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粮油种植茶叶种植竹木种植药材种植花卉种植植物种植苗木种植
相关文章
 桂林市养殖水域规划(2016-2…
 山西省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
 毛光谦夫妇的大棚蔬菜经
 分批种植促增收 蔬菜大棚铺就…
 【视频】临泽:温室大棚“春…
 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模式
 农村庭院设计效果图
 青岛装扮院花园设计│别墅花…
 18家粮油企业2021年年报公布…
 双十强!中裕位居中国粮油加…
 县里的粮油公司加班加点产大…
 合肥市科普大讲堂2022年第六…
 甘肃省园林商会举办北方春季…
 “我和夏天一起美”鲜花培植…
 因林而兴 以绿生金
 今天11月24号天气预报 青海甘…
 产教融合端出一杯好茶
 新华全媒+|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关岭召开全县2022年秋冬季中…
 加强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 云南…
 相约春风时认领一分田
 组图 看这里郁郁葱葱尽是丰收…
 南川:本地蔬菜不断茬 春节“…
 农村土地托管合同
 解除租地合同协议书
 绿化养护外包管理合同范本
 国家植物园菊海花田迎金秋 近…
 “多肉”绿色植物成新宠
 【图】养一盆多肉_2_宠物生活…
 云南迪庆耐寒无花果苗的种植…
 波姬红无花果打理简单产量可…
 种植无花果想要让其产量高掌…
 此花有特异芬香最适合冬季养…
 别养月季了!此花抗旱耐寒花…
 这4种观花植物除了球菊都可以…
 烟台粮油市场物联网开通 市民…
 河南麦佳“雪花粉”荣获河南…
 北京市顺义市场监管关于对部…
 3种爬藤月季美艳大气花量大养…
 月季大全的养殖方法
 月季大全怎么养
 新洋丰 新国肥:增产20%的大…
 果树茶叶应对持续雨雪天气及…
 旺苍:加强茶叶冬管 促进茶农…
 东南亚国际志愿者招募 包机票…
 初中底子教小学太行山区小学…
 技术移民的福音澳洲六大紧缺…
 春播花生需要露地栽培最全面…
 全国各地花生播期与生育期
 花生栽培制度介绍和春播夏播…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农林种植网 >> 植物种植 >> 正文
高级搜索
桂林市养殖水域规划(2016-2025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2/11 10:52:00 | 【字体:

  凡间圣人桂林市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具有较为丰富的渔业资源,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具体资源情况如下: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形以中低山地形为主,四周高、中部低,全市土地总面积276.23万公顷,其中耕地40.11万公顷,林地159.04万公顷,牧草地3.16万公顷,水域7.20万公顷,未利用土地50.71万公顷。

  桂林的水域主要以河流为主(约占总水面的75%),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研究报告》记载,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20条、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其中90条属珠江水系、湘江水系30条,属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漓江(桂江)、义江(临桂)、恭城河(茶江、恭城)、荔江(荔浦)、寻江(桑江、龙胜)、洛清江(永福)等,属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江(资源)、灌江(灌阳)等。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发源于华南第一峰——兴安猫儿山,流经兴安、灵川、桂林市区、阳朔,在平乐汇集荔江、茶江后称桂江,经梧州汇入珠江流入大海。湘江发源于兴安的海洋山,流经兴安并在全州汇集灌江后流入湖南。桂林河流的底质多为砂质底,水体自净能力强,河水清澈见底,流速快,生物载量偏少。

  根据2014年在水利系统注册登记情况,桂林境内有大型水库3座(青狮潭、五里峡、峻山)、中型水库23座(临桂大江、金陵、思安江、石枧、易家、源口、磨盘、五福、天湖、上桂峡、金鸡河、华山、板峡、久大、阳朔洞、顺梅、水车、古信、荔浦大江、背青、平口、义洞、兰洞),小一型水库106座,小二型水库262座,合计394座,总库容20.373亿立方米。漓江上游正在兴建斧子口、川江、小溶江3座水库,总库容4.9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4.57万公顷。全市现有水田面积28.62万公顷,其中保水田占16万公顷,可以用于发展水产养殖,实现稻鱼共生、相互促进的生态立体养殖。桂林的渔业可养水域面积为2.16万公顷,2014年养殖面积1.46万公顷,其中:池塘6743公顷、水库7532公顷、河沟180公顷、其它136公顷。稻田养殖面积3.01万公顷。(根据国家统计惯例,稻田养殖面积不计入养殖总面积)

  桂林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7-20℃,平均日照1684.4小时,无霜期30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平均气压955.1毫巴,多年平均降雨量1850毫米左右。境内河流众多,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均较丰富,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全市的天然水域以贫营养型水体居多,虽然天然生物饵料资源较少,但因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丰富,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健康养殖,便于生产优质高档水产品。

  桂林的雨季为每年的3-8月,连续降雨较多的月份为5-7月,此时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损毁养殖设施及产品,造成渔业灾害。秋季气温较高,气候干燥,水体蒸发量大,部分养殖水体因得不到降雨补充而干涸,不能蓄水越冬,缩短了养殖周期。但这部分池塘由于冬季长时间干涸,经过光照消毒,可有效杀死病原体、减少养殖病害,有利于来年的健康养殖。

  据广西水产研究所1980年代调查资料,桂林市共有淡水鱼144种,分属8个目、29个科。2006年3月-2007年6月,广西水产研究所对漓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共收集到鱼类标本400多尾,计64种,检索属于6目16科50属,说明漓江鱼类资源下降明显。江河中常见的鱼类有草、鲤、鲫、黄颡鱼、鳊鱼、刺鳅、光倒刺鲃(鲣鱼)、倒刺鲃、鳜鱼等。本地珍贵鱼类有鲃亚科、金线鱼属的桂林波罗鱼以及鲤亚科的长鳍鲤等。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花鳗鲡,禾花鲤是桂林稻田养殖的特色品种,斑点叉尾鮰是近年来引进并发展较快的外来品种,虹鳟、金鳟、美洲红点鲑、鲟鱼等是新近开发的冷水性鱼类,银鱼是大水面移植的名贵品种。

  甲壳类主要有栉虾、日本沼虾、沼虾、克氏螯虾(淡水龙虾、外来物种)、蟹等,两栖类有青蛙、棘胸蛙(山蛙、林蛙)、虎纹蛙、大鲵、猫儿山小鲵、中国蝾螈等,爬行类有中华鳖、山瑞鳖、乌龟等,底栖动物主要有河蚌、多瘤丽蚌、田螺、钉螺、锥实螺、蚬、福寿螺(外来物种)等。

  桂林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渔业饲料资源,可以满足不同鱼类的生长需要。青饲料方面,桂林的草山草坡较多,植被丰富,天然植物中的禾本科、豆科的大部分以及多数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都可以直接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农作物(水稻、玉米、甘蔗、花生、薯类、瓜类、蔬菜等)的根、茎、叶也可以作为渔用饲料,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主要有象草、黑麦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等。肥料方面,既有人、畜粪便等农家肥,也有渔业生产用来培育水质的“大草”(主要是菊科植物等的茎和叶),还有当地种植的绿肥(茹菜、紫云英等)。水生生物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等。精饲料主要有稻谷、小麦、米糠、麦麸、豆饼、玉米、花生麸等。一些低值水产品如小鱼、小虾(含克氏螯虾)、螺(含福寿螺)、河蚌等也常常作为鱼、鳖等的饲料。动物内脏、肉联厂的下脚料也被用作水产饲料。商品饲料方面,2014年,桂林共有19家规模饲料厂,商品饲料产量达112万吨,占全区饲料产量930万吨的12%,可满足本地牧渔业生产需要。

  2014年,桂林市水产养殖面积1.46万公顷,占总水面的20.28%,占可养水域面积的67.6%;水产品产量11.39万吨,其中捕捞产量1.24万吨;养殖产量10.15万吨、平均单产6953公斤/公顷。全市现有池塘面积0.67万公顷,2014年产量5.59万吨,平均单产8290公斤/公顷;水库面积0.75万公顷,产量3.05万吨,平均单产4054公斤/公顷;河沟面积 180公顷,产量3865吨,平均单产21472公斤/公顷;其它养殖面积136公顷,产量1780吨,平均单产13088公斤/公顷。稻田养鱼面积3.01万公顷,产量9367吨,平均单产313公斤/公顷。渔业产值12.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7%。在养殖品种上,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是桂林的传统养殖品种,其产量可占养殖产量的82.79%,2014年产量分别为3.13万吨、2.8万吨、1.58万吨和0.89万吨,其它品种主要有斑点叉尾鮰3097吨,鲫鱼2690吨,青鱼2743吨,黄颡鱼1172吨,罗非鱼1059吨,鲶鱼551吨,鲟鱼473吨,虹鳟219吨,银鱼102吨,鳖891吨。

  福寿螺和克氏螯虾(俗称淡水龙虾)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桂林的外来物种,由于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敌害生物少等原因,目前已在各地得到繁衍,形成优势种群。受饮食习惯的影响,本地居民还不太接受这两个品种,只作为低档水产品消费,更多的是作为动物性饲料源,或是销往区外。

  全市现有水产苗种繁殖场34个,其中市级3个,县级31个,拥有池塘水面345公顷,主要繁殖草鱼、鲤鱼(含建鲤、禾花鲤)、鲢鱼、鳙鱼等,2014年鱼苗产量为10.19亿尾,鱼种产量1.13万吨。除上述常规品种外,漓江有天然的光倒刺鲃、倒刺鲃、斑鳠等经济鱼类苗种,可以用于养殖生产。虹鳟鱼等冷水性鱼类于2000年引入桂林、 2003年成功实施人工繁殖,目前已经在资源县建立了稳定的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年繁殖能力超过500万尾,可基本满足桂林本地养殖需要。

  2014年,桂林市养殖水域面积超过666.67公顷的县(区)依次为:临桂(2458公顷)、灵川(2262公顷)、全州(1812公顷)、兴安(1328公顷)、永福(1137公顷)、荔浦(1036公顷)、平乐(1033公顷)、阳朔(951公顷)、恭城(910公顷)。养殖产量超过3000吨的县(区)依次为:全州(20009吨)、临桂(13764吨)、兴安(10328吨)、平乐(9345吨)、灵川(8540吨)、阳朔(8247吨)、荔浦(6564吨)、恭城(6318吨)、永福(5610吨)、灌阳(4540吨)。

  近年来,桂林市的渔业生产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措施鼓励发展渔业生产。桂林市每年都要召开全市水产畜牧兽医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以签定责任状的形式将当年的生产指标、主要工作任务列入考核内容。为了鼓励发展优势农业,桂林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桂林市名优农产品规模生产奖励办法》,各县区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鼓励政策。如:兴安县出台了《兴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的决定》;全州县制定禾花鱼发展奖励措施,灵川县出台措施鼓励发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资源、龙胜制定措施奖励发展冷水鱼养殖等。

  (2)因地制宜选准渔业发展方向。各县(区)都是依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确定渔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如:灵川及六城区重点发展集约化商品鱼养殖,全州、兴安、灌阳重点发展稻田禾花鱼生产,资源、龙胜、永福等地以发展冷水鱼为重点,阳朔、灌阳等地大力推动庭院渔业经济开发,全州、平乐、永福等地积极开发大水面网箱养殖等。

  (3)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名优水产品。近年来,根据桂林的资源条件,结合区内外的渔业发展形势,全市将禾花鲤、冷水鱼、斑点叉尾鮰、庭院甲鱼以及漓江经济鱼类作为发展重点。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已初步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水产优势品种。2014年,全市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面积326公顷、网箱养殖1.05万平方米,总产量3090吨,产值4017万元;禾花鲤稻田养殖面积29964公顷、池塘养殖354公顷,总产量1.47万吨,产值1.69亿元;鲑鳟鱼类养殖面积4.92万平方米,产量284吨;鲟鱼养殖59.11万平方米,产量720吨,产值超过2592万元;光倒刺鲃养殖面积328公顷,产量4315吨,产值8160万元;倒刺鲃养殖面积192公顷,产量1240吨,产值3230万元;甲鱼养殖户1263户,产量891吨,产值1.52亿元。

  (4)普及科技积极做好示范推广工作。通过水产良种工程、万元水面工程、无公害健康养殖示范、稻田养鱼新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实施,以及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带动,有效推广和普及了渔业科技,提高了养殖水平和效益。

  (5)选好苗种确保养殖业生产需求。以市直渔业生产单位和各县(区)鱼种场为重点,在加强市场调查的前提下,通过挖潜改造等措施,积极开发引进适销对路产品进行苗种生产,引导养殖者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养殖效益。

  (6)控制疾病减少养殖业病害损失。充分利用市、县、乡三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网络,推广先进适用的病害防治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减少养殖损失。

  (7)加强执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为了有效打击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桂林各级渔政部门采取设立举报电话、奖励检举揭发人员、定期与不定期巡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维护正常的渔业秩序,并与公安、武警等部门紧密配合,以联合执法方式对重点江段开展专项整治。2014年,全市渔政人员共出勤860人次,渔政船(艇)出航270航次,检查渔业船舶1230艘次,处罚违法违规案件95宗,其中电鱼案63宗,缴获电鱼机(具)376台,收缴用于电力的汽油发电机16台, 收缴电鱼竹排56张,收缴清理销毁地笼网5000余条,查处违反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案件7宗,没收虎纹蛙实物560公斤。

  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桂林市的渔业生产取得了明显进步,全市水产品产量及质量均有较大提升,但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产投入偏少,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速度。桂林的渔业行业投入大部分是靠养殖经营者自主投入,政府及部门的政策性引导资金较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对行业发展促进力度不大。

  (2)水产基础设施差,影响了养殖产量。全市现有养殖池塘大多存在“浅、漏、小”等问题,塘基多为土堤、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3)养殖场地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化养殖。全市10公顷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很少,许多池塘都不到0.1公顷,而且十分分散,不利于产业化开发,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4)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一线推广人员较少。全市只有13个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没有独立的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畜牧水产站也只有57个);现有水产技术推广人员221人,一线人,难以承担全市的水产技术推广重任。

  (5)渔业产业化程度低,品牌优势未能体现。当前,桂林的水产养殖业仍以各生产单位自主分散经营为主,渔业专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不够明显。生产产品多为传统的四大家鱼,禾花鱼、庭院鳖名特优水产品所占比例较低,未能真正体现桂林特色的品牌优势。

  (6)加工、流通滞后,容易形成产品积压。全市目前仅有全州、兴安及灵川有水产品加工厂,企业数量不足10个,年加工量不足2000吨,加工产品主要为禾花鱼干及罐头制品,加工手段落后;水产品的流通大多集中在本地市场营销,市场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卖鱼难的不利局面,影响了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

  (7)水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全市现有农业部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单位5个。水产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规模化程度不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8)养殖污染问题逐步体现,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随着商品饲料的广泛使用,加上养殖密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域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水域养殖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如何防控养殖污染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水产品加工、流通以及出口的增加都会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水产品消费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卖鱼难的问题日显突出,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发展特色养殖,形成地方特色优势,全市的渔业生产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否则,当地仅有的水产品市场也有可能被外地优质产品挤占甚至取代的危险。

  虽然桂林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但也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一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为桂林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产品销售市场、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桂林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城市知名度高,有利于提升产品品牌、更便于产品出口;三是桂林的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特别适宜发展出口型的绿色健康食品;四是桂林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较低,产品发展空间较大;五是科技与体制创新将会促进养殖生产的开发。

  桂林市位处广西东北部,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国际知名度高。在交通方面,桂林是广西的北大门,空运有两江国际机场,铁路有湘桂铁路及贵广高铁,公路有桂海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以及桂林至湖南的高速公路,水运可通过漓江直达广州出海,水、陆、空交通均较发达,是广西外向型出口产品选址的较佳场所。另一方面,桂林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清新、具有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加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桂林水产养殖发展的前景将会更被看好,渔业可能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1)桂林市2014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1.93公斤,远远低于广西人均70.12公斤和全国47.23公斤水平。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桂林2014年接待中外游客3871.16万人次,需要消费大量水产品,仅本地消费市场的空间就很大,加上国内及国际市场,其产品缺口将会更大。

  (2)桂林市现有水域面积7.2万公顷,宜渔面积2.16万公顷,养殖面积仅1.46万公顷,加上宜渔稻田和宜渔荒地,可挖潜力很大。

  (3)禾花鲤是桂林稻田养殖的主打品种,在区内外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0年8月,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还特别介绍了全州禾花鱼。全州禾花鱼于2000年被评为“桂林市首批名牌农产品”;2010年,全州县也作为禾花鱼主产区而被评为广西水产十大特色县之一,2012年8月,农业部批准全州禾花鱼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下一步要打破传统养殖观念,注重养殖设施的配套;增加养殖水面及养殖周期,充分利用池塘或网箱进行苗种培育及产品暂养,确保产品质量;把好饲料配方及质量关;搞好亲鱼的选育及苗种繁育工作,保证供种质量,禾花鱼有望发展成为桂林市渔业的支柱产品。

  (4)桂林具有较为丰富的冷水资源, 2014年全市鲑鳟鱼类养殖面积4.92万平方米,产量284吨,养殖鲟鱼59.11万平方米,产量720吨,成为华南地区主要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据调查,全市偏北部的全州、资源、灌阳、兴安、龙胜、灵川、临桂、永福、恭城等9个县均具有一定的冷水资源分布,总数量499处,可开发利用面积4970亩。这些水源的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在3米以上,PH值在6.5~8之间、多数略为偏酸,溶氧较高、一般超过5mg/l,水温多数在5℃~23℃之间,充分利用这些冷水资源,将使桂林渔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桂林拥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以漓江甲鱼为代表的仿生态养殖产品市场售价都在170元/公斤以上,阳朔漓江甲鱼协会、灌阳文市吉田村、临桂四塘等地的甲鱼产品早已远近闻名。2014年全市甲鱼养殖户1263户,产量891吨,产值1.52亿元。桂林仿生态养殖甲鱼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产品开发上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具备更大规模发展的优势和基础。

  (6)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具有发展休闲渔业优势和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垂钓、餐饮为代表的休闲渔业特色,出现了“金鳟冰泉”、“山枣甲鱼”等知名休闲渔业基地。灵川 “金鳟冰泉”休闲渔业基地和阳朔龙泉休闲山庄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临桂江中天休闲渔业农庄也获得了自治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山庄超过120个,休闲渔业已成为桂林渔业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总之,桂林市的渔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水产养殖资源,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组织水产养殖业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渔业、渔区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一促二扩三改”(促进特色产业大发展,扩大养殖面积和产品加工,改造中低产池塘,改变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方式)的要求,充分发挥桂林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禾花鱼、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加速发展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加速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实现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桂林水产养殖发展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质量安全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市场主导原则。

  今后十年,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要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以及促进水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现代化水平。根据“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实现目标分成两步走:第一步,2016年~2020年,实现水产养殖产量年均递增4%、渔业产值年均递增5%;第二步,2021年~2025年,实现水产养殖产量年均递增3%、渔业产值年均递增4%。

  (11)《〈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农业部农渔发〔2002〕5号)

  按照农业部所制订的工作规范关于养殖功能区域划分和各功能区域范围,结合桂林市的水域资源,在传统养殖基础上,按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区域布局规划,将全市水域划分成七类养殖区:池塘养殖区、水库养殖区、河沟养殖区、稻田养殖区、山区流水养殖及冷水性鱼类开发养殖区、临时养殖区和禁养区。

  本养殖区是桂林渔业生产的主要区域,2014年池塘养殖面积6743公顷,产量5.59万吨,占养殖总产的55.07%。本区规划面积7200公顷,该区的主要特点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饵料丰富、养殖条件和养殖技术相对较好。根据养殖产品性质将本区分为淡水养殖苗种生产区和淡水商品鱼养殖区。

  本区包括全市现有的34个苗种生产单位(面积339公顷)和部分养殖池塘、宜渔荒地,规划面积400公顷。

  发展目标:以市、县鱼种场等主要苗种生产单位为重点,以满足本地苗种需求和优势品种外销为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办法》依法组织生产,重点生产鲤鱼(含禾花鱼)、斑点叉尾鮰、鲟鱼、冷水性鱼类等桂林特色水产苗种。力争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省(区)级原良种场、市级良种场并存的良好苗种生产布局。

  工作重点:(1)规范苗种生产管理,严格实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2)加强质量监督,规范苗种生产程序,对生产场地、亲本选育、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和产品销售进行严格把关;(3)加强水产苗种检疫、控制养殖病害;(4)正确引导、合理组织,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苗种生产条件,提高优质产品的生产能力;(6)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确保市场需求。(7)注重综合能力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自治区级原良种场、市级良种场并存的良好苗种生产布局。

  本区包括除苗种生产之外的所有养殖池塘,现有面积6404公顷,规划面积6800公顷。

  发展目标:在巩固传统养殖的基础上,通过挖潜改造和开发宜渔荒地等形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注重产品质量,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实施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养殖战略,在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加速禾花鲤、斑点叉尾鮰、光倒刺鲃、庭院甲鱼、冷水性鱼类等名优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形成地方优势;加速发展观光渔业和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工作重点:(1)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对渔业重要性的认知,加大渔业投入;(2)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渔业开发;(3)适度开发,合理改造,提高水体生产能力;(4)严格实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5)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方式,鼓励发展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倡导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产品品质;(6)发展以观赏鱼养殖和休闲垂钓为代表的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拓宽渔业产业链,多层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7)加强渔业科技普及,提高渔业生产水平;(8)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科学指导疫病防治;(9)实施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战略,做到传统品种求质量、引进(新)品种有特色,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饵料资源、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又要因地制宜发展地域优势品种、形成地方特色;(10)注重发展规模养殖,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抓好加工和流通环节,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按照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养殖池塘应加强养殖废水的治理,鼓励发展“种菜养鱼”、“种藕养鱼”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净水渔业”;要加强养殖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本区包括现有的394座水库和在建的斧子口(设计库容2.36亿立方米)、小溶江(设计库容1.66亿立方米)、川江(设计库容0.97亿立方米)三座水库(总库容4.99亿立方米),2014年养殖面积7531公顷,规划面积9400公顷。本区的主要特点是养殖水面较大、交通条件偏差、养殖水平低、产量不高。根据水域面积大小,分为小型水库养殖小区和大中型水库养殖小区。

  本区包括106座小一型水库和262座小二型水库,总面积3597公顷,规划面积3597公顷。

  发展目标:通过推广先进渔业技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力争用十年时间使现有产量翻一番;充分利用良好的水质资源优势,强化产品品质,以质量求发展;注重休闲渔业开发,增加渔业收益。

  工作重点:(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2)适当增加摄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提高水体利用率;(3)改进捕捞技术,实施轮捕轮放,提高水体产出率;(4)实施无公害健康养殖,提高产品质量;(5)发展立体养殖,实施多品种混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6)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严格控制肥料使用,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本区包括青狮潭、五里峡、峻山3座大型水库和临桂大江等23座中型水库,以及在建的斧子口、小溶江、川江3座水库,2014年已养面积3934公顷,规划面积5803公顷。

  发展目标: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生态养殖为发展重点,以银鱼移植为主要增殖对象,注重生态渔业、休闲垂钓渔业和旅游观光渔业的有机结合,在做好水域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水体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工作重点:(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养殖与灌溉、生活用水的关系;(2)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生态养殖为发展重点,以银鱼移植为主要增殖对象,严格控制摄食性鱼类养殖规模;(3)加大休闲垂钓渔业和旅游观光渔业的开发,提高水体综合利用效率;(4)加强渔政管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本区包括全市120条大小河流,水域面积5.4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300公顷,2014年养殖面积180公顷,产量3865吨。规划面积450公顷。

  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桂林江河水域良好的水质资源优势,生产高档优质水产品;在水域规划允许的养殖范围内,严格实行养殖证制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环境污染。

  工作重点:(1)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江河渔业的认识;(2)正确引导,合理规划,避免与交通、旅游、生活取水等方面发生冲突;(3)合理组织,有序开发,使江河渔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养殖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5)严格实施养殖证制度,明确养殖功能区;(6)加强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出口,以龙头产品带动行业的发展;(7)注重环境保护,控制网箱规模,养殖网箱面积严格控制在规划区水体总面积的3‰以内;(8)加强渔政执法管理,维护正常渔业秩序。

  本区包括全市16万公顷保水稻田,可利用面积12万公顷,2014年稻田养殖面积3.01万公顷,产量9367吨。规划面积4万公顷。

  发展目标:借助全州禾花鱼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有利条件,以有稻田养鱼传统的全州、兴安、灌阳三县为发展重点,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为发展方向,通过产业化开发做强“禾花鱼”这一桂林地方特色优势产品。注重产品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和效益。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展产品营销市场。

  工作重点:(1)科学规划,合理组织,确保稻田养鱼向连片、规模化方向发展;(2)规范生产用药,特别要控制水稻杀虫用药,避免产品污染;(3)组建养殖协会,加强对生产、销售的协调管理;(4)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产品市场;(5)注重产品质量宣传,加强品牌意识;(6)加大加工开发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效益;(7)组建产业集团,形成集团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和清澈的水质资源,以高密度流水养殖为主要养殖方式,通过提高单位水体产出来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以冷水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为主要养殖品种,适度开发大鲵、棘胸蛙等特色品种,通过产业化开发形成品质优势,做好“产品质量”文章;充分发挥广西独有、华南少有的冷水资源优势,将桂林建成华南最大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

  工作重点:(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山区民众对发展渔业生产的认识;(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平;(3)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建好高标准流水养殖池塘;(4)组建产业联合组织,加强产品营销,提高外销率;(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开发山区渔业;(6)建立冷水性鱼类繁育基地,保证养殖需要。

  本区包括城郊结合部等一些规划中拟作其它用途的渔业水域,在未被利用之前仍然作为水产养殖,一旦该土地利用项目规划实施,即退出养殖,改做它用。本区规划面积200公顷。

  (1)经上级批复的市、县、乡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河流、水库;六城区市区范围内的河流、水库;

  (7)各种跨河、临河建筑物(桥梁、过河管道、跨河缆线、泵站等)的有效保护区域范围内;

  (8)城市防洪堤上游500米下游500米范围内;城镇、居民聚居区上游2000米,下游1000米范围内;

  在上述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桂林的渔业发展需要,以充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为前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形成优势品种区域布局,发展特色经济。

  禾花鲤是桂林特有的地方优势品种,过去曾经被列为宫廷贡品,在区内外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全市渔业的当家品种之一,其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发展规模养殖,充分发挥各地禾花鱼协会的组织作用,以能人经济促进产品营销。加大产品加工开发力度,做好系列产品的加工开发,提升产品的品牌效益。加强禾花鲤良种场建设,确保养殖需要。到2020年,全市稻田养殖禾花鲤面积达3.2万公顷,产量1.2万吨,产品加工率达到40%;2025年养殖面积达4万公顷,产量2万吨,产品加工率达到60%。

  斑点叉尾鮰(Icralurus Punctatus)是继罗非鱼之后,我国成功引进的另一名优品种。桂林市于1996年开始引进斑点叉尾鮰养殖,通过不断示范推广,该品种已在桂林的池塘、网箱中得到普及,2014年,全市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面积326公顷、网箱养殖1.05万平方米,总产量3090吨,产值4017万元。斑点叉尾鮰是欧美各国消费者较为钟爱的淡水品种,也是桂林市水产养殖中最具加工出口前景的品种。各地要充分利用桂林市的国际知名度和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品质量。要抓好临桂、灵川和市本级3个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的建设,确保养殖苗种需求。引进或兴办一个上规模的斑点叉尾鮰产品加工厂,通过加工出口带动养殖的发展。2020年,全市斑点叉尾鮰养殖面积力争达到400公顷,产量4500吨,产品加工出口率达到20%;2025年养殖面积达到800公顷,产量9000吨,产品加工出口率50%。

  在水温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南方地区开发冷水性鱼类养殖比北方具有适养时间长、生产速度快等多方优势,加上产品的高档、优质、安全等特性,使其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可解决桂北山区水温偏低、养殖常规品种生产速度慢、效益低的问题。桂林市近几年也将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渔业亮点。2014年,鲑鳟鱼类养殖面积4.92万平方米,产量284吨;鲟鱼养殖59.11平方米,产量720吨。到2020年,全市鲑鳟鱼类养殖面积力争达10万平方米,产量500吨;养殖鲟鱼80公顷,产量1500吨。2025年,全市鲑鳟鱼类养殖面积力争达30万平方米,产量1500吨;养殖鲟鱼150公顷,产量3000吨。

  光倒刺鲃是漓江重要经济鱼类的一个代表,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桂林,开发本地重要经济鱼类养殖,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天然水域鱼类资源,也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需求。2014年全市光倒刺鲃养殖面积328公顷,产量4315吨,产值8160万元;倒刺鲃养殖面积192公顷,产量1240吨,产值3230万元。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一是要推广规模养殖,形成品牌优势;而是要抓好苗种繁育工作,减少对天然苗种的依赖,有效保护江河渔业资源。到2020年,全市光倒刺鲃养殖面积力争达到400公顷,产量5500吨;倒刺鲃养殖面积220公顷,产量1500吨。2025年,全市光倒刺鲃养殖面积达600公顷,产量7000吨;倒刺鲃养殖面积300公顷,产量2000吨。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过去在桂林的养殖量并不大,近年来由于水产品市场的日益丰富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饲料供应的有效保障,该品种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市场需求逐年大增,2014年全市养殖青鱼250公顷,产量2743吨。规划到2020年,全市青鱼养殖面积达300公顷,产量3500吨;2025年养殖面积达400公顷,产量5000吨。

  银鱼是一种适宜于大水面移植(增殖)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桂林市自1993年在灵川青狮潭水库和平乐平口水库引种成功以来,该品种已得到稳步发展,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先后进行了引种移植,部分水库已经形成商品产量,最高年产达210吨。由于受水域、饵料等条件限制,其发展重点是加强渔政管理、规定捕捞时间,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注重留足繁殖亲本、避免过度捕捞。力争2020年以后产量稳定在350吨/年。

  利用桂林优质水源条件,发展精品鳖养殖是桂林市渔业的另一特色,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了灌阳文市镇吉田村、阳朔兴坪、临桂四塘、雁山区草厂底村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鳖养殖基地。由于水质条件好,上述基地通过仿生态养殖的鳖售价通常在170元/公斤以上,比普通鳖高一倍多。2014年,全市养鳖户1263户,产量891吨,产值1.52亿元。规划到2020年,全市鳖产量达到1200吨,2025年发展到1800吨。

  草鱼、鲤鱼、鲢鳙鱼等传统养殖品种是桂林市水产养殖的主打品种,2014年产量达8.4万吨(含禾花鲤),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82.79%。上述品种的养殖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消费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其发展原则应是巩固现有养殖规模、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能力、抓产品质量保证消费安全。

  (1)草鱼 利用全市丰富的草类资源发展草鱼养殖,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天然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绿色健康食品;另一方面可减少对商品饲料的依赖、避免与人类及养殖动物争夺有限的粮食资源。2014年,全市草鱼养殖产量3.1万吨,规划到2020年发展到3.5万吨,2025年发展到4万吨。

  (2)鲤鱼 鲤鱼是桂林市消费者普遍喜爱的大众水产品,由于其产品市场主要在本地市场,加上部分外地鲤鱼调入桂林的冲击,桂林本地鲤鱼发展规模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2014年,全市鲤鱼产量为2.8万吨,规划到2020年发展到3.2万吨,2025年发展到4万吨。

  (3)鲢、鳙鱼 作为滤食性鱼类,鲢、鳙鱼在综合利用养殖水体、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产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大中型水库生态养殖的主要品种,在池塘、小型水库等养殖水体的养殖方向则作为配养鱼类,按80﹕20的健康养殖模式搭配养殖,依据消费习惯,适当调整二者比例,以鳙鱼作为主要搭配品种。2014年全市鲢、鳙鱼产量为2.5万吨,规划到2020年发展到2.8万吨,2025年发展到3万吨。

  鳜鱼、斑鳢、黄颡鱼、泥鳅、胡子鲶、加州鲈、长吻鮠、大口鲶、龟类、棘胸蛙、大鲵等名优水产品可依据各县(区)的养殖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如桂北山区可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养殖林蛙、大鲵;结合生态旅游观光,建立大鲵生态保护区等),要注重产品销售,避免产品积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渔业也逐年发展,观赏鱼市场不断壮大,2014年,全市观赏鱼产量为12万尾,以金鱼为主,集中在秀峰区、叠彩区和荔浦县养殖。本地产品无法满足桂林市场需求,大量观赏鱼要靠广东、上海等地调入。规划到2020年,全市观赏鱼养殖产量30万尾,2025年到达100万尾,养殖品种以金鱼和锦鲤为发展重点,初步形成桂林本地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随着养殖技术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加上商品饲料广泛使用,导致水体生态平衡与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遭受破坏,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水产养殖与水域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控制污染的发生和蔓延,推行健康生态养殖已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多水产养殖尤其是集约化投饵养殖产生的废物主要是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等。

  (1)养殖过程中投放外源性饵料,导致有机负荷增加,发生富营养化。水产养殖的残饵是造成养殖环境与天然水域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的因素之一,即是造成水域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饵料对于水体的污染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过剩的饵料残留在水体中增大了水体中氮磷的浓度:另一个方面就是水产品排泄进入水中的排泄物对于水体的影响。

  (3)由于养殖生物排泄物及残饵大部分都会慢慢的沉积在水体底泥当中,在底部逐渐沉积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的堆积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水产品质的变化以及养殖产量的降低等种种问题,另外,沉积的淤泥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会慢慢释放到水环境当中,使水体富营养化。

  集约化养殖方式对底质会产生一定影响。以大水面网箱及围网养殖为例,网箱或网围下方的沉积物中,耗氧量明显增加,沉积物中经常可见残饵。集约化养殖方式使得底质的运输和沉积方式及溶氧状态发生改变,在缺氧的条件下,也可导致底质化学特性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不同。

  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体自净力减弱,当气候变化时,导致整个水体生态系统崩溃,DO下降,COD、氨氮增加,危害水生生物的存在,鱼类易得病死亡。

  水产养殖日趋生态化和工程化,要求利用生物学理论协调养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互为友好,清洁生产,生态健康,持续高效,实现养殖生物良种化,养殖模式经济化,养殖产品优质化,养殖环境洁净化,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养殖用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养殖用水如要循环使用,必须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包括残饵、生物代谢物等)及溶解性营养盐类。目前水产上使用的水体净化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及生物处理两大类。物理化学处理主要在去除水中悬浮物质与无机物,而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反应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毒物质。

  物理处理法主要是依据水体及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采取机械的方法净化水质,应用较普遍,是一种初级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逆渗透、吸附、泡沫分离、筛选以及换水、曝气、磁分离法等。沉淀、过滤以及泡沫分离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较多的悬浮颗粒物。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吸附水中的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磁分离法是目前较新颖的水处理方法。利用电磁原理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电磁分离,但成本及技术要求较高,应用并不普遍。水产上常用的有:活性炭、硅胶、浮石粉、沸石、麦饭石等。换水、曝气可以给水体增氧,并清除氨气、氯气等有害气体。

  化学处理法包括凝聚、氧化处理、离子交换、中和及其它消毒杀菌剂,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离子。化学方法中的氧化处理应用最广泛,主要是应用臭氧、漂白粉、溴氯海因、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对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加以氧化的方法。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是臭氧。这些氧化剂不但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其氧化性可与有机物、还原性的物质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但由于化学处理方法用的化学试剂本身就是一种污染,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一定限制。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指利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污染物的一种新型原位治理技术,其机理主要是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吸收、积累或降解和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包括人工湿地技术,前置库技术,水生植被恢复技术,水培技术,生态浮岛技术。亦可利用生物操纵法的原则净化水质。微生物修复分为原位微生物修复和异位微生物修复以及原位-异位联合的生物修复。原位微生物修复不需换水,通过投N,P等营养物质和供氧,促进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也可以驯化、接种、培养高效微生物菌株,高效降解污染物;异位微生物修复要求把污染水换出,集中进行生物降解。

  生物处理法效果比较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微生物和自养植物(藻类、高等水生植物)可利用水中的残饵及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为营养,有助于防止残饵与代谢产物的积累所引起的水质破坏。但单独采用生物处理的情形很少,多根据废水的性质、状态与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一起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形式多样,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

  混养是节省空间,提高水体利用率的一个好办法。良性的混养可以有效的控制池塘的水质,也可以保证池塘底质的转换,合理的混养模式要根据池塘情况、养殖技术而定。

  特殊水生植物对于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同样也可以起到预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风眼莲,俗称水葫芦,是一种速生高产的水生高等漂浮植物,其特点是适应性广、耐污力强、生物量大且易于收获,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养殖水体预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首选。种植莲藕、水生蔬菜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理措施。

  如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根据蟹、虾、蚌与经济鱼类的生态生理特征,将水产健康养殖和污染生态控制技术有效集成,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达到更好的水生态修复效果。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投放进入水体的饵料大部分都是不能够被水产品吸收转化而是残留在水体和底泥当中,造成利用率严重低下也使水质也发生了转变,目前已有的解决办法是加强改善饵料的配方和成分,提高水产品对饵料的利用率。通过选择饲料中所含的能量值与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比,可以减少饲料中的排泄,达到单位生物量所排泄的能量减少的目的。

  饲料生产厂家在生产优质、高效、全价的配合饲料时,不但营养配比要合理,而且营养元素也要科学配比,并根据不同水产品、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水体的养殖模式、水域环境而采取不同的微量元素添加方法,满足养殖生物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确保在饲料上能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免疫能力的作用,从而减少饲料的溶失及药物的过度使用。另外,采用科学的投喂标准可减少残饵量。根据养殖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按水温、溶氧、季节变化、体重,随时调整投喂率和投喂量以及投饵次数和时间。此外,变投喂沉性料为投喂浮性颗粒饵料和对饵料过筛,可防止碎饵料在水中流失所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各国医学家和药物专家纷纷把眼光盯在药用植物身上,研究出新一代的药品,即“绿色药品”。利用自然药、天然药和有益生物种群,采用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生产的用于水产养殖动物所患疾病的防治和改善水产动物所处恶劣环境的药品,称为“绿色水产药品”。它既不破坏水产动物的生态平衡,也不会产生药物残留,而且防治效果较佳,是较为理想的既能防治疾病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药品。

  集约化模式符合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水产养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按照不同水域的使用功能,对其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水体养殖的负载能力,最终确定水体的养殖容量,针对底泥物理性状、污染程度不同,在养殖水域分别进行吸泥、投石、撒生石灰等底泥改造,积极寻找合适的方法以削减和控制水产养殖污染排放量,实现水产养殖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于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预防和治理水体的富营养化将成为下一步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水产养殖将由单一型向组合型、复合型和生态型发展。利用养殖废水培育蔬菜、花卉、水果和藻类,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产品和蔬菜等的产量,又能净化水质,把污染降至最低程度,从而形成小环境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水产养殖并不仅是一种渔业经济开发,而且还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不管是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或不同形式的集约化养殖都属于水资源利用的一种形式,能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的水产养殖,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可修饰性特点进行生物修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一菌剂和复合菌剂、单功能菌剂和多功能菌剂的成功研制与施用奠定了生物修复的基础。随着代谢工程、生物技术、发酵工程与微生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纳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生物修复与理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研究以及污染的资源化和生物修复的产业化,可以预见,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及其广阔的前景,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确保《桂林市养殖水域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全市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桂林的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促进水产养殖生产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等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渔农民群众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积极性,科学利用水域从事养殖生产,促进渔区稳定、渔业发展、渔(农)民增收。

  (2)加强水产养殖苗种生产和流通管理,把好苗种质量关。抓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严格亲本的选育,确保苗种的规格和质量;加强苗种流通管理,做好苗种质量鉴定和检疫,防止疾病曼延。

  (3)搞好养殖示范点建设,带动养殖区域大面积生产。 根据桂林的渔业生产条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禾花鲤、冷水性鱼类、庭院甲鱼等重点养殖的优势品种,按照其生物学和生态学要求,采取先进适用技术实行规范化生产,从实践中总结出不同优势品种养殖配套技术措施,推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4)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把好产品质量关。 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水产苗种、饲料和其它养殖投入品的监管,确保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5)加强渔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重点加强一线水产推广人员和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普及先进渔业科技,提高养殖生产水平。

  (6)加大市场营销,推动水产品流通工作,以流通促进生产。重点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水产品产销衔接,以流通促进生产。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组建渔业协会,依靠协会组织,加强养殖和流通管理。通过协会团结广大养殖生产群众,开展生产与经验交流、技术培训、传递信息、组织产品流通等,促进养殖生产与产品流通有序衔接。

  (8)依法治渔,依法护渔,营造良好的养殖发展环境。 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渔政执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渔业生产氛围,形成人人保护水域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良好局面。

  (1)政策扶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发展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积极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

  (2)财政扶持。通过财政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改善生产条件。

  (3)税收扶持。水产养殖业开发潜力较大,但目前基础薄弱、总体水平较低,为了鼓励投资者开发水产养殖及加工、流通项目,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依规给予渔业企业减免税收。

  (4)贷款扶持。建议政府及金融部门对水产养殖优势品种和优势产业的开发投资给予贷款扶持。

  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在渔业许可制度的大框架下,用法律手段、法律形式来规范渔业生产,保护养殖生产者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实施对整个水产养殖业实现全行业、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工作,渔业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具体实施;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养殖水域规划和实施的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

植物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植物种植:

  • 下一个植物种植: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植物种植 桂林市养殖水域规划(2016-2025年) (02-11)
    普通植物种植 山西省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方… (02-11)
    普通植物种植 国家植物园菊海花田迎金秋 近300个品种菊花为… (02-10)
    普通植物种植 “多肉”绿色植物成新宠 (02-10)
    普通植物种植 【图】养一盆多肉_2_宠物生活_爱卡汽车 (02-10)
    普通植物种植 幼儿园大班德育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德育工作计… (02-09)
    普通植物种植 小组动态ta们走进西溪湿地记录下近40种神奇的… (02-09)
    普通植物种植 教师招聘面试备考:《制作表格》说课稿 (02-09)
    普通植物种植 农业用地新规:以后种植、养殖用地政策要收紧… (02-08)
    普通植物种植 葡萄园选址有讲究 (02-08)
    普通植物种植 霍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霍邱县设施农业… (02-08)
    普通植物种植 2024世界湿地日特稿 长沙洋湖湿地诗意里的栖息… (02-07)
    普通植物种植 彩色杨树不飘絮、荷花色彩形态更丰富江苏省林… (02-07)
    普通植物种植 详解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生物自然净化技术 (02-07)
    普通植物种植 用煤渣改善土质养花种菜会更轻松种多肉的花友… (02-06)
    普通植物种植 【图】多肉植物的叶插种植!_1_江苏旅游FB专区… (02-06)
    普通植物种植 廉洁微盆景 树廉洁之风 (02-06)
    普通植物种植 种植草莓苗种植方法 (02-05)
    普通植物种植 苗木基地种植方法价格行情 (02-05)
    普通植物种植 锦绣黄桃苗种植方法图文讲解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