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邦的父亲是谁7月10日9时,在平昌县三十二梁镇中嘴村中嘴坝集体经济茶园,村民刘天兵正在锄草。自去年2月,平昌县实施“三社”融合后,刘天兵天天到茶园里务工,每天能挣60到90元不等的工钱。相比以前一年只采集一个多月春茶,现在还有夏茶、秋茶采摘,以及园区锄草,茶树施肥、修枝等活路,老百姓挣钱的门路和机会变多了。
2022年,平昌县在5个试点地探索“供销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性主体)”“三社”融合发展,通过优势互补,由供销社发挥项目、资金、资源、信息、渠道等优势,村集体提供基地、人力、物力等便利,抱团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及村民稳定增收,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为全县10370亩茶叶产业发展注入源泉。仅今年春茶销售,就实现4万余元的利润。
10日,一辆装载12吨茶叶专用复合肥的货车停在中嘴村村委会院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建远正带领六七个村民卸载肥料。一公里外的中嘴坝集体经济茶园里,云台供销社中嘴村项目负责人蒋勇正组织十多个村民在茶园锄草。“眼下正是夏季茶叶管护的关键时期,我们正抢抓这个时节锄草施肥,为今年秋茶丰收打好基础。”蒋勇介绍。
刘建远介绍,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中嘴村开始以集体经济形式发展茶叶产业500余亩。后来因资金缺乏、管护缺失,同时缺少技术指导、销售渠道,每年只在清明前后采一季春茶,效益不大,弃之又可惜,俨然成为中嘴村“鸡肋”产业。产业园里一年四季杂草丛生,无人管护,谈到茶叶产业,大家就觉得伤脑筋。
经过多次探讨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融合供销社、村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方优势,成立了“三社融合”领导小组,实现抱团发展。这样既可以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又可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还可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
在中嘴村,供销社通过自己的渠道,将茶叶专用复合肥运送到村委会;另一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协调组织村民将茶园杂草锄完,预计再过两天就可以施肥……就这样,三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紧密衔接搞好夏季管护,为秋茶采摘提产增量作准备。
“到10月底,可连续机采大宗茶,预计2023年可创产值100万余元,实现利润25万余元。按照三方约定的分红机制,中嘴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梅专业合作社及云台供销合作社可分红8万余元。”刘建远介绍。
三十二梁镇镇长戚洪锐说,中嘴村实施“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才一年,实现从一年一采到一年三采,老百姓有活干,业主有钱赚,村委有奔头,大家从谈茶色变到闻茶颜开,看到了在农村发展产业的前景和希望。“三社”融合,基本上解决了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问题,增强了大家的发展信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2022年2月,平昌县供销社开始在全县开展‘三社’融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试点工作。”平昌县供销社主任向海全介绍,现已带动响滩镇鸣高村茶叶、灵山镇元柏社区养殖、邱家镇嘶峰村茶叶、鹿鸣社区蓝莓、三十二梁镇中嘴村茶叶、西兴镇黄柳村花椒茶叶、青云镇青林社区花椒蔬菜、得胜镇莲花村肉牛养殖、驷马镇辉煌村蔬菜等产业发展。
在向海全看来,“三社”融合还可以向更深层次探索,通过实现组织融合、经营融合和服务融合,让村集体、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和利益共享,从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通过组织融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各自职责;通过经营融合,实行产业项目共建,形成从种植、管护到回收、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促进“三社”效益提升;通过服务融合,共同构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等服务,增强“三社”综合实力。
“三社”融合依托的是产业,要实现“三社”融合长久发展,合作共赢发展是关键。“三社”融合既要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要让供销社、村集体、专业合作社三方在产业发展中受益。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三方形成产业联合和利益联结,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交叉入股、合股联营,共建产业联合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此外,深化股份合作,吸纳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经济发展能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入社并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各自所长、按股分红,既夯实和巩固市场经济下的合作基础,又让更多社员参与其中,才能让“三社”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向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