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流闸阀12月17日,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庙儿坡村3组天冬基地,种下不到1个月的天冬枝条旁发出的新芽正在一点点长高。“以前这块山坡,全是杂草灌木,通过撂荒地整治,你看现在景象大不同,你要是明年再来,天冬长出来更漂亮。”庙儿坡村严万隆邀约道。
近年来,东兴区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天冬的优势,推广玉米+天冬、高粱+天冬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提高撂荒地亩均综合收益。今年,东兴区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1.79万亩,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椑木镇庙儿坡村的天冬基地在山坡上,山顶新建的一口蓄水池,通过分支管道连接到土地里,方便灌溉。从无人机鸟瞰,红褐色的土地上覆盖着黑色的薄膜,垄型整齐,线条分明。
严万隆打开手机里一段挖掘机开荒的视频,为记者还原了这片土地曾经的模样,及腰的杂草早已将道路覆盖,有的灌木比成人还高。
今年5月,撂荒地整治正式动工,挖机翻耕完成后,因为高温、疫情耽误了3个月。10月复工之后,村上立即组织进行旋耕作业,将170亩荒地变成了耕地。之后,开厢、撒底肥、铺防草布,每亩地种上1500株天冬。明年春节后,天冬基地里,还将套种玉米或者高粱。通过撂荒地整治,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严万隆介绍说,庙儿坡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出资+专合社自筹出资+村民投劳”的联农带农模式,按照统一管理,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发展200余亩“粮药”复合型天冬产业。目前,村上正在积极争取东兴区发展天冬产业的专项债券资金项目支持,计划在2023年完成全村2500亩天冬种植。
郭北镇青台村8组有一个叫杨河湾的小地名,曾经也是一片荒山,2019年,村里将宜机化改造和撂荒地整治相结合,将撂荒地改造成了耕地,种上了天冬。
对于开荒的经过,村民孙大真记忆犹新。“开荒之前,这里的草比人都还高,我有一次进来砍柴,阴森森还有点害怕。”她说,因为没有道路,挖掘机进不来,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参与,大家齐心协力,一锄一锄,一点一点往前割草砍树。
就这样,全村完成了2000亩撂荒地的整治。为了给产业“铺路”,青台村还硬化了道路,路边安装上驱蚊灯和路灯,增设了土地排水系统滴灌,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盘活土地资源后,青台村发展起了“天冬”为主的中药产业。按照“4222”分配模式,在不断地探索总结中创新思路,打造出了“入股-获益-分配-反哺”的科学循环机制。“我们不仅有土地入股分红,还有务工收入,生活越来越好。”孙大真满意地说道。
记者从东兴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去年通过区、镇、村、社四级联动,排查出全区16个镇、涉农街道197个村社共有撂荒耕地1.79万亩,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整治。
针对撂荒地大多偏远、贫瘠、水源不便等实际情况,东兴区积极落实惠农补贴、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联动,把撂荒地治理与大豆扩面、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农业园区建设等结合起来,利用项目助推撂荒地复耕。如田家镇天堂村利用省级粮油园区建设项目,整治撂荒地700余亩并整合周边土地,打造1500亩“粮食+天冬”复合种植示范片。
与此同时,通过农户自行复耕一批、委托代耕代种一批、集体托管复耕一批、业主流转复耕一批、企业帮助复耕一批,五类模式精准治理。遵循“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原则,坚持产业引领、粮经复合、科技服务、跟踪管理、联农带农五大举措防止反弹。
作为道地药材内江天冬的主产地,东兴区正大力发展以天冬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通过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将“撂荒地”变为“致富田”。
当前,内江天冬正在参加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评选活动,如果你也想为天冬助力,点击下方链接,参与投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