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初成三妃庙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已经指明未来农业大方向,在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主导思想下,释放了明年农村发展的重大信号。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成为明年农民种田的风向标,部分区域的传统农户,恐将迎来种植新变化。
逐渐把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将是我国农业的大方向,实际上,2022年已经实现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2030年要突破12亿亩,尤其是容易构成规模种植的平原地区,未来短期内应该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当下,传统种植户已经不能依靠“靠天吃饭”来进行粗放式农业种植了,以粮食种植重点区域黄淮平原举例,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对于涝不能排、旱不能浇的种植户,普遍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种植损失。
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则极大解决了排涝和灌溉的难题,且为大型机械的耕、种、管、收,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当高标准农田普及后,传统小农户还会存在吗?这也是进入2023年后,传统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至于未来传统农户如何种田(根据高标准农田推进程度不同,有些地方可能2023年就能发生,在有些地方可能会晚一些发生),国家已经给出两种种植模式。
规模种植是降低种植成本的唯一方式,尤其是粮食种植,经过大型机械的投入应用,种植1000亩粮食作物,3-5人就能轻松搞定,而按照传统种植法,1000亩粮食作物,可能需要100名人力的投入。
近两年,国家明显加大农民的粮食作物种植补贴和农资补贴,使种植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传统种植户可能没有感受到国家补贴的好处,因为未来所有的政策补贴,都在向种植大户集中。
对传统种植户来说,在大型农业机械无法应用和农资无法集中采购的前提下,在逐渐增加的种植成本压力下,种植空间逐渐减少。
而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一定的土地租金,也不失是一种解决种植问题的途径,加之高标准农田租金较高,一般在1000元/亩上下,传统农户在通过务工提高收入的同时,还能通过收租的形式享受土地带来的红利。
但土地流转目前还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种植经济作物的传统农户,由于经济效益较高,一般不愿进行土地流转。
二是种植大户良莠不齐,有些别有用心之人进入种植业,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使土地流转变了味道。
佰秀农业建议,对于规模种植户的种植规模,国家要给予严格考核,如不具备种植能力和管理能力,应控制其承包数量,并对种植过程监督,对种植结果进行考核。
这也是国家未来重点打造的农村全新的种植体系,在集体经济组织带领,农民充分参与的前提下,通过成立种植合作社的形式,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充分结合,在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通过集体的力量,使土地种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此,佰秀农业认为,在这种模式下,村集体单位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可以做出一些传统农民不敢做、不能做或做不到的种植决策,对于这种别样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民的参与度更高一些。
问题是,集体经济组织虽然50年代就有出现,但其模式已经不具备借鉴意义,在新时代下,如何将集体经济组织打造成新型农业经济体,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和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