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青素水果玉米在西安市 临潼区试种成功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28 19:06:31 | 【字体:小 大】 |
战神天录本报西安讯(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近日,由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窦秉德团队培育的花青素玉米新品种,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任留村的玉米试验田试种成功。这是窦秉德团队培育的第一批花青素玉米新品种,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目前育出的这种黑甜糯玉米,花青素含量是黑豆、黑米等的6到8倍,开发潜力十足。超高的花青素含量与优良的口感,使这种玉米具备了功能食品的条件,有效提升了玉米的食品价值和深加工价值。”据窦秉德介绍,花青素是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具有美容养颜、改善视力、保护心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经过测算,花青素玉米的种植效益,比普通玉米提升2-3倍,加工效益可提升初级产品价值5-10倍。此外,花青素玉米的秸秆木质素含量较低,蛋白含量高,还可以作为饲草开发,做成草畜爱吃的“草罐头”。
他们通过收集花青素含量高的黑玉米种质,进行定向改良,杂交组配,已经选育出的黑糯系列陕科8143、陕科8145正在接受审定。此外,黑糯(机收)、黑甜糯、黑色水果玉米等新品种也在培育当中。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新品种,研究所还在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依托中科院银川科技创新与育成中心,与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目前先期试验示范了100多亩。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窦秉德团队已审定陕K512、陕K818等鲜食玉米品种5个,首创酿酒甜玉米并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选育的水果玉米获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最佳风味、最佳外观和最高产量综合奖。
“鲜食玉米目前只占玉米种植的不到4%,如果能够发展到10%,达到5000万亩,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的附加效益可以突破1000亿元。”窦秉德表示,研究所还有从事土壤营养、绿色栽培、深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在进行相关的产业配套研发支持,通过学科融合,形成系统的成果,倾力打造鲜食玉米生态循环产业链。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