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电子书春灌时节,错落有致的果林、连片集中的田地、纵横交错的灌溉水系,一幅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春耕画面在四川普格县红军树村中徐徐呈现。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积极助力帮扶凉山州普格县,为当地建设了红军树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带来了增收“粮”策,推动地方农业种植从传统化管理,向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助力农民百姓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位于大凉山南部的普格县,广阔的地域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光热资源、极大的昼夜温差,为各类南北水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里出产的水果果型端正、色泽艳丽、风味浓郁、品质优良。特色水果既是凉山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区域特色产业,更是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决定在帮扶援建的普格县红军树村建立农文旅融合产业园。项目于2021年8月启动建设,历时12个月于2022年7月完工。产业园占地面积600亩,建设3个种植区,坚持以土地集约、技术生态、系统智能、农旅融合为设计原则,规划300亩枇杷种植区、180亩蜂糖李种植区以及黄金梨、蟠桃等种植区,形成多样性的果树品种,打造“四季鲜果”样板。
土地是林果种植的第一资源。普格县地形以山地山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全面积的70%,山塬占27%,其余只有少量为平原地带。面对有限的平地资源,在产业园建设规划中,坚持不与粮食争地,推动林果业上山上坡,在山地山塬中,利用荒山荒坡土地资源,开展特色林果种植,有效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也助力“退耕还林”和“四荒”开发,防止水土流失。
在山地间种植果林,灌溉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与产出质量的关键。而普格县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全年大部分时间为极度缺水状态。
“这里水资源珍贵,必须用好每一滴水,让每棵植物都能得到充分浇灌,才能保证林果的健康成长。我们全面引入现代化农业种植手段,运用智慧灌溉技术,提高山地林果种植效率。”集团派驻普格县驻村挂职干部、普格县红军树村杜杰全面承担着产业园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
让每滴水都用在作物上。红军树农文旅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配套建设了智慧农业系统,为传统的农业种植赋予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智慧农业,灌溉先行。在大凉山,产业园采用了精准滴灌技术,借助管道系统以及专用设备,将水分送至灌溉地段,缓慢而均匀地滴入作物根部土壤。这种滴灌技术与喷灌相比节水33%,与畦灌相比节水超过80%。
1座蓄水池、21组电磁阀和减压设备、上万米的灌溉管路以及各类传感器,将600多亩山地中的林果植物连成了一张农业物联网。这张网里,输送的不只是水,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各类肥料,通过现代化的水肥系统,将作物所需的养分定时、定量、均匀地输送至每一棵小树苗。
俗语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与肥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在红军树产业园中,公司建立了智能化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由注肥系统、田间管网、田间灌水、监控、气象站、水肥一体化设备、物联网等系统构成,科学控制水肥掺和比重,合理安排水肥浇灌时间,使得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比传统施肥节省肥料50%左右,还能降低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污染,保障了林果作物的健康生长环境。
传统农业靠经验,智慧农业凭数据。在红军树农文旅产业园中,农民只需拿着手机,便可实现给农作物浇水、施肥等操作,从以前的“靠天吃饭”,转变为现代化、便捷可控的农业灌溉方式。依托智能系统,根据产业园的实际情况及当时的降水量及蒸发量,物联网平台自动监测并采集与作物生产相关环境物联网数据,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肥力值、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力、PM2.5、太阳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通过无线信号采集与传输,在云平台系统中部署浇灌指令,在手机端和电脑端随时可操作与查阅进程,无需到田间就能实现浇水施肥。
“有了这套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我们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红军树村一组队长邱华明作为产业园的带头人,聊到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他接着说,“原来我们浇灌600多亩地,要在2天时间完成浇灌作业,需要60人以上的规模。而如今,我一个人操作手机,40个小时就能完成全部种植区的浇灌工作。”
省去繁重的浇灌任务,邱华明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维护设备的运行状况。
通过智能灌溉的引入,不仅为果林实现精准补水,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同时农民下田劳作时间大幅减少,培育了一批善于用现代化技术种植的“新农人”。
产业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一大批科技试验站,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发展“新农人”智慧种地,让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在广袤的田野施展才能,不仅带动了农业转型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第一线转移,也为农田作物增收节水夯实了基础,提高了水果产业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浇灌完成后,要定期做好枝芽修剪。一根主杆、两层侧枝,修剪过程中做到下四枝、上三枝,这样作物才能更好生长。”为了增强“新农人”的种植技术,产业园建立了果树管护线上互动交流平台,四川省农科院陶炼博士作为产业园的定点辅导专家,定期开展在线会诊,与管理人员交流种植工艺,每1至2个月便会前往现场进行指导,为科学种植释疑解惑。
果园生产周期相对漫长,一般为2至3年。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产业园积极推动果园间作,采用“果树+素菜”的种植模式,与各类豆类、菜类作物间套作,不仅有利于果树正常生长,还能合理利用地力、空间和光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蔬菜作物的播种面积、提升粮食产量,也能缩短农业经济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附加值,更能助力水土保持、抑制杂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益,促进产业园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的建立,为当地彝族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产业园坚持以“公司+村集体+农民合作社与农户”的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让更多当地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效益。目前已有206位本村村民以股东身份获得收益,村上每年从产业园收取土地流转租金超过20万元,20多人参与果树管护实现稳定就业,获得月收入1500至2000元。
“我现在主要在园里为树苗除除草、修修枝,劳动强度轻松了很多,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特别感谢国家能源集团对我们村的帮扶,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红军树村村民石以莫有果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打通种产销一体化渠道,产业园还将建立电商物流中心、智能分拣包装产线、特色超市、冷储室等配套项目,同时开展红色旅游、田园观光、水果采摘等项目,通过多元化发展带动产业园增收创效。
汩汩活水,灌溉乡村振兴的广袤山田。在助力普格县产业帮扶的过程中,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坚持打造“科学智能、节水高效、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