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之紫莲圣人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3日电(杨辈兰 闹勇俊 杨和平)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新疆博湖县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逐步发展壮大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种植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11月2日,记者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村民李勇的温室大棚里看到,大棚内的草莓西红柿、果蔬西红柿挂满枝梢,长势喜人,散发着诱人香气。掀起大棚门帘,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对成熟的西红柿进行采摘、分拣、装袋,现场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
据李勇介绍,草莓西红柿与普通西红柿、圣女果相比,含糖量高达7.5%以上,且口感细腻,果肉沙软,中心籽部比例高,无论是生吃、凉拌、炒菜还是炖汤,口感都是极好的。“我们当天上午采摘完的西红柿,通过分销,下午就能出现在周边的批发市场和菜店。”李勇说。
来自焉耆县的采购商罗晓燕说:“ 李勇家的蔬菜上市早、品质优,很受市场青睐,这几年我一直都在这里拿菜,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昼夜温差大,光、热等资源富集,是自然赋予发展大棚果蔬的先决条件,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灌溉便利,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李勇介绍说,当时就是看中了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的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良好种植优势。今年是李勇种植蔬菜大棚的第15个年头,随着种植技术的越来越精进,现在一座蔬菜大棚的收入就能达10万元左右,同时,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吸引了周边村民在此就业,让他们在取得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的种植经验,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博湖县本布图镇本布图村村民帕提古丽·穆萨说:“蔬菜大棚就在自己家门口,在这干活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有一定收入,很方便,现在腰包也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像帕提古丽·穆萨一样,就近在蔬菜大棚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棚里棚外,十几名工人忙碌不停。
为保障大棚蔬菜能实现高质高产,本布图镇持续加强大棚管理和技术指导,农业技术人员也时刻关注反季节大棚蔬菜的生产情况,特别是在蔬菜控旺坐果、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细心地指导大家进行精准的反季节蔬菜大棚管理。
“目前我们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温室大棚种植户经济效益很好,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也很高,抓住‘钱’景的村民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抢占市场空档,一座温室大棚一年能就能收入10万元左右,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国高兴地说道。截至目前,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日光温室332座、占地1100余亩,还有3500余亩大田蔬菜,年产值可达2800万元。
近年来,博湖县充分利用地理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鼓励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将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从大棚建设、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一步,博湖县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加快促进“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蓄势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