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民和叶伟信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回暖和春雨的润育,广元市青川县七佛贡茶迎来“明前茶”采摘忙碌期,茶农们抓紧时间采摘、加工新茶,供应市场。
杀青、回润、做形、脱毫、烘干、提香、筛选、包装,这是岳雪梅夫妇最近一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多次的工作。作为关庄镇红光社区唯一一家茶叶加工厂,岳雪梅不仅对乡亲们售卖的鲜叶应收尽收,而且还提供制作干茶服务,让每一片茶叶都变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只有让茶叶变成真金白银才行。”岳雪梅说,她从小就喜欢喝茶,村里人祖祖辈辈也都种茶。2018年,当她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看到满山的茶园因缺少管护而荒废时,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前后思索了很多久,最终萌生了建立茶叶加工厂的想法。如果厂子建起来,既可以解决自家的收入问题,又可以让鲜叶有路可销,一举两得。
2018年,岳雪梅的茶叶加厂投资建成。2019年,她率先种植了福选9号、龙井43号等新品种。乡亲们看她将茶园管护得有条不紊且收益不错,于是纷纷效仿。如今,岳雪梅家的茶树种植规模已达50余亩。“现在我每年收购鲜叶平均10万斤左右,去年制作了800斤干茶,今年打算增至1000斤。”岳雪梅说,茶厂还会按茶叶类别进行干茶制作加工,加工费在7元至30元不等,吸引了附近的陶龙村、石坝乡等地乡邻也都慕名而来加工新茶。正是因为种植茶叶经济效益好,小荆村49户159人也因此脱贫,同时辐射全镇1700户致富增收。
4月4日下午5时许,村民岳永联径直走进岳雪梅家的制茶车间,询问之前送来的鲜叶是否已经制成干茶,因为他急着要寄给在成都工作的儿子尝新。而就在岳永联老人现场试喝新茶的时候,在30公里外的三锅镇青石村周建菠的家庭农场内,前来售卖鲜叶的乡亲们已经排起了长队,这个身材纤细的姑娘正忙着验货、称重、记账。
“我家只种了几分地的龙井43号,今年鲜叶就卖了4000多块。”年过6旬的黄阿姨一边从竹篓里将鲜叶倒在簸箕里一边笑着说,这比种粮食划算多了。说起龙井43号,就不得不提周建菠,因为她是青石村“吃螃蟹”的第一人,也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羊”。
2013年,周建菠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辞工回乡,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下第一亩龙井43号。2017年,这一亩龙井43号顺利投产,收益高达1.5万元。青石村为此炸开了锅,之前持怀疑态度的乡亲们开始陆续找到周建菠,表示想种植龙井43号。看到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周建菠找到相关部门申请了茶苗并建立了合作社。如今,青石村除了之前的群体种,目前还种植有福选9号、白叶一号、中黄一号等品种,种植面积达450亩,人均增收3000元。
“今年清明节前共收鲜叶约6000斤,可制成1300斤干茶,销售额在150万左右。”说起今年的收成,周建菠喜不自胜,她说成品干茶主要销往陕西、甘肃、上海等地,市场反馈良好,且基本都会回购。
(图为致富带头人周建菠在七佛贡茶茶博园开园活动现场展示介绍“白叶一号”新茶)
“七佛贡茶是我县茶产业公共品牌,去年,七佛贡茶品牌价值评估15亿元,位列全省第8位。”青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把茶产业作为全县“2+3”特色农业的首位产业,聚力主体培育、全链提升、茶旅融合、数字赋能、价值再造,强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茶叶基地规模达到3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先后获 “中华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第十一届四川茶博会‘金熊猫奖’”等殊荣,《七佛贡茶茶饼制作技艺》还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