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盟风云录6月26日,“2023云南·大理宾川葡萄文化旅游节”媒体行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小河底万亩柑桔示范园,见证宾川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柑桔甜度高、品质好,同时果皮较厚,在储藏、运输和价格方面都独具优势。”云福公司万亩柑橘园负责人曾志军介绍道,骄阳似火,示范园一片郁郁葱葱,连绵的山坡种满柑桔,在刚刚过去的采收季节里,金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前来收购的大小货车挤满田间地头,一派热闹景象。
近年来,云福公司以“化零为整”为思路,对农户、土地、技术进行整合,实现产业的化零为整。
“2016年以前,走在小河底感受到的只有荒凉,没有电、没有路、没有人,自示范园建立以来,小河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起7年前的小河底,全程参与了万亩柑桔示范园建设的曾志军感慨万千,“这些年来,本地人、外地人,各种公司、合作社,都来到这里发展水果产业。”
自2014年起,云福公司先后向金牛、力角、鸡足山3个乡镇840户农户和1个村集体流转12000亩荒山荒坡发展柑桔产业,投资2.85亿元,将农户分散的土地“化零为整”,按照“建园标准化、种植规范化、肥水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思路,逐渐建成了6000亩柑桔种植示范基地。“过去,农户种植玉米,土地流转的费用1亩地一年大约在15元,在修路、架水、通电、改良土壤、选种育苗后,土地更具肥力、产能得到提升,土地流转费用也逐渐增长至200元至500元每亩每年。”示范园的建设为当地农户带来的收益是立竿见影的。
万亩柑桔示范园更全面推广土地精细整理、土壤培肥、无病容器苗、规范化定植、增施有机肥、黄蓝板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昔日荒山荒坡,如今满目苍翠,行走在柑桔园间,空气中洋溢着淡淡的果香,也为当地百姓拓宽增收致富道路。
云福公司将建好的6000亩柑桔种植基地,划分为2个分区150个生产片区,每个分区自上而下设置一二长,聘用专业技术骨干担任,负责分区内田间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柑桔种下之后,我们就聘请当地的村民来帮我们管理果树,除了管理果树的固定收入外,还能得到所管理果树挂果的分红,以今年为例,一户‘夫妻工’最少能拿到15万元的分红,最多的能分到将近30万元。”
除可观的经济收入外,云福公司还为每个生产片区配套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和67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标准化田间管理房,配置电视、冰箱、沙发、床、炊具等生活用具,满足管理者家庭生活所需,对周边农户务工形成强大吸引力。
“一传十、十传百以后,周边地区的农户都来我们这里务工了!”据统计,万亩柑桔示范园吸纳了宾川县内、周边县市的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夫妻工”150余户300余人,与公司签订《委托种植管理养护苗木合同》,以田间工人和长身份入住田间管理房分片负责田间生产。通过建立权责清晰的收益分配机制,“化零为整”激发种植户生产积极性。
宾川拥有300多年的柑桔种植历史,以碰柑为主的宾川柑桔曾一度成为云南人心中的记忆、甜蜜了童年。
多年前,被称作“柑桔癌症”的黄龙病侵染椪柑、脐橙等柑桔老品种,宾川县柑桔种植面积锐减。在宾川县政府主导下,云福公司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尹华林、赵晓春等专家工作站,积极开展柑桔种植技术研究攻关,组织技术人员开设“田间课堂”进行锄草、喷药、整枝修剪、疏花疏果、增施有机肥、滴灌肥水管理、滴灌设施检修等柑桔绿色标准化生产技能提升培训。
“就业+技能”双提升模式得到县内华侨庄园、宏源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业企业的复制推广,在全县农业扶贫车间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园区从事生产管理的300余位产业工人逐步向“职业果农”发展转变,部分优秀的田间工人和生产片长被县内外柑桔生产企业聘用为技术员和农场管理者。
经土地、农户、技术的“化零为整”,云福公司实现产业升级化零为整,2022年云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0540万元,有效带动周边种植、交通、包装、物流、电商等多个行业发展,稳定带动就业500人以上,每年临时用工可达10万人次以上,万亩柑橘示范园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宾川柑桔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示范。
据介绍,园区还将规划配套建设柑桔文化博物馆、水果采摘体验区、山地运动及健身区等现代农业旅游观光设施,深入挖掘宾川百年柑桔产业文化,将柑桔种植、包装、销售及旅游观光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宾川县依托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优势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大力发展葡萄、柑桔“两果”产业,形成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种植模式,全县以葡萄、柑桔为重点的水果种植面积达34.5万亩,实现产值77.8亿元。宾川县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并连续3年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世界一流水果之乡建设取得新进展。“两果”成为增收的“致富果”,让宾川县各族群众伴着果香阵阵,生活越来越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