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72手电筒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即是传统的端午节,“端”即“初”之意,“午”为地支之一,农历五月地支属“午”或称“马月”,故名“端午”,又称端阳、端五、重五、天中或菖蒲节。
在多姿多彩的端午习俗中,有不少是与花草植物有关的,譬如悬蒲插艾、包粽簪榴、射柳斗草……而“天中五瑞”即端午节的五种祥瑞花草(菖蒲、艾蒿、石榴、大蒜、龙船花),可驱除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之害。
菖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有水菖蒲、石菖蒲和钱蒲(细叶石菖蒲)之分。其中水菖蒲株型较为高大,叶丛挺立似剑,且常近水而生,故有“水剑”之称。此外,兰、菊、水仙、菖蒲,还有“花草四雅”之称,前三位无不以花型、花色或花香而著称,而菖蒲虽“屈居末席”,却是唯一“主要看气质”的雅草。端午节门悬蒲叶,饮蒲根雄黄酒,相传可避瘟除邪。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另有多种植物也包含了“菖蒲”或与菖蒲相近的名字,却与端午菖蒲并无干系。譬如黄菖蒲和花菖蒲,它们虽然在无花之时叶形酷似菖蒲,但它们都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
艾蒿,别名艾叶、艾草、蒿子、灸草、草蓬、艾蓬、香艾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艾叶多皱缩,质地柔软,气味清香。我国自古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节日的重要内容,将艾叶、艾根做成老虎的样子,插于门楣或悬于中堂辟邪。明代《山堂肆考》中记载:“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
春季嫩叶可作蔬菜或馄饨馅,鲜叶捣汁又是清明节食品“青团”的纯天然染色剂兼香料。不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宜随意食用和入药。
石榴,别名安石榴、丹若、若榴、山力叶、天浆。花有红、黄、粉、白等色,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大系统。石榴在我国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古代造桥时,常在石料粘合剂中掺入石榴籽粒,以使石桥更加坚固耐久(石榴谐音“石留”)。在我国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都要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求平安富贵。
石榴花的根皮、茎皮和果皮含石榴碱,且有驱虫、杀虫效果,加之艳红的石榴花恰好在农历五月盛开,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五瑞”之一。
大蒜,别名胡蒜、蒜头、独蒜,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早在5000年前,巴比伦人已开始用大蒜治病;公元前1500年,埃及古药典记载有22种用大蒜治病的药方;2100年前,罗马人远征欧非大陆时天气酷热,瘟疫流行,凯撒大帝命令士兵每天服1头大蒜以增强抵抗力,在当时对方士兵大面积感染的情况下,本方士兵安然无恙,最终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便建立了当时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直至二战时期,大蒜仍被认为是“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用于治疗受伤的士兵。在我国,大蒜入药首见于南朝《名医别录》,民间也有吃大蒜可以避“五毒”之说,有益健康。
故此,在端午节时大蒜附于菖蒲之上,悬于门外,可同收辟邪驱瘟之效用。蒜头的气味辛烈,平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华中、华东一带至今还有端午节早饭吃大蒜和鸡蛋的习俗。俗话说大蒜“百利一害”,这“一害”指的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口气”,从中可见其功效之卓著了。
龙船花,又名山丹、仙丹、百日红、水绣球,为茜草科龙船花属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其名字的由来是古代端午节参加龙舟竞技的老百姓为了平安顺利,就把这种花插在龙船上,久而久之,这种花就被称为龙船花了。
龙船花于17世纪经英国引种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国,1980年代开始从欧美引进杂交新品种,使我国龙船花的栽培品种更加丰富。原种龙船花开红色或黄色花,园艺品种有白、粉、橙以及双色。龙船花植株低矮,花叶秀美,适宜庭院栽植或盆栽观赏。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