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阿宾之图书馆2022年12月,苏州《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推动澄湖周边的甪直、同里、周庄、锦溪四个镇高质量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区、生态价值转换先行区、农文旅联动发展示范区和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
作为苏州环澄湖协同发展片区的重点区域,今年以来,吴江区同里镇围绕“生态澄湖、诗意水乡”的《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澄”浸式悠游同里文旅综合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了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芙蕖餐吧、数字阅读艺文空间、水上研学基地等一批新业态,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近日,苏州发布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为太湖流域乃至全国湿地修复和保护提供“苏州经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草本沼泽湿地修复项目》成功入选。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于2020年1月挂牌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湿地公园之一,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同里湿地公园总面积972.18公顷,湿地面积830.33公顷,湿地覆盖率高达85.41%,先后获得“WWF注册自然学校”“全国自然教育精品基地”“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国家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生态文化宣传示范点”“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等诸多荣誉。
草本沼泽湿地修复项目位于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南部保育区,是公园建设的重点,因该区域2005年前原为电镀厂,工业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启动该修复工作。草本沼泽湿地保育区面积92.72公顷,完成生态修复后,面积占整个湿地公园的11.13%。
营造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生境,是该修复项目追求的目标。根据现状进行地形整理,让堤埂进行自然演化,通过造林使其具有明显边界。由于区域高程差,放水后形成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滩地和洼地。基于公园多年的鸟类数据调研,根据候鸟迁徙季节的不同,动态调控水位深度,定期进行植被管理,形成系列生态浅滩岛屿、浅水区和深水区,保证区域内鸟类栖息面积以及当季适宜的生境,吸引更多候鸟来此觅食、栖息和繁殖,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在水域两岸种植水生植物,合理配置水生动植物,为涉禽类水鸟提供栖息和觅食场所。
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的观测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据统计,经过科学的生态修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种数明显增加,从2014年的91种至目前累计观测种数232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31种。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可谓是鸟类的小小天堂。
十年来,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一直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适当合理利用在沼泽湿地保育区打造了深水区、浅水滩地和陆地等不同地形,恢复本土水生植物,针对不同类型的鸟类构建不同的栖息环境,显著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2023年,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设立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专家工作站,系统地调研湿地生物多样性,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6月,省生态环境厅、文明办、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文公布了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全省8家单位入选,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苏州市唯一名列其中。日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入选苏州市第一批生态环境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特别打造“与绿同行”生态文化品牌,整合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科普点位,推出了“游客中心—草本沼泽湿地保育区—科普馆—银杏码头—杉木步道—知青艺术公社”的精品线路,充分发挥吴江区生态环境优势与文化内涵,助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和展示吴江区生态形象新窗口,引导更多公众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为进一步助力苏州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和宣传湿地保护工作,8月12日,“行舟号”湿地科普游船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启航,以“科普可游玩”为概念,用全新的方式打造夏日季。“行舟号”科普游船共设置四个主题站点,来自全市各地的湿地志愿者家庭代表乘坐游船一路游览,充分感受同里湿地公园的魅力,了解身边湿地的保护故事。
公园负责人常凯熙介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将在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接续发力,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服务体验,立足科普宣教,把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融合,将同里湿地公园打造具有国际视野集湿地保护、自然教育、科普研学、趣味活力的苏州新生态旅游目的地,为苏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贡献同里力量。
日前,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探访。尽管是盛夏时节,但踏入公园就置身于满眼青翠的森林,夏天的闷热一扫而光。沿着长长的步道漫步林间,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很高。高大的杉林遮蔽了强烈的阳光。河道水沟纵横交错,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成片的水系环抱着成排的杉树、香樟树以及大片茂密的竹林,感觉非常凉快。
这个夏日避暑探幽佳地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惬意地感受湿地慢生活。来自上海的孙女士带着一双儿女兴致高涨地漫步湿地,听鸟叫虫鸣,看飞羽掠过,邂逅各种各样的花卉植物和鸟类。园内构建了湿地科普馆、自然课堂、杉木步道、观鸟墙、水生植物园、诗词小径等兼具生态休闲与科普解说功能的场所。“很适合带着小朋友边游玩边涨知识,感受湿地生活,提升环保意识。”
乘着游船穿梭在林间河道中,耳边不时回荡着各种鸟鸣声。“4月—6月杉木步道是不让游客过去的,因为有大量的鸟类在这里筑巢、繁殖。为了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惊扰,这里临时封闭,到7月份才重新开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湿地公园内发现植物302种,累计发现鸟类2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达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8种,鸟类种数位居苏州地区同类湿地公园之首。
欣赏湿地美景的同时,记者发现公园里很多保护生态的用心小举措。比如河道两岸有很多驳岸,都是用树木的树桩和竹片编织而成的,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它又取代了传统的像水泥那样的护坡。“用水泥会破坏环境,在这里完全是用原生态的方式来保护水土流失。”工作人员介绍。
除了对鸟类的保护,公园对地面上的动植物也有贴心的保护举措。在长约1公里的杉木步道,记者发现步道会高出地面大约5厘米,这个设置一方面让林间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同时也让一些野生动物比如兔子、刺猬等能够自由地穿梭其间,而不会被步道所阻隔。
湿地公园不开放夜游项目,记者甚至在公园沿途的路上都没有发现路灯。因为这里秉承“将夜晚还给自然”的保护理念。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以“做好湿地保护和科普宣教”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新生态”品牌。
近年来,同里镇不断加速农文商旅业态提档升级。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与库德士巧克力工坊签约,联手推出DIY巧克力研学项目,不断拓展创新青少年“沉浸式”体验课程,以手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团队提供更加丰富的研学产品。同里湿地公园与帆书(原樊登读书)数字阅读空间签约,为游客打造一个“休息+阅读+就餐”的游园驿站,于林间感受阅读之趣,体验空间所带来的人文艺术之美。
湿地公园内,3座“苹果仓”创意建筑所组成芙蕖餐吧十分吸睛。每个“苹果仓”面积为27平方米,户外还增设了桌椅和天幕。其中,1号和2号仓可提供小火锅、简餐、小食、冰淇淋、鲜榨果汁等轻餐饮服务,3号仓带有户外亲水平台用于满足亲子、聚会等租赁服务。
来自南京的周先生一家欢聚在芙蕖餐吧里,一边享用美味的小火锅,一边欣赏窗外的荷塘风光,尽情享受悠然的夏日时光。“这个餐吧临水而建、造型独特,在这里亲子聚餐感觉很特别,别有一番滋味。”
“芙蕖餐吧自今年端午小长假正式对外营业以来生意火爆,深受游客青睐。”常凯熙告诉记者,今年,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积极打造集科普研学、手工制作、水上运动研学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湿地•芙蕖间,芙蕖餐吧是“澄”浸式悠游同里文旅综合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吴江推进环澄湖片区建设的亮点项目。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与苏州棕榈湾水上研学基地签约,推出皮划艇、浆板、OP帆船等项目,将体育文化融入公园文化,进一步打响江南水乡水上运动文化品牌。
今年,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推出了“园启非凡 画生万象”新春游园会、五一不打烊露营节、“我是什么鸟”自然科普展览、“清明诗会 春在同里”、“探湿地 寻飞羽”长三角观鸟大赛、仲夏欢趣“同”享端午、湿地游园会、“首届小小讲解员”训练营等精品活动,1—7月接待游客共27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超过45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400%。
当前,围绕环澄湖片区建设,同里正全力推进澄湖瞭望塔、拾里·稻香主题田园餐厅等新项目,打造长三角示范区农文旅融合“最美窗口”。
同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责任,牢牢把握澄湖地区协同发展和苏州创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力争将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典范和最“江南文化”的新生态旅游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