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勇者的传说sf不知是挽尊,还是凯子哥真情实感地觉得观众无法理解他电影所表达的内涵,如今17年过去了,提起《无极》,观众还是认为它是烂片界的扛鼎之作。
其实多少也是能理解陈凯歌说的,毕竟有很多影视作品生不逢时,播出时不被认可,而时间却为它们正名,经过大浪淘沙,最终实现口碑的翻盘。
今天就来唠一唠,那些刚播出/上映时被群嘲,多年后被观众重新解读并奉为神片的影视作品。
经典是真的经典,但是在当时也是真的被骂惨了,票房更是惨不忍睹,连投资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在筹拍这部电影时是能看出周星驰和刘镇伟的野心的,合作方选的是当时鼎鼎有名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像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金牌摄像潘恒生,配乐是国内顶级影视配乐大师赵季平。
这部作品在拍摄时就很不被看好,剧情和人物魔改就不说了,因为是合拍片,那时候粤语也不是很普及,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语言沟通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更难克服的是,内地正统演员无法理解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他们的表演方式无法达到周星驰的要求的那个点。
赵季平配乐全程充满痛苦,无奈下他找来了片子的主题曲《一生所爱》寻找灵感,抛开莫名其妙的剧本,按照自己的理解创作了《芦苇荡》。
哪怕是神来之笔,赵季平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很不满意,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他宁愿一分钱都不要,也要求上映时不要在片子里署上自己的名字。
这足见连当时的创作团队都没有信心,果不其然片子在香港上映后骂声一片,第一部《大线万,隔一个月上映的第二部《大线万,加起来都没投资成本高。
内地上映时更是撞档《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番区》和《狮子王》等口碑佳作,票房惨淡,院线为了不赔钱,只能将之早早撤档。
直到两年后,《大话西游》以碟片的形式在北影放映,一下子在学生群体间火了起来,并对这部片子形成高度认同,进而有了后来的解构、后现代主义和无厘头的分析。
相比于《大话西游》的票房惨淡,《西游记后传》播出后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属于热度和差评齐飞。
会MMA格斗的齐天大圣、智商和武力值都在线的唐僧、有七情六欲谈了几段恋爱的佛祖、法力无边的终极大boss无天……都颠覆了人们对原著中根深蒂固的人物形象。
再加上主角孙悟空被吐槽是面瘫式演技,重复的剧情实在是过多,综合各种槽点之下,当时这部热播剧豆瓣评分仅仅3.9。
因为难得一见的离奇审美,尤其是武打动作和特效实在过于搞笑,导致多年后有UP主将剧中片段做成了鬼畜,这部剧也成为鬼畜的始祖又重新火了起来。
它不光延续了经典,还在经典之外进行创新,构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并且它的世界观完全是合理且能够自洽的。
当初最让人诟病的人物设定,重新审视后也完全没有毛病,尤其是大boss无天,也是个魅力十足的反派。
这部剧因为鬼畜再度引发网友讨论时,饰演孙悟空且参与制作的曹荣曾出来解释过,之所以出现很多重复的动作和剧情,是因为剧本篇幅太短,做不到剧本的要求,只能通过加戏和导演的手法去补漏,达到30集的长度。
值得一提的是,编剧是著名编剧钱雁秋,就是《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编剧兼导演,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西游记后传》带着破案的风格。
哪怕是画面和特效再渣,剧本扎实才是关键,哪怕当时被群嘲,时间也会为它正名,正如主题曲里唱的:“天降我在天地之间,总有故事让后人看。”
《我的团长我的团》堪称国产战争题材片的天花板,口碑炸裂,豆瓣评分9.5,被不少人奉为神剧。
然而2009年刚开播那会儿,却被喷得体无完肤,浙江卫视甚至在播出30集后就把它掐了。
它最大的槽点就是看不懂,剧情晦涩,云里雾里听不懂的台词,大段大段的台词仿佛在朗诵。
它既没有其它抗战剧的扣人心弦,也没有打胜仗的酣畅淋漓,更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它展现给观众的是战争残酷和真实的一面,几乎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人们难以面对的悲壮和惨痛的记忆。
这群士兵们也不是不惧生死,义薄云天的正义形象,而是一群绝望无助的散兵游勇。
动不动就来一段阴沉的画面,再配上晦涩难懂的台词,观众表示不理解也看不懂,看得让人觉得心里憋了一股气。
这种悲剧基调的剧,就注定了它难以成为同抗战题材片《亮剑》一样的现象级爆剧。
当时对这部剧的吐槽主要集中在这几点,画面阴沉、台词晦涩、节奏慢、有悖历史、还有模仿美剧的嫌疑。
这部剧所体现出的历史厚度与深度、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最终让时间为它正名,实现了口碑的逆转。
是的,你没有看错,火了十年的《甄嬛传》也曾经评分很低,还没开播就被书粉打了2.7分,开播后的收视率也并不高。
当初选角和定妆照出来后,网上基本是一片骂声,直到开播了一段时间依然有书粉在骂。
原著是架空历史,在书粉的想象中,背景更偏向于古色古风的汉朝背景,主角们俊男美女,身着华丽的汉风古装,没想到改编后竟将背景设定在清朝,主角们穿的清装看起来一点都不华美。
尤其是女主角孙俪的一段片花发出来后,遭来恶评一片,说她又老又丑不配演甄嬛。
男主陈建斌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原著中的男主角是盛世美男,陈建斌跟美男沾不上边。
没想到随着剧的热播,评分一路扶摇直上,电视剧改编拔高了小说的立意,展现了一众困在深宫中的女性群像的人性和爱恨嗔痴。
扎实的剧本、精良的制作、演员演技能打,让《甄嬛传》获得了9.4的高分,但这部剧传递出来的“以恶抗恶”“以坏比坏”的价值观却屡屡遭受《人民日报》的批评。
《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里还拿了《大长今》和《甄嬛传》做了比较,指出《大长今》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
“以恶抗恶”、“以坏比坏”这样的影视作品多了会潜移默化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尽管批评声不断,但是《甄嬛传》过了十年却依然长盛不衰,并且展现出了超强的长尾效应,每年都有人入坑,其火热程度甚至衍生出了一门“甄学”,网上关于《甄嬛传》的讨论和二次创作也都相当丰富。
张纪中并不是本剧的导演,而是制片人,当年金庸先生看过央视版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说如果内地的导演能将他的作品拍得像这两部一样好,他愿意一元转让版权。
张纪中刚好是这两部剧的制片人,于是他主动写信给金庸,金庸让他随便挑选自己的作品,张纪中便选了《笑傲江湖》。
然而一经开播便引来一片骂声,最大的争议点主要是集中在不尊重原著,把原著中浪子形象的令狐冲拍得太正经、任盈盈的扮演者许晴年纪太大显老气、青城派的余沧海融入了四川变脸技艺、东方不败的造型也增加了戏曲的元素等。
金庸本人看过后更是表达了诸多的不满,觉得编剧改编的内容过大,并且改得不精彩。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视剧评分却慢慢涨到了8.4分,尤其是看了其他乱七八糟的金庸翻拍剧后,才发觉这部剧真是良心剧。
作为内地翻拍的第一部金庸武侠剧,这部剧从制作、选角、配乐到道具的选用、风景的选取都是非常的考究。
尤其是选景大气磅礴,真山真水地展现江湖的面貌,这一点比TVB版的假布景效果好得多,即便当时恶评如潮,但是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是承认的。
而且客观来说,张纪中版《笑傲江湖》相比其他版本,甚至是TVB版的要忠于原著。
至于融入四川变脸的元素,算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创新,当时观众觉得是非常尴尬的存在,而在很多观众看来算是一个亮点。
作为《东邪西毒》的姊妹篇,《东成西就》原本不是计划中的要拍摄的影片,而是王家卫临时拉来刘镇伟救急拍的。
王家卫当时找来了香港最有名气的演员来拍《东邪西毒》,比如张国荣、梁朝伟、张曼玉、林青霞、梁家辉、王祖贤、刘嘉玲等。
但众所周知,王家卫是出了名的慢,边写剧本边拍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是连剧本都没有。
《东邪西毒》定的是春节档,但拍摄时间过长,费用超支不说,还迟迟交不出作品,顶不住投资方压力的王家卫只好找来擅长拍喜剧的刘镇伟救急。
时间紧任务重,王家卫和刘镇伟用了4天写完了剧本大纲,没有具体台词,全靠演员自我发挥。
于是这帮演员上午拍《东成西就》集体发疯,放飞自我,下午拍《东邪西毒》愁容满面,抑郁寡欢。
它当时被骂烂的原因是,无厘头和夸张的剧情,演员浮夸的演技和台词都让观众不明所以,毫无内涵可言,纯属搞笑。
过话说回来,能看到那么多的大牌明星汇集在一部搞笑片集体放飞自我发癫,也实属难得。
况且影片是真的很搞笑,即便是真没有什么内涵,却能做到看了让人捧腹大笑,达到了喜剧电影的标准,口碑翻转也是情理之中。
《青蛇》当年差一点被归结到“年度十大烂片”之中,或许是因为当时的片子太能打,导致了《青蛇》的光环被掩盖。
主要原因是剧情不受当时的电影市场喜欢,当时流行的是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片和警匪片,《青蛇》改编的剧情很魔幻,结局还是个悲剧,呈现出来的氛围颇有情色片的意味。
片中的两位男主角还是新人没有号召力,光凭王祖贤和张曼玉也很难打得过全明星阵容,票房和口碑双双扑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闪耀出了它的光芒,张曼玉和王祖贤扮演的青蛇白蛇,更是成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当戛纳电影节宣布金棕榈的得主是《低俗小说》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震惊的。
在当时的观众看来,《低俗小说》叙事逻辑混乱,内容毫无深度可言,但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却打败了电影哲学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昆汀开创了新的电影叙事模式,打碎故事的整体性,以环形多角度碎片化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每个故事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
《银翼杀手》上映时恶评如潮,口碑和票房双失利,导演是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科特,主角是巨星哈里森福特,这样的组合拍出来的片子却远远达不到观众心中的预期,观众失望在所难免。
这部片子在当时失败的最根本探讨人工智能威胁的主题太过超前,而四十年前人类都还没有迎来弱人工智能的时代。
当时流行的科幻片是《星球大战》和《E.T.外星人》这种通俗易懂的类型,观众无法理解《银翼杀手》超前的主题,更无法理解片中体现的赛博朋克和暗黑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多的认知,《银翼杀手》才逐渐被大众认可,无数观众都被创作者超前的意识所折服。
《银翼杀手》也成为了继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之后的又一部上乘科幻片佳作。
徐克的另一部作品《蜀山传》也曾经被骂烂片,如今评分正在慢慢上升;张艺谋的《英雄》当年的恶评不少,现在口碑也有扭转的态势。
回看这些作品,它们大多都有共同点,比如有的立意太过超前,或者立意太高,观众认知暂时无法理解;或者某一方做到了极致,比如对《西游记》的解构;再或者是开天辟地,创建新的电影叙述结构……
它们当时可能没有办法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但因为内容足够硬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是金子总会发光,或许现在某部看起来一般般的电影,在未来会有新的解读,实现口碑翻身也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