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模阿红地处长三角城市群腹地的常州,虽不是农业大市,但一直是农业强市。农业之强,更体现在农业产业的强劲支撑和蓬勃发展上:常州有8个“百亿级”农业主体和新兴产业。从水稻育种到畜禽养殖,从农机制造到农产品“超级市场”,这些横跨一二三产的农业巨型“航母”,正全速牵引常州奔向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大未来”。
夏溪花木市场是常州“成名已久”的百亿级农业主体,交易额2012年破百亿,2019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均领跑全国同类市场。
如今,市场依旧在每月“逢3逢8”的早市潮汐中,冲刷新的产业版图,吸引南来北往的“创富”弄潮儿。“每月开设集市的时候,咨询客户明显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会带来实质性交易。”林铭在夏溪花木市场附近有一处一千亩地的苗圃基地,种植杜鹃、钝齿冬青两大品类,主要承接园林工程、房地产、私家庭院等项目的苗木需求。入“市”不过五年时间,他已经深切感受到这个“百亿级”主体的带富能力。“这里产地直通批发市场,企业形成自产自销模式,不仅服务本地,还远销外地。近三年公司的销售额都处于递增趋势,增幅在30%以上。尤其今年2月份,跟往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了50%。”林铭介绍。
像林铭这样将苗木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的从业者,在夏溪花木市场不在少数,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商家2500余户、花木经纪人2万余名,带动本地花农15万户。
源于夏溪花木市场的强大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常州市花木种植面积近40万亩,成为全省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花木产区之一。
每年,都有“常州创造”的水稻新品种上市。今年,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9127”刚刚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审定。“这个品种有香味,属软米品种,产量潜力大,适宜在江苏沿江及苏南稻区种植,目前正在示范推广中。”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一室课题负责人宋学堂介绍。
放眼全国,水稻育种都是专业科研院所的“特长”,但常州大不一样。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是最基层的农业科研单位,却先后培育出80多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有4个品种在本世纪初跻身全国十大常规水稻品种,在业界赢得“水稻品种看常州”之美誉,累计推广应用4.3亿多亩次,增产稻谷130多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小站所,大科技,业绩闪亮。以水稻育种为代表,常州市基本形成水稻、畜牧、水产、苗木等区域育种集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为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在中东的麦田、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和西亚一望无际的棉花地上,都驰骋着来自常州的现代农机。这些由柴油驱动、仅车轮就有一人高的“大块头”中的部分,不久后将进化成“新能源混动机型”。
在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产品经理王维军和同事们正在完善机型设计。“改成混动,首先与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目标契合,同时可以突破传统底盘技术条件的限制,发挥无级变速优势。最后,我们还想实现排放和成本的降低。”王维军介绍。
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年产值达到213亿元的常州现代农机产业一直擅长“纳新”,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不断涌现,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操作、北斗定位等“时髦应用”广泛普及。常发农装基于北斗系统的辅助直线驾驶系统已装备整机使用;东风农机建设车联网平台,实现整机定位并实时掌握运行参数;丰疆智能研发的智能农机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
技术国内领先、产业配套齐全,现代农机产业直接推动常州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各有千秋的“百亿”中,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点特别,它是“标杆”,也是“代表”。作为“标杆”,立华牧业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常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常州全市培育农民合作社3222家、家庭农场2305家,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4家,为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储备了强大的主体力量。
和其他的“百亿”大不一样,立华牧业的“178亿元”不是产值、不是销售额,而是“总市值”,它代表的是资本市场的“常州农业板块”。
2019年2月18日,立华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在国内罕见的农牧企业IPO中,是全省首家上市的畜禽养殖企业,直接融资额超过10亿元。头雁振翅、群雁高飞,常州市已经有一号农场、京东农业和绿浥农业等4个农业企业实现股改上市、43个农企在省股交中心挂牌。
除此之外,常州还有其他4个“百亿级”:作为“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横林地板产业总规模达到250亿元,产销量占国内市场40%以上,同类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65%左右,拥有终端及配套企业4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一流、华东居首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2019年凌家塘市场交易额达401亿元,辐射长三角地区50多个县市,成为品牌集聚、高效流通、创新金融于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产城融合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常州全市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要素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从“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向“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扩展,2022年接待游客1303.1万人次,综合营收超百亿元;2022年,常州全市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总额438.0亿元,村组两级集体总收入39.3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3.3亿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各具特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类型、市场化的发展格局。
纵观常州这8个“百亿级”农业主体和新兴产业,或以科技创新引领持续突破;或依托从本土独特智造基因形成产业集群;或用好市场规律建强产业;或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这些“百亿”无一不是引导资源要素加速向农业汇聚,将二三产业留在常州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常州将继续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三农”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