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门三星仙珠食用油、酱油、白醋、豆腐、豆酱……在我县,用大豆做出来的食品和调味品是多种多样。
涡阳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县发挥“涡阳大豆”品牌优势,不断发展大豆深加工,打造“涡臻鲜”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依托大豆加工龙头企业,生产食用油、调味品、豆制品等,为沪苏浙消费者的餐桌增色添香。
在位于我县龙马工业园的安徽爱家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往一辆货车上装鲜味生抽,往另一辆货车上装酿造白醋。“这一车酱油发往杭州,那一车白醋发往合肥。”安徽爱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秀勤介绍。
“我们公司有种植基地,今年种了3000多亩大豆,收成还不错,但仍不能满足公司生产需要,我们还要从周边种植大户、合作社收购大豆。” 王秀勤说,该公司每年需要2万吨左右的涡阳大豆,涡阳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公司生产的酱油色香味俱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的酱油可以说是‘种’出来的好酱油”。
在爱家食品公司晾晒区,一排排晾晒房整齐排列,房顶覆盖着透明玻璃,透过玻璃往下看,经过初加工的大豆正在“晒太阳”,“需要晒半年左右的时间,晒好以后送到煮制车间煮制,然后放在大缸里面沉淀,沉淀以后就可以灌装了。” 王秀勤介绍。
王秀勤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白醋,主要原料也是大豆,“先把大豆磨成豆浆,然后进行发酵,最后制成白醋。用大豆制作出来的白醋更绵柔,口感也很好。”
目前,爱家食品公司生产的大豆油、黄豆酱、酱油、白醋等大豆深加工产品畅销沪苏浙地区,去年产值达到了1.2亿元。
我县天静宫街道牛庙村有着百余年的豆腐加工历史,过去,该村家家户户都做豆腐。如今,牛庙村正在打造豆旅融合项目,延长豆腐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牛庙村王大庄自然村村民王等的豆腐坊里,王等和爱人马美玲正忙着制作豆腐,锅里冒出热腾腾的水蒸气。
“豆腐制作要经过泡豆、滤渣、磨浆、煮浆、点兑等工艺,其中最重要的是点兑。”王等边点豆腐边说,点好之后盖严,半个小时就成型了。
牛庙村党支部委员孙国华介绍,目前,该村正在打造豆旅融合项目,将按照“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通过豆腐文化产业链接、文艺爆点设计、旅游精品线开发、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布局牛庙村豆腐文化体验村,打造豆腐工坊、豆腐酒店、豆腐主题餐厅、豆腐博物馆等,形成“三个一”豆腐主题工程,即一道菜(豆腐家宴)、一处景(豆腐工坊)、一日游(豆腐制作全程体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吸引沪苏浙地区游客前来,体验道源之乡豆腐文化,品尝大美涡阳豆腐美食。
“县里和街道都很支持这个项目,一期工程很快就要完工,不久的将来,牛庙村将会发生大变化,迎来精彩‘蝶变’。”孙国华信心满满地说。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涡阳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营养成分较高,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47%,比普通大豆高出7%左右,是全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涡阳大豆”于2017年成功申报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获得了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在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涡阳大豆夏播净作亩产达301.7公斤,荣获农业农村部“金豆王”称号。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近年来,我县不断发展大豆深加工。目前全县拥有多家大豆加工企业,主要生产食用油、豆制品、调味品等,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年处理大豆能力约16万吨。此外,全县还有大豆加工小作坊100余家。投资成立的亳州万福豆制品公司,生产生鲜豆制品、豆乳、冻品豆干、腐竹、包浆豆腐等50多种豆制品。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年初可投产。
为更好促进大豆产业发展,优化供应链,增强粮食安全,我县投资21.2亿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大豆)产业园,实施“一核驱动、两区支撑、四园协同”的空间布局和园区建设“十大工程”的“1241”建设布局。目前,十大工程中41个重点项目已完成7个,工程项目总体进度完成64.2%。产业园建成投用后,将为长三角“大厨房”增添更多美味豆制品。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发展大豆精深加工,发挥“涡阳大豆”品牌优势,优化大豆产品结构,着力打造高蛋白高附加值的豆制品加工聚集区。加快实施“一核两区四园”十大工程建设,打造以涡阳高蛋白大豆加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延伸大豆加工链条,深度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我县将实施品牌战略,依托“涡臻鲜”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强化“涡阳大豆”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和利用。推进域内大豆企业产品品牌与大品牌合作,实现联大靠强,打造更多绿色优质大豆精深加工产品,占有更多沪苏浙市场。并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道家文化等资源,与大豆产业优势充分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扩大产业影响力。(李占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