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孕夫近日午后,一场细雨过后天空放晴,饶平县上饶镇上善片区的茶园在雾气笼罩下一片娇翠。茶农许东轮挑着一担有机肥,踏着泥泞的山路,来到自家茶园施肥。
这是用自己家里猪粪制成的肥料,趁着天晴无雨,赶紧给茶树施上。”许东轮边说边除去茶树四周的杂草。
在上饶镇,许东轮算得上是“老茶农”了,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茶叶,这一种至今已有40多年。期间也经历过茶叶价格低迷的时候,与他一起种茶的其他茶农纷纷转行,但他“忍一忍”,也就坚持了下来。
现在我们这里茶叶价格提升很快,毛茶一斤能卖50至60元,制作好的,普遍能卖100至200多元,较好的还能卖到500多元。”许东轮边施肥边开心地说,“专家说,我们这里生产的是无公害茶叶,价格还会提升。”由于茶价趋好,这几年他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茶园40多亩。而他家猪场养的100多头猪生产的粪便,也为茶园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
我们这里种茶基本上都不用花化肥、农药的钱。”许东轮说,上善片区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民至今还有养殖猪、鸭、鸡等禽畜的传统,茶农种茶用的都是自家产或收集的禽畜粪便制成的有机肥,以及山草灰等制成的土杂肥。而且由于当地茶园都是处于海拔较高的山上,茶树属原生态生长,抗虫害能力较强,发生虫害极少,长年不用喷药物,因此茶叶生产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上饶镇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由于产茶自然环境优越,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历史上曾美名远播。”上饶镇峻韵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时妙告诉记者。
据许时妙介绍,上饶镇茶叶种植始于1684年,当年一位刘姓宗亲从台湾引进乌龙茶、奇兰茶回家乡种植,由于自然环境适宜茶叶生产,产出的茶叶品质高,因此茶产业一开始就获得较快发展。至民国时期,当地村民甚至将茶叶销往香港,产自饶平上饶的茶叶在香港茶行颇为畅销。上世纪60年代,上饶镇李子寨茶场归属汕头地区茶叶公司管辖,所产出的茶叶由汕头地区茶叶公司直接收购,属高品质茶叶直供点。“当时,我们本地人都喝不到李子寨茶场生产出来的茶叶。”许时妙笑着说。
许时妙说,上饶镇能产出高品质的茶叶,在于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今年3月中旬,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授伍锡岳和市、县茶叶专家陈汉林、刘福益等来到上饶镇调研生态茶叶生产情况,对上饶镇无污染原生态、适合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大为赞赏。
据了解,上饶镇地处粤闽交界的偏远山区,雨水丰沛,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当地茶园普遍处于海拔400至800米的高山地段,土壤酸碱度为4.8,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左右,霜冻较少,高山浓雾常年笼罩,茶树在此生长虫害少,品质高。
洁净的水源也是出产高品质茶叶的重要原因。”许时妙说,上饶镇作为韩江上游水源地和黄冈河源头,长期保持着无污染纯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关部门曾对当地多个茶园周边供水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源达到饮用水标准。
好山好水产好茶。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茶产业市场化步伐加快,周边茶区茶产业迅速崛起,而地处偏远地区的上饶镇却因为交通不便、茶农私人生产制作茶叶粗放、茶叶价格低迷等原因,致使茶产业严重萎缩,原先的茶农纷纷转行。
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无公害茶叶的重视,上饶镇的生态茶园再次引起大家关注,茶产业也逐步恢复了生机。”许时妙说,不少外出经商创业的乡贤看到无公害茶叶的广阔市场,纷纷返乡投资无公害茶叶生产。
今年38岁的邱泽森原先外出经商,略有积蓄后返乡投资茶产业,如今拥有茶园近20亩,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茶农。而许时妙原先在市技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返乡当起茶农,利用知识经验为上饶镇生态茶业发展注入活力。
据了解,在外出乡贤返乡投资茶产业的带动下,近几年上饶镇茶产业发展迅速,原先被荒废的茶园得到合理利用,新种植的都是各种香型的凤凰单丛茶,茶叶生产和制作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全镇有茶农1000多户,茶园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春茶40多万斤。
面对茶产业的再度兴起,上饶镇及时对生态茶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该镇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无公害茶产业发展,要求茶园合理有序开发,走绿色生态发展路子,不得乱施化肥,不得有农药残留。该镇还邀请了省、市、县茶叶专家前往茶园调研指导工作,并组织茶农外出参观学习,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茶叶。
我镇将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茶农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上饶镇党委书记邱文图说。他表示,下来将加强对茶产业无公害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加快成立镇茶叶协会,引导茶农抱团发展,规范经营,拓宽销路,真正把上饶镇绿色无公害茶叶的品牌打响,让绿色茶产业成为促进红色上饶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