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鸠图片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国,这是自古以来被世界所公认的事实。经过植物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分析,追根溯源,我们大概可以判定,茶树起源于6000万年至7000万年前,比人类起源要早得多得多。在漫长的自然演化的历史进程中,茶树一直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的原始森林中,直到有人类的文明记载以后,才逐渐的被大家所熟知。
那么到底茶树的利用始于何时?人工栽培茶树起源于什么年代?作为饮品的茶叶大规模饮用始于何时?今天,茶人老七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历史,探寻我国国饮的慢慢演化之路,在品评清心茗茶之时,共同品味浩荡悠久的茶之历史渊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茶树起源比人类起源要早,所以在没有文明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是否存在茶树的利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一些口口相传的历史神话传说,可以尝试去研究和推测当时的人类活动以及茶树的利用。
一般来说,大多认为茶树利用起源于神农氏。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普遍认为,此句中的荼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茶。而神农氏生活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左右,具体时间在公元前2737至公元前2697年之间。唐代茶圣陆羽编著的《茶经》中也有关于神农氏发现茶叶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虽然在历史上并不一定真的有神农氏这个人,并且大概率是后人集合了原始社会的特定形象而编撰的神话故事,凸显出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图腾。毕竟《神农本草经》是西汉时期编撰的,并且在后来的东汉时期又经过了增补,才逐渐形成一本药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一阶段已经有先民开始利用茶树,虽然大多是作为药材来治疗疾病,而不是像后世作为饮品来饮用。
根据《庄子·盗跖篇》和《白虎通义》的记载,神农氏生活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母系社会时期。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母系社会主要是通过森林狩猎、野果采集以维持生存需要。因此,神农氏在狩猎和采集野果的时候,发现茶树具有解毒治病的功效,然后开始加以利用,是非常符合生存发展需要逻辑的事情。
1975年,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在云南大理州原始社会遗址上发现了一枚茶树果实标本,这是有关于茶树被人类利用的最早记录,时间大概在石器时代。所以,通过一系列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认定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后,我国西南地区原始部落社会的先民,已经开始发现并采集和利用茶树了。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曾经出现过“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经过现代考证,其中的荼就是现代的茶。而《诗经》成书大概在公元前1134年到公元前597年之间,换句线年左右,人类已经开始对茶叶的性状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逐渐掌握茶树的栽培和种植要点。
在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中,对于人工栽种茶树的记载,更是非常明确无疑。该书有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皆纳贡之”。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得到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巴蜀之师”,并且分封自己的子孙后代,来统治巴蜀之地。而巴蜀之地则用茶叶和蚕丝、麻布、蜂蜜作为贡品一起上贡给周武王。所以说,早在3000多年前,茶叶就已经是贡品。而作为贡品,则不可能是完全野生的,一定是有人类种植的基础。
这句话并不是瞎说,而是在《华阳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该书曾提到“园有芳蒻,香茗”。这就是有关当时巴蜀之地人工栽培茶树的记录。另外,《华阳国志》还记载:“涪陵郡(今天彭水)……惟出茶、丹、漆、蜜、蜡”,“什邡县(今彭县、绵竹)上出好茶”,“南安(今乐山)、武阳(今彭山)皆出名茶”。从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周朝的时候,巴国州郡各县都有种植茶树的农事活动,并且当时人工栽培茶园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否则的话不可能作为贡品上贡给周王朝王室。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曾经在他的著作《日知录》中提到过,“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到了秦朝吞并巴蜀之地以后,茶叶才作为一种饮品,伴随着秦朝统一六国的进程而逐渐传播到中国各地,正式进入达官贵族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西晋诗人张载《登成都楼》诗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正是对当时茶叶消费盛况的典型描写。
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秦汉年间,在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木篇》中,有关“槚·苦荼”的释义就是最早关于茶树树名的解释。公元前59年,西汉文学家王褒写下了一篇长约600字的《僮约》,这是一份主仆之间订立的契约,其中这样一段记载:“脍鱼泡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仆人就已经需要帮助主人去买茶和煮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最早关于饮茶和买茶的确切记载。
通过这段记载,同样可以反映出当时在四川武阳一带,已经有茶叶交易的存在。既有茶叶交易,就一定有茶叶种植,更有茶叶饮用消费。换句话说,在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已经开始有大规模的茶树种植、加工、销售和饮用的习惯。在《四川通志》中:“名山县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五顶……即种‘仙茶’之处。”这句话也进一步佐证了,在秦汉时期的四川蒙山地区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
秦朝统一中国以后,茶树种植、生产和茶叶饮用随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而逐渐从四川走向了陕西和河南地区,并进一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在广大南方适宜地区皆有茶树种植。根据东汉《桐君录》的记载,当时的湖北黄冈和江苏常州等地已有茶树种植。
现在我们经常说,禅茶一味。在历史上,茶叶的发展确实和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更是非常兴盛。因为喝茶能够清心安神,深受佛教徒的喜爱。所以在南方的很多名山寺院周围,都很喜欢种植茶树。而本土宗教道教也在这一时期兴起,道教讲究练气打坐,同样喜欢喝茶,因为茶能够轻身提神。当时在浙江的天台山、雁荡山,四川的青城山、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江西的庐山等名山大川都有茶树栽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茶树向全国各地发展的步伐。
到了唐朝茶圣陆羽的时代,茶叶的种植和饮用,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茶叶“兴于唐,盛于宋”。从唐宋时期以后,我国的茶产业发展虽然有过波澜曲折,但总体上却是稳步向上不断发展的,直到今天成为世界茶叶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所以,今天我们在饮用嘉茗的时候,也要记得回看历史,知道那一片神奇的树叶到底从何而来。
我是茶人老七,三代茶农。定期分享茶叶种植加工及茶叶小知识。喜欢的话,记得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