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乖社区8月27日,为期3天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落下帷幕。作为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国际论坛,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全球范围内凝聚防沙治沙共识、促进防沙治沙交流合作。
这3天,实地观摩、现场交流、互学互鉴,创造绿色奇迹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技术,又一次赢得了国际赞誉,让同样遭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路径。
“库布其模式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典范,表明我们可以逆转土地退化,同时还可以创造财富,创造绿色的机会,还可以带来其他的社会经济效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副执行秘书安德丽娅·梅萨·穆里罗在开幕致辞中说。
这3天,深入探讨,分享经验,碰撞智慧,3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沙尘暴防治与科学治沙”“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新-转让-共享,用知识和技术促进生态修复”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引发了大家对荒漠化治理紧迫性的思考,也达成一致共识: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健康和安全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荒漠化、干旱及其引发的沙尘灾害天气,以科技引领治沙,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荒漠造福人类。
当前,沙漠占据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的人口生存和发展。可以说,荒漠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防治荒漠化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今年6月,习考察内蒙古时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
“沙尘暴没有国界,与此相关的沙尘源、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是人类的共同威胁和共同敌人,起源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可以波及欧洲,东北亚的沙尘暴直接影响蒙古国、中国,也会顺风向东,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北太平洋地区。”在8月26日下午进行的沙尘暴防治与科学治沙主旨论坛上,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刘东生如此分析沙尘暴的影响和危害。
他认为,基于荒漠化问题的全球性,荒漠化防治不能各管一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树立科技创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研发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实施生态、产业并举,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共享共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虽然荒漠治理过程中存在着重重困难,但通过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可以改造荒漠、利用荒漠,进而实现荒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召明认为,每个地区长什么植物是由土地决定的。荒漠化修复需要科技、更需要解决乡土植物的问题,包括植物的配比和繁育。蒙草在呼和浩特建设的种质资源库里保存种质资源6万份,为荒漠化、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原种。
“荒漠化治理要突破4个瓶颈,分别是制度、资金、技术和水源。”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库布其治沙带头人王文彪说,库布其沙漠由“死亡之海”变成绿洲,变成一个绿色经济体,就是因为突破了这些瓶颈。从中央到地方,治理荒漠化的制度、政策和决心一以贯之,同时鼓励引进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突破资金、技术、水源问题,成为库布其沙漠成功治理的重要基础。
“库布其沙漠治理实践表明,治沙富沙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荒漠化的可持续治理,荒漠才能造福人类。”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说。他推荐发展沙地中药材促进西部生态建设。他说,甘草、黄芪、肉苁蓉等中药材是沙漠中重要的植物,既可以改善沙漠生态,同时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在双碳背景下,光伏治沙成为热点,把中药材的种植和光伏结合起来,将实现双重、双倍的效益。
“防沙治沙与荒漠光伏产业融合前景广阔,光伏本身可以实现治沙,同时光伏效益还可以反哺治沙。希望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的模式能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得到应用,为打赢阻击战提供科学的方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鑫说。
3天的论坛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签署《关于建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为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并正式启动首批“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合作项目。同时,本届论坛形成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是实现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技术的创新及转让和知识共享对促进生态修复至关重要等6大共识。
论坛闭幕了,参与论坛的嘉宾们会将交流中形成的荒漠化防治的共识、理念、智慧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家携手行动,让荒漠造福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