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鱼一箱肉近年来,肥城市桃园镇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在做好各项文化基础工作的同时,用好三种资源,丰富文化供给,让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放大优势资源。作为肥城桃的主产区,境内1万余亩桃园在标准化和科技化的加持下,桃园镇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由此延伸的桃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利用万亩桃园文明实践展示片区,在核心村营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集中展示桃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规划建设集产业、内涵、民俗、桃木产业于一体的桃文化展馆。在北台村“桃+山货”产业联盟,利用综合展销示范园,以“花”为媒,从赏花、卖桃到体验文化,通过桃标本博物馆、直播基地等功能区打造的“桃文化”产业链条,丰富了桃文化载体,也带动起周边乡村共富。
挖掘乡贤资源。实施123模式扩大全镇乡贤人才双向奔赴的“朋友圈”。描摹一位名人,东里三村作为世界著名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故里,积极对上争取职能部门,布局环境科普示范基地、文明实践展示片区、研学基地等,不断放大名人效应。培育两支队伍,集中全镇文艺爱好者组建两队艺术团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在全镇广泛开展送戏下乡、三大赛事、全民健身等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实现三方联动,通过政府牵头、村级发动、乡贤参与,助力本地文化传承。涝洼村志、屯头村志出版,连续两年的村歌展演,均得益于在外乡贤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盘活闲置资源。社会化运作实施艺术融入乡村建设工程,在黑牛山村旅游度假村,以村民的闲置老房和大好山水为媒介,景区变废旧房为文创房,山林体验项目为打卡点,各诗词学会定点团建创作,各高校每年定期输送艺术生前来交流研学。位于屯头村的村史馆,上下两层的老村委院内,几十年前的地契、农耕用具等老物件依次陈列,既集中展示了本村历史变迁、乡贤名人、风土人情等,又延续了乡村文脉。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下一步,桃园镇将统筹谋划、整体布局,用文化纽带团结和凝聚群众,在万千气象的文化繁荣发展路上继续耕耘前行,不断绘就桃园文化建设美好蓝图。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热线电话:。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多器官衰竭!福州雷先生被送医抢救!一查竟是因为维生素B1缺乏并发症中的脚气病
柯文哲起诉书出现11次“疑似”、68次“可能”,陈凤馨:司法自毁莫过于此
妹子跳远因“胸太大”错失第一!比赛动图流出:老司机纷纷吐槽重心不稳怎么跳!
百元入门机性价比天花板!499元的Redmi 14C爆火 全版本卖断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