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之契约者同人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绘就开阳县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记者走进南江乡新隆村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看到铁皮石斛如同翠绿的精灵依附在苍劲的松树干上,修长的枝条在寒风中挺立,透出顽强的生命力。
新隆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比较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我们在农工党的帮扶下,种了30余亩铁皮石斛,在下周就可以采摘了。预计今年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50余人发展。
陈友军介绍,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是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项目之一。在农工党贵州省委、贵阳市委支持下,该村2023年5月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村民通过种植铁皮石斛或在基地务工增收,目前已累计发放10万余元务工费。
铁皮石斛是新隆村借“林”发力,促进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积极尝试。无独有偶,2024年5月,农工党贵阳市委牵线贵阳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帮助南江乡南江村建设黄精示范种植项目,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发展林下经济。
在开阳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牵线搭桥下,农工党贵阳市委给南江村捐助了6万株黄精苗,我们在村集体林场试种了十余亩黄精,从而盘活了“四块地”。黄精苗是三年一期,三年后的年产值可达到每亩18000元左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新隆村的铁皮石斛、南江村的黄精,南江乡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等发展模式,以中药材种植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走进南江乡苗寨村,漂亮的民居错落有致,乡间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的菜地种满蔬菜,目之所及皆是绿意葱茏、生机盎然。
村民班中平说,这都得益于近年来开展的农村“五治”工作。特别是南江乡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以前没做污水池的时候,污水绝大部分都是直接排到沟里面。现在我们的生活污水和平常洗菜等厨房用水,全部都可以转化到污水池里面去,经过沉淀后,水质都变得很清澈。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南江。南江乡依托农工党贵州省委、贵阳市委协调的60万元资金,紧抓“关键小事”,开展“无动力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建设,共在3个村民组建成18套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净化后还田还土的综合利用,让曾经的“污水”变成“清水”“废水”变成“肥水”,污水处理池也变身为“小菜园”,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向“美”而行,擦亮和美乡村靓丽底色。
产业渐次兴旺,环境更加宜居,南江乡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2022年7月,由农工党贵州省委、贵阳市委联合打造的“南江乡村振兴基地”,被列为“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成为贵阳市首个派中央社会服务基地,为该乡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振兴路凝聚力量,推动开阳县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基地成立以来,南江乡依托农工党贵州省委、贵阳市委两级提供的资金、资源支持,围绕“健康南江、文化南江、生态南江、富美南江”,实施了十余个项目:引导农工党员企业落户,精准帮扶乡卫生院建设、援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提升农村“五治”小广场,捐建特色音乐班、组织中小学生全覆盖义务体检,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园,推进石斛、黄精、菊花、药牡丹等中药材种植和竹稻等特色产业发展……全方位、多渠道推动当地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开阳县将积极促进南江乡与农工党贵州省委、贵阳市委的有效连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惠农助农实践中建好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为开阳县实施乡村振兴贡献党派力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将满满获得感、稳稳幸福感送到广大群众“家门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