。

  在镇海遗留下来古建筑门楼的工艺装饰,重在砖雕、木雕和石雕三个部件。其中砖雕数量最大、最为精湛,安装在门楼罩式重叠部分和偏墙的内外装贴方面。木雕主要在架梁式门楼上的科木斗、雀替、月梁、挂落部分;石雕主要在雀替和墙基石枕部分。三雕之工匠,多数从宁海、象山和奉化等县聘请而来,镇海人学此工艺甚少。所以镇海三雕之造型风格和工艺技法均接近于南面几县,特别宁海县古建筑装饰艺术几乎是同出一辙。

  旧时,建造门楼还注重门楣额书的题写。其门额内容大致几方面:一种寓吉祥熙和之类,如紫气东来、松竹苞茂等;另一种是怀古溯源,如城区汪姓大宅门额为“婺源世家”,缅怀先人从江西迁入;再一种显示社会地位,如高塘林姓大宅门额为“双桂留芳”,一眼就看出他的上代有两人中了科举,有了官位。右图:凤凰牡丹之精雕雀替,摄于庄市。

  图:建于清代乾嘉年间的檐楯月梁雕刻,中间精雕院庭书斋,似有教子恭读图模样,两侧粗条卷草相宝,体现明清年代装饰风格。摄自大碶横河。镇海民居古建筑的特点有檐楯。檐楯或称檐廊,约占正屋一足榀。檐楯处在正室槛墙之外,再外无墙遮栏,所以成为一幢屋宇最为引人注目的显露构筑,尤如人的面貌,故此注重装饰打扮。可视其精湛程度,就能知晓这幢房屋的构造品位。

  檐楯位于直接落地的低层,不论楼房、平房都有。檐楯两柱落地、外面称檐柱、里面叫金柱。檐柱承顶檐檩,金柱顶着金檩,但楼房是串着枋木。檐柱与金柱之间榫合着月梁,但多数檐廊都有外挑枓栱,故梁头做成较为复杂的挑形式,称挑尖梁。枓棋承托着檐檩,挑出金檩以外。檐檩与金檩之间,还榫合着一条弯曲的猫儿粱。檐廊的顶部,除了排钉椽子、铺盖砖皮,上覆瓦片的普通造型外,而稍豪华的建筑都用卷蓬式装饰。卷蓬实际上安置瓦椽下面的一层装饰性假层,它用锯成弯曲的方椽架在两条檐檩之上,铺以水磨砖皮,红椽青砖,整齐美观。在镇海古建筑房屋檐廊的大木构筑大略如此。

  图:摄于枫林隔河陈的陈姓大宅,月梁雕刻极为工整,中图以福禄寿三星高照,两侧对称凤凰展翅飞翔,外挑柱头枓以卷云状绘出龙首模样。檐廊艺术装饰主要是木雕,精工细刻于月梁、猫儿梁、枓棋、撑栱、挂落等几个大部件。雕刻图案的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卉、动物、博古、云纹、如意等包罗万象,浮雕、整雕并有。均用朱红色金漆涂料,并与整体檐廊装饰融洽一体,互为映辉,显观绚丽豪华的气派。

  镇海民居建筑的檐廊雕刻艺术,在明代万历年间建筑邵尚书的府第,已对月梁、猫儿梁、枓栱等构件,雕有夔龙、寿字台、博古物等图案,虽然线条粗犷,但予人以柔顺活泼感受。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城关吴杰故居,在它檐廊下构件的枓栱、月梁、撑栱等处,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精雕细刻的程度,达到极高的境界。民国初期县城内建造的傅乾月房大宅,由上海营造厂建筑,檐廊构筑除了仍用传统的卷蓬、月梁、枓栱等构件外,但对雕刻的装饰图案,溶化部分西洋风格,与众不同。

  图:位于城关鼓楼前明清坊内仿古建筑装饰,屋角挑檐下的精雕倒挂狮子栩栩如生,这一装饰原出镇海各地古代庙宇戏台,有提醒观众“思无邪”之意。

  (1)单扇门:古代称户,是进入内室去的间隔装置。无款式的房屋,开在檐楯下的左手,有款式的诸如三间两弄,房门开在弄堂里。形式多为棋盘门,即上下抹头之间用穿带分列四式五格,通块嵌镶杉板,系实心板门,无通气漏孔,更无雕刻艺术之装饰,属实用构件。

  (2)双扇门:一般安装在正屋三开间,或三间两弄、五间两弄款式以及祠堂之类的中堂间正门。平常气派则用双扇门,两侧用两段护壁板相隔;但大多用三组六扇棂格门,即通间格扇门,中间两根嵌榫抱柱固定,屋主如有婚丧大事,格扇门、抱柱和通间的长地袱可以一起拆卸,增大中堂间的空间,显示居宅款式和气势。双扇门,又称格扇门,制作工艺最为精致,不仅坚实牢固,更显示端庄美观,与整体中堂陈设气派相融洽,还可起到通风透光作用。通常格扇门分作五框六段。即左右直竖门框,上下抹头,中间插榫横框四条。顶头小框插嵌裙板,考究的浮雕花卉;二框称格心,比例占整门长度五分之二。格心在框框之内另加仔边,仔边内用细棂条拼凑各种图案花纹,为各能工巧匠的精心杰作,以下本文作一一介绍。三框亦即插嵌裙板小框,讲究的多浮雕动物花卉等吉祥图像。四框亦即裙板大框,其长度占整门的五分之二。底框亦即插嵌裙板小框。整体格扇门构件,五框六段、直角纵横。双曲凹凸线脚,钉以门钹铜环,精雕细刻的门墩栓斗,朱红漆油料,似以整幅的工艺美术展品,给人们以美的欣赏。

  (3)弄堂门:指的是三间两弄或五间两弄款式的檐下内弄堂隔门。因内弄堂纵深又暗,所以此门既有隔扇作用,又有充分通风透光,故此它有与众不同的式样。弄堂门是通幅的棂格镂花门。门上方有的置中槛,有的无中槛横披镂空气窗;中间单扇镂花摇门;门框两边置长条抱柱镂窗。整幅弄堂口布满细棂条榫合的有节奏图案,极为美观。

  图:平棂寿字纹样格扇窗,摄于贵驷镇外新屋刘宅。窗,即称窗门,是外檐装修间隔物中的主要构件,成为每一房间的眼睛,所以制作工艺特别精致,有的甚至像一幅立体雕刻装饰画屏,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镇海民居外檐木结构窗门,按其位置式样和功能,主要有摇窗、移窗、半窗、横披和槛窗五种。

  门和窗,统称门窗,均配置在同一檐下的室面,但因功能不同而位置和式样各异。门原是供人出入的活动间隔装置,它的长度等于檐下室面的高度;窗门是供人张望并透光通风的活动间隔装置,所以它的位置高度只有檐下室面的上半部,窗门安装在横枋之上。横枋下部统称裙板,早期的大多数用板料作墙;清末民初建造有款式的大宅,则用青石板作裙墙,用料、色泽各异,富有装饰趣味;有一部分用小龙骨砖作墙,粉刷起缝呈几何图案装饰。

  (1)摇窗:即置于檐下的大窗门,双扇对称,装有转轴,晨启晚闭,摇拢摇开,故称摇窗。摇窗式样和制作与双扇格门相似,左右两框,但里框两端稍长削成圆形转轴。上下方抹头,中嵌横档(抹头)分隔四框,上框狭窄嵌镶木板,往往浮雕出简单图案;中为大框,即格心框,是格扇窗上的透光通风部分,其长度约占整窗的一半。格心在边框抹头之内另加仔边,仔边之内用细棂条榫合成各种图案,寓意各种吉祥如意象征,用料、工艺最为精致,是一幅凑合装饰的艺术品。格心以下还有两框,是固定门闩插锁的跨档。固定摇门转轴称之栓斗,俗称门樽,一般用高档硬木雕刻而成,特别是下栓斗形式各异,雕刻成壶状、篮状,内有人物、走兽或花卉等千姿百态。

  (2)移窗:或称推窗,它是安装在摇窗里面的一道,其大小与摇窗一般,不用转轴固定,而上下抹头起凸榫,嵌入上下两条起凹槽的长拖档枋条。白天摇扇打开,然后将移窗推拢;晚上摇窗关拢,将移窗推开。移窗因是内窗,没有防范功能,只起透光防尘和阻蚊蝇飞入作用,故结构单薄。在早期多为直棂窗,即梃子与抹头,格心为直棂式简单棂格,通常糊以窗纸。民国以来房屋建筑的,则里窗多用玻璃窗,一般分隔三框,透光更为明快。清末民初在镇海建造款式大的居宅,对移窗有了重大发展,改为与槛窗相似一类。一排四扇,扩大居室内外空间,增加采光度。去掉外道防范摇窗,改为实板推窗;有的仅挖一个金钱孔透光;装置下格栏窗和上格横披;四扇内窗均用细棂条榫合各类图案,嵌镶薄玻璃防尘。窗门通栏精湛技巧的装饰案画,具有简洁、明朗、朴实、大方的情调。

  (3)半窗:置于窗口榻枋之上的固定半轴窗,似乎有像窗户栏杆的作用,从整体布置看,使窗户更为端庄和谐。半窗用材单薄,但制作工整。一种是整体细棂条拼合图案,与里方的移窗形成统一规格;民国后建的房屋用四框玻璃,但沿边嵌镶卷纹图案的黄杨木雕,精湛美观。

  (4)横披窗:多用于有款式居宅的窗门上方,与窗门用横枋隔开,属气窗性质;凡置有四扇移窗的上方,一定配有横披窗。横披窗因横阔直狭,故棂条图案设计多与幅面相吻合,多数由扇面图案居中,富有大写画意。用材多数为细腻的名贵硬木雕拼,工艺特别讲究。

  (5)槛窗:在镇海是指不能移动的固定格窗多数置于中堂间(或称穿堂)的后半间檐下两侧。因中堂后间面向后天井,只开双扇门一道,左右两侧枋档下端为裙墙,枋档上安装槛窗。窗框内用细棂格条拼镶图案。因窗幅面大,一般中间嵌镶整体木雕的圆形花心,使镂花差错有效。

  图:木雕窗门栓斗,两翼雕刻灵芝云纹伴蝙蝠翔空;五面斗体,正面雕有博古图案。摄于贵驷双斢王家桥张宅。棂格门窗纹样图案,是充分利用细棂条间相互榫合、接联特点,充分发挥木材性能,随意雕刻和连接工艺。拼凑成种类繁博、变化多端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福寿临门等民俗色彩,不仅增强了门窗整体结构的刚性,并表达肃穆、淡雅、绚丽和活泼的建筑氛围。

  在镇海的绚丽多彩棂格纹样中,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门窗棂格花心用材、工艺和图案纹样亦与时俱进,大致可分三个类形:第一为平棂拼联纹样;第二为拐子纹条与雕节嵌镶结合工艺;第三为整体镂孔雕刻格心为主体,辅以棂条柱撑。存在这样三个类形,它是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记印,具有时代特征。

  平棂拼联纹样,为最基本的工艺和纹样,历史悠久并广泛采用。在镇海各地大致有五种:一是直条棂格窗,无图样变化,为清代中叶前的构筑物;二是细方格门窗,亦称豆腐格窗,纹样原始一些,亦为早期制作一种;三是直格花心门窗,棂竖线变化有序,但制作工艺普通,故应用广泛;四是棂条直角拼联斜装门窗,方胜纹样;五是斜筋细棂条拼联,按榫合均呈120度钝角咬合,制作工艺要求高,为各种平棂中称为上品。

  拐子纹条与雕节嵌镶相结合的格扇门窗,这是在上述五种平棂基础上又发展一步。纹样多用正十、斜十字、长寿字、团寿字、方胜如意、四合盘长和回字汉锦等。转角榫接采用拐子纹,曲线流畅,用材多用木荷、黄杨等细腻硬木,制作工整,工艺高雅;格心还嵌镶各类形状的黄杨雕节构件。

  图:獬浦镇卫生院原为陈姓大宅,明堂隔墙镶嵌砖雕圆图左右各一。在卷云纹空间,四只蝙蝠飞翔,中嵌六个篆文全字,寓意为四福六全;右图为如意云纹镶嵌五只蝙蝠,亦寓意五福临门。镂雕石窗、砖雕窗,是镇海民居传统的外墙和部分内墙装饰构件,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欣赏价值。境内现存石窗最早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县城仓河头邵辅忠尚书第。在清代石窗建筑最为盛行,对它的用材石料、雕琢工艺、镂花图案都有长足的发展。至民国时期,由于从国外输入钢圆,时称洋圆广泛应用于外墙漏窗作窗栅,石料只当作窗框用材。钢圆栅栏具有刚性强、体积小、透光通气良好的优点,取代了镂雕石窗的历史使命。

  镂雕石窗,主要安装在开启房屋的外墙,即左右的山墙间,为居住内室能采照阳光、流通空气,并能防范盗窃等功能。石窗开启部位,以底楼外墙为主;开启楼层外墙石窗,在镇海等地为数甚少,但在宁海县的黄坛、前童等较为普遍,并且还有横披半级窗。石窗一般以直式为多,横式次之。石窗大小多为90×70厘米,少数有100×80厘米;最大横式为1 10×90厘米的。

  雕刻镂窗之石质,在镇海地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红石板,亦称红砂石。色泽粉红,石质较松,便于雕刻;但容易风化,凡在百年以上的石窗,剥蚀明显,雕琢纹路模糊。二是灰白色石质,质地较红石坚韧,风化性要好于红石。三是青石,色泽淡青绿,石质坚韧细腻,有的虽经两三百年,但其风化甚少,雕刻图案依然清晰夺目。四是梅园石,石色淡紫,石质最为坚韧细腻,为雕件之精品;此石价格昂贵,雕刻费工,固使用者少数,多是民国初期制品。镇海地区没有板料矿资源,故所有民间使用成材石料,都是从象山、宁海、三门、鄞江桥和大隐等地购人。由于各地石矿所产石质都不一样,所以对它只能作一般性分类。雕刻制作镂窗之工匠,俗称花草师傅,亦来自宁海、三门、奉化等地,当地人学石工甚少。

  石雕镂窗,历史悠久,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精心琢磨,推陈出新,刻画图案从简到繁,从实用到装饰,寓意繁博底蕴深奥,千姿百态,不胜枚举。镂花图案大致分为:

  图:庄市人晚清巨商叶澄衷墓道之石窗,高1米,宽1.2米,除精雕卷草如意纹外,窗心为弈棋图,栩栩如生。1、直格式或横格式石窗棂,有分段的或不分段的;有分一段式的或两段式的。图案单调,但坚固朴实,制作实惠,故应用最为广泛。

  2、直格式或横格式窗棂,雕嵌花心图案,遂使图样起了变化。圆心图案以古币金钱为主,有单金钱、双金钱,甚至连环三金钱的,寓意恭喜发财。

  3、仍以横直棂条为主体,雕嵌奇特的图案花心,有寿台心、全福心、卷草心、如意心、同心环、祥云心等,遂使镂雕窗面增添刻意神怡的画题。

  4、以曲线构划为主体,省略横直棂条的固斑形状,遂使石窗镂雕工艺上个新的台阶。花心以古币金钱为多,连接窗框四边有百草合纹、蝙蝠卷草纹、夔龙刺虎纹、卷云祥纹等,线条稀密有致,透光隙度均称。

  5、以卐为主体,形成绚丽多彩的图案。卐字在佛教中意为“吉祥之所集”,很早就流人中国,唐代长寿二年(693)规定读作万字。谐作“万富家财”,更为适应民间之心意,故以雕此图案亦极广泛。

  6、以福禄寿安字为主体,配以卷草纹,蚂蚱牙、卷云纹等图案为什锦。如柏墅方村雕刻一幅章草福字,四边绢带绕缠着如意、宝剑、毛笔、画卷等吉祥四物;如慈城镇冯宅禄字石窗,大楷禄字,挥划雄健。禄即俸禄、禄命,祈盼高官厚禄。寿字在镂雕中变化最繁,多数以古陶瓦当文为变体的寿字台象形,配以夔龙、如意、卷草等构线布置,千姿百态。安字石窗在贵驷大街也有一块,最为奇特一块在宁海县黄坛,一只聚宝瓶图案,中嵌楷书安字,四周为盘长花纹,寓意平安盘长。

  7、连环同心结图案,寓意“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在大碶横河村有一扇双曲四环同心结,线条柔顺流畅,设计艺技高巧。

  8、纹锦连体图案。似仿棂条隔扇门窗图案。设计、雕刻极为严正,有冰裂纹、团花纹、井口纹、碎花纹等;在宁海县的黄坛、前童镇石雕棂条刻画得似木条榫合棂格同样细巧,反映能工巧匠高妙的石雕技术。

  9、如意宝相吉祥纹锦为主体,嵌合各类吉庆图案,有和盒、宝剑、如意、双笔、盘长等名目繁多,构图线条和谐,寓意内涵丰富,有很高观赏价值。

  10、夔龙卷云线条布局为主体,嵌镶蝙蝠、仙鹤、凤凰、鹿鸣、麒麟等吉祥饰物,在静态画面中增强动态的气质,丰富了窗面装饰氛围。

  在宁海前童镇有一方石窗,在蚂蚱牙盘花图案中,雕有老寿星骑鹿、和合戏金蟾和双福临门等多层次画意;在贵驷新岳桥贝家大宅,建于清咸丰年间,有一方细腻青石雕刻石窗,在如意草卷祥纹中,精雕福禄寿三星高照的人物;沙河外新屋刘姓居宅的山墙石窗,布满古币、如意祥纹中,站立在山岳上两个步将,手执画戟和长矛兵器进行对战,天空卷云密布,似神话中杨戬大战土行孙画面。

  砖模镂窗,亦称砖雕窗,是专为大宅内墙分隔所装饰的漏孔花窗,它用泥坯印模制作各种几何图案,每块砖模呈正方,大小几乎一致,按窗口大小所需,由六块式、八块式、十块式或十二块式堆叠成窗,并附带有直档、横抹等组装配件。我们镇海等地所用砖模镂窗构件,均从江西等产地运人。砖模制坯所用泥质,不是普通黏土之类,而搀和有陶土、瓷土等多种成分,故它的制品有的呈本土色,有的瓷白色;但砖坯质地相当细腻坚实,有的虽已二百余年历史,经历风吹雨打,但它的刻画纹路还是相当棱角和清晰。少数砖模表面还进行涂料处理,上青绿色釉璃,更为醒目华贵。砖模镂窗的几何图案设有十余种,寓意吉祥如意,古朴雅观。

  在院内隔墙漏窗,亦有少数气派豪华的大宅,则用镂窗砖雕制作方法,作为底图,几何图案有万字形、碗花形等,再用人工叠塑松柏、牡丹、人物、仙鹤等吉祥如意图,遂使其窗既是漏孔采光的功能,又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

  (镂雕石窗因幅数较多,基本摄自镇海境内对古朴简明图案不一一注明摄处;有代表性的繁博图案或境外摄取的,注明来历。)

  图:狭巷深宅之马头墙,摄于沙河天宝弄。镇海民居古建筑,均系木架结构,四沿围着建筑物称之大墙;在木架结构内部起分隔作用的称内墙。大墙或称外墙,单斟屋的,则是两侧山墙,正屋后面或砌有后包檐墙。有款式大宅,除砌左右山墙外,前庭明堂,后面天井均筑有围墙,其高度均与檐楯屋面持平。木架结构与外墙砌筑是分时进行的,先竖木架后砌大墙。木结构屋架似人的骨骼,外墙则如人的肤体;木架结构不歪不偏,全赖外墙紧箍;墙体任凭风吹雨打不倾斜,全靠柱梁的支撑,两者相互制约,共同依存,有的房屋虽是数百年的建筑,至今仍岿然屹立。

  镇海民居的外墙用材和砌筑工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进步,以及屋主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其构筑质量有很大区别。在古代,沿山地区的简陋平房的外墙建材,多就地取材,挖掘本山乱石砌筑,浆以草筋黄泥作填充物,经数百年仍不易倒坍。这种墙体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前存在较多。瓦爿墙是镇海外墙一大特色,在明代建筑已经可见,到清代中后期因建材量大而更为广泛,到了民国以后而逐渐少见。瓦爿墙以作平屋墙体为主,但少数也有砌筑楼屋山墙的。瓦爿墙砌筑工艺讲究,墙基部先铺装墙基枕石,满足承受压力。瓦爿墙约为一鲁尺一皮,内外两人同砌,多用草筋泥填充粘着,每皮再平铺砖头垫平。瓦爿墙不但坚固不倒,还能防贼挖墙入室的功能。龙骨大墙建材采用不普遍,用的是大号龙骨,隔档还要用杉木龙骨心支撑。砖头大墙是最为常见的墙体,在镇海不论城镇或乡村,不管楼屋还是平房,均广泛采用。砖头墙有实叠和空心枓两种。实叠清水砖头大墙,在清代建筑已经出现,但多数在墙基石以上砌至窗槛下这样高度,再上端就用空心科墙了。在民国初期,也出现全部清水实叠大墙了,并且构筑和造型吸收了西式工艺。空心科墙,在镇海常见的是一丁一顺一盖的马槽式枓,但墙体狭的用一枓式,墙体宽的一枓半式两种。枓墙用石灰嵌缝,碎瓦爿等填心。枓墙特点不仅单位体积重量轻,而且垂直竖立坚固不斜。清水枓墙外面不涂灰料,不仅醇朴雅观,富有横直线条的几何艺术效果;但多数外墙涂以石灰粉刷,暨保护墙体,又整洁美观。

  在镇海的内墙用材,因功能起隔间作用,在明清年代,多数用芦壁,即芦苇竿或箭竹片作骨架,草筋黄泥作填料,壁面再涂石灰;如此墙体经数百年不破不倒。另一种为板壁墙,这多数在椽檐下外露墙,用材多为杉板之类。外钉骑缝条,涂以黑漆,在清代前期建筑较为普遍。约在清代乾嘉以后隔间内墙,多数用龙骨建材,尔后取代了以前的板壁或泥壁隔墙。

  图:宁波天一阁秦氏宗祠的明轩山墙墀头部分的雕刻构筑。外墙墙体装饰艺术主要有石雕、砖雕和彩绘三部分。石雕装饰多数在中堂山墙的檐下外露部分。墙基的须弥座式枕石内外两面,精雕着动物或花卉图样,与檐廊月梁、枓栱等精致雕刻相映成辉,气派华丽。外墙砖雕在镇海民居建筑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中堂外墙檐廊内下的山墙上部,嵌镶大块砖雕装饰,图案有的简朴花边圆镜,也有嵌边方镜,也有其它人像等;

  2、中堂山墙墀头的山花装饰,用整体的砖刻成各种装饰图案,顺势而上,甚至有十几台,重重叠叠建瓴之势;三是明堂围墙朝里部分,用整体水磨青砖砌筑,上下沿雕刻各种连环节图案,甚至还有砖雕枓栱承托墙顶筒瓦,整堵墙体显示雕刻精品。

  3、墙体彩绘装饰,是极为普遍的一种工艺。在山墙墀头用黑线条分隔层次。各段嵌绘荷花、牡丹或暗八仙之类图案,着色皆红、黄、蓝色,具有风俗感的色粉颜料;部分豪华大宅,在檐廊驮头绘以麻姑献寿、九老图卷等大幅人物画。

  柱础,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因为镇海地处亚热带季风雨区,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地理环境又处水网地带,土壤含水率高,空气潮湿。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房屋,每根落地屋柱又是房屋的主要支撑骨架,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柱础的出现,在古代是为了单纯隔离防潮作用的,但随着时代进步、物质丰富,后人逐渐演化为带有美观功能的装饰,特别安在正厅檐廊下的几只磉盘,犹如人的眉目,不仅造型各异,并雕刻各式精致图案,成为艺术珍品,正面烘托房屋构筑规格高雅和装饰豪华。所以,单纯以柱基磉石造型的演变,从另一侧面反映镇海居民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一个缩影。

  在中国用作墓道守卫神的石人、石兽源远流长,在秦皇陵墓已经开始,其守卫石人随着朝代不同,服饰上有所变化外,全貌姿势大致相同。守墓石兽变化较大,最早发现守卫皇陵神道的石狮为南京梁朝吴平忠侯萧景(520~527)陵前一对,头仰向后,胸膛凸出,威武挺立;但当时非实写作品,与真狮相距甚远。真正的石雕狮子成熟才是明清年代,特别在清代中后期,对其选用石料之讲究,雕工之精美,造型之威武,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镇海的墓道守卫翁仲,最早为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进士,太常寺兼屯田郎官的孙梦观墓道,址在河头郎官坪,遗留有石将军一对,距今已近八百年矣。明代的墓道,现发掘万历年间,县城人薛三才尚书的祖茔,址在招宝山留有石羊石虎一对;以及沙河里新屋的明代墓道石牌坊及墓表等遗物。明代石雕遗物,还有石将军三尊,原置铁观音寺内,据《县志》记载,传为海上飘流而得。在镇海的石雕狮子,守卫在墓道的尚未发现,均安置在大的庙宇和宗祠建筑的守护门卫,大多是清代中期作品,少数为民国初期,可惜精美的石雕巨狮多数毁于“文革”时期,剩留部分,由镇海园林处同志作抢救性的移植,今安放在招宝山公园有四对、文化广场有二对。其中招宝山威远城前庭一对石狮,原置在徐家堰头后丰林庙。这对青石雕刻巨狮,高达215厘米,身长120厘米,雕刻之精美,堪称为“石狮之王”了。招宝山公园现收藏安置明代的石羊石虎二头、石马二对,清代石狮五对。一个公园收集和陈列着这样多的历史珍品,令人赞佩。图:安置于镇海文化广场内的石狮一对,青石雕刻,通高175厘米、其中狮身高105厘米,面宽60厘米,长90厘米。原系某庙守卫狮,20世纪70年代移置于人民公园,为清代中期作品。

  图:汶溪上街之大漳桥,始建年月不详,是桥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3孔两墩,长10米、宽3米,坐栏,望柱健全,结构极为坚固。

  地处浙东平原水网地带的镇海,河流纵横,村镇栉比,道路阡陌,桥梁密布,城乡交通极为便捷。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县境内有桥名的桥梁达1046座,还有一批无名的村桥。镇海建造之桥梁,不仅量多面广,而且选材之优良、建筑工艺之精湛,充分表达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热心于公益事业人士之辈出,和对桥梁文化的重视密切关联。镇海桥梁据有史料记载,最早建于唐开元中(约公元720~730年)的县城市西桥和大和二年(828)建的澥浦大桥。在宋代建造桥梁多数在县城,如方官人桥、童官人桥等。当时建的桥看来多数为木架桥,在江南甬江边建造一座石桥,就列为石桥地名。南宋诗人陆游作石桥渡诗可作佐证。明代,在乡间的主要通道要津,建造一定数量的桥梁。在镇海县境内造桥最为普遍的是在清代,民国时期大多以重修升级为主;并将一部分石砌梁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蟹蛏桥,位于长石的庶来村的蟹蛏江上,建于明代。相传建桥挖掘桥基时,出土海产蟹蛏类贝壳,古代为海鎏,古名之。单孔,孔径4米余,宽3米,置有环桥墩之牵路,今尚在。。

  镇海的桥梁建筑,用材和工艺极为讲究。均用密排松椿作基础,俗称千年水底松,不腐不烂。其上以通块大样板铺底,光面块石砌筑桥墩,多数还嵌以丁顺巩固桥脚。桥面铺以长条石桥梁,一般三块,多则四块、五块,旁置坐栏和望柱。单孔径一般2.5~3米,面宽2.5~4米。在坐栏两侧大多镌有桥名、修建年月以及捐资人姓名等;有的还刻有桥联。多数历史名桥还与憩亭相配套,桥下即亭、亭中植碑或塑土谷神、亭后有庵,还施茶水,赦草鞋,形成完整的桥梁文化历史。镇海的石砌桥梁,大多以平桥为主,在旧时便于抬轿子过桥,以及挑担和耕牛出入等,这是适宜于劳动生产所需要。拱形洞桥数量不多,建在集镇,如贵驷桥等。镇海城乡的石砌桥梁,解放后在五六十年代比较完好,但自7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机耕路修筑,道路网配套,许多乡间老桥逐渐为钢混预制桥梁所替代。进入80年代,境内主要河道整治、疏深、浚宽,众多石砌桥梁的孔径阔度不合要求而大量重建,特别在中大河上二十余条历史名桥普通改建为大跨经的钢混构筑大桥,故面貌全非。同一时间,进行旧城改造,城内河道布局调整等原因,又有众多古桥废除或新建钢混桥梁。所以镇海历史遗留下来的桥梁,和其他古建筑物一样为数不多,应列入抢救性的措施,对有代表性的名桥加以保护和修缮。但近十年来所幸慰之事,在建设镇海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同时,建设了一批具有景观效果的新颖拱桥,其建造工艺及用材质量,均超过以往,为镇海的建桥历史,谱写了新的纪元。

  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为主体的古建筑艺术构件,除装饰于民居建筑外,还广泛应用于祠庙、亭台、园林、碑碣、牌坊、墓道及其它建筑等各个领域,其雕刻艺术之精湛、外观造型之多姿、文化内涵之丰富,不胜枚举;不仅有它很大的实用价值,有的还对整体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两全其美。图:镇海县人盛炳纬(1856~1934)光绪五年进士,晚年辞官后热心于地方公益和教育事业,在创办宁波第一中学时,寄居月湖郁家弄。居宅中堂内开掘两井,日鸳鸯井,一明一暗,此构思实为少见。

竹木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竹木种植:

  • 下一个竹木种植: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竹木种植 镇海区(浙江宁波5)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阳台装饰窗帘客厅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阳康后这个地方别忘了清洁——窗饰清洁妙招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泉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候会室重装项目询价公…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南充市政协来我县考察调研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普通木板多少钱一平方 装修一般都用什么木材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浦城:林下种植 破解“土地非粮化”难题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林业碳汇体系建设与碳中和 (07-09)
    普通竹木种植 大庄竹地板一次下乡 两次惠农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建瓯大庄竹业项目建设进入尾声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扩内需促增长 大庄竹地板“低碳环保”惠农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竹元素”惊艳上海世博会 大庄竹材大放异彩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南平建瓯:7月份一批省南平市重点项目顺利投产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千年神韵·大美潮州”花灯灯展紧锣密鼓布展…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千年神韵·大美潮州”花灯灯展免费预约赏灯…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潮州:“新业态”“老传统”齐头并进小店经济…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千年神韵·大美潮州”2023潮州古城花灯灯展…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线上线下齐发力潮州小店“搅动”本地消费“一… (07-08)
    普通竹木种植 国家林草局华东院开展竹木产品碳足迹评价 (07-07)
    普通竹木种植 5岁男孩吃木耳后中毒死亡媒体实测:泡发时间越…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