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闻小娃“这是鸢尾花,那边是美人蕉、芦竹、再力花……”6月盛夏的中午,郑东新区熊耳河段两岸却凉风阵阵。郑州市民张女士正凭栏远望,指着河道滩地上大丛旺盛的水生植物向身边的老伴儿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张女士退休前是从事园林工作的,她把这片家门口新改造完成的滩地称为“水生植物大观园”。
据了解,这片“大观园”是管养单位郑州红港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红港市政”)今年向市民交上的“新作业”。在熊耳河郑东新区段水面最宽阔的地方,枯水期常常有大片滩地露出。为了美化风景、净化水质、减少蚊虫、改善人居,在郑东新区管委会水务局的主导下,红港市政别出心裁的对河段约2万平方米滩地进行了改造,搭起了一座座宾格石笼,栽种了精心挑选的10余个品种的水生植物。有花有绿有景观,防洪排涝都不误。
据郑州市河长制办公室介绍,熊耳河是郑州市一条历史比较悠久的河流,名字来源于一则典故:传说在明朝时,有个叫熊儿的人,为方便行人,拿出积蓄在郑州城南门外的小河上修建了一座单孔石桥,因此义举,感激不尽的老百姓就把此桥叫作“熊儿桥”,后来连桥下的小河也被叫作了“熊儿河”。清朝初年,郑州的官员根据读音来考证这条小河名称由来时发现,此河在流经城区时弯曲成一道弧线,形状颇像熊的耳朵,于是“熊儿河”又更名为“熊耳河”,桥也因此成了“熊耳桥”,因此两个名字都一直沿用至今。
熊耳河东流汇入东风渠,在郑东新区段的5.1公里中形成了2米深、百米宽的河面,常年蓄水量80~100万立方米,是郑东新区“五湖八河五渠”生态水系的重要河道。水势缓、水面阔,夹岸绿树成荫,高标准建成的熊耳河景观步步皆景,是郑州市民家门口的“世外桃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20年是郑州市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为了不误春时,红港市政在疫情前已经完成了滩地的整理工作,二、三月份及时春播,种下了10余种水生植物,并不间断进行监测管养,目前各种植物长势喜人,沿岸景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据红港市政水务管理项目部副经理翟长风介绍,日常的河道的管养工作包括河道(主河道、滩地)水面漂浮物打捞、河岸(马道、护坡、挡墙)保洁、沿河景观环卫设施的维护维修、河道淤泥清运及安全巡防工作等内容,滩地景观改造完成后,工人们还会对植物丛中的野草进行及时清除,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有些水生植物是从南方引进的,在郑州生活的也很好,预计11月份左右会枯萎,届时工人们将会进行清理,来年不用重新播种,又会生发新芽。在郑东新区金水河等河道,也有近3000㎡的滩地已完成改造提升,堪称“淤地变风景”的神来之笔。
“风景好绿化好,挨水有阴凉”。每年5到10月,都是水系管养工作最警觉的时候。红港市政在郑东新区负责有“四河一渠”(金水河、东风渠、熊耳河、七里河、潮河)的管养任务,为做好防溺亡工作,红港市政在河流沿岸每隔50米树立一个警示牌和救生装置,河道安保有序巡逻,同时召开防溺水专题教育工作会,走进校园、社区、河道沿线等地方,开展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宣传……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河道鸢尾盛开,蜂蝶飞舞;夹岸绿柳如荫,凉风徐徐。一处景观小品,百分民生精心。在郑州市深化“双改”工作的进行时,熊耳河等河道滩地景观的改造工作为市民呈上了一份幸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