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蛮老师国语版“五源河生态塘犹如大自然里的一个‘小剧场’,向人们展示了池塘生态系统重构的初期,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演替,尤其是本土物种与外来物种之间的斗争。”近日,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负责人卢刚介绍,经过对五源河生态塘两年的跟踪观察发现,生态塘的水质优于上游来水将近一个等级,最初引进的30种本地水生植物中有20种存活。其中水菜花等11种本地水生植物在这个“试金池”里崭露锋芒,成为海口湿地生态修复“高手”。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春意盎然。五源河生态塘里有着“水质监测员”之称的水菜花正在盛开,白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清新雅致。而紧邻生态塘的10多亩湿地,却被水浮莲遮盖得严严实实。咫尺之间,两种截然相反的湿地境况,凸显了海口对小微湿地修复的探索成效。
五源河生态塘位于五源河中游河段。2021年3月,海口五源河生态塘小微湿地修复项目动工,在5亩的水塘里通过湿地生境营造和本土水生动植物引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达到提升景观和消减污染的目的。
“生态塘修复策略最初是以沉水植物苦草为主,辅以水菜花、金银莲花、野生稻等30种本土浮水和挺水植物,构成丰富、立体的湿地植物群落。”卢刚说,苦草成为罗非鱼和福寿螺这两种外来入侵动物的“口粮”。同时,外来入侵水生植物也开始发展壮大,挺水植物粉绿狐尾藻占领了岸边,漂浮植物大薸占据了水面。
充分见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后,卢刚和他的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他们通过对大薸、水葫芦和粉绿狐尾藻等入侵植物进行定期清理,对罗非鱼和福寿螺通过定向捕捞控制数量,并投放青鱼和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来控制,以此帮助本土水生植物站稳脚跟。
在2年的“生存大战”中,延药睡莲、刺种荇菜、野慈姑、水筛等本土水生物种惨遭淘汰。卢刚发现,存活下来的其他20种本土水生植物里,水菜花、水角、水烛、石龙尾、金银莲花、黄花蔺、荷花、高葶雨久花、邢氏水蕨、野生稻、野芋等11种本地水生植物生长良好,成为城市湿地环境治理中的“高手”。
随着更多本土水生植物的“崛起”,生态塘呈现出水草繁茂的景象,水面上水菜花盛开,野生稻、水蕨和高葶雨久花逐渐占据水岸地带。“经过2年的试种和观察,我们初步筛选出了水菜花、石龙尾、金银莲花等‘抗罗非鱼’水草,并发现自从投放青鱼以后,福寿螺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卢刚说。
小小生态塘,不仅是开展小微湿地修复的试验地,更能直观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和演替的过程。去年,生态塘水面上还意外出现了大片荷花,短短半年布满水塘,让生态塘成为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等荷叶枯败后,被荷叶覆盖了一整个夏天、处于半休眠状态的水菜花又重获生机,并在整个冬季花繁叶茂。
在人工和自然双重力量的作用下,曾经存在水体富营养化、外来入侵物种泛滥的生态塘打了一个翻身仗。2年多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生态塘里的水质优于上游来水将近一个等级。
“五源河生态塘的水生态修复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这也意味着,海口已初步形成了运用本地水生物种重构小微湿地生境多样性、修复水生态系统的有效路径,为海南城乡湿地水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实践案例。”卢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