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摄影培训学校“这个竹自行车好别致!”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南京林业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竹自行车”吸引了众人眼球。
用竹子代替塑料,你听说过吗?去年11月,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今年,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等行动目标。那么,我们距离真正的“以竹代塑”还有多远?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除了竹席、毛笔,你遇到过什么“竹”产品?“今年夏天,我带儿子出去旅游,在一家民宿里看到了竹牙刷、竹梳子。”“我还在网上买了竹制手提袋,雅致!”……采访中,记者发现,新型竹产品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竹子如何替代塑料?南京林业大学竹业研究院刘国华教授告诉记者,竹片可以做锅碗瓢盆,也可以用来编织各种精美工艺品;通过超声波分离技术等方式制成的竹纤维丝,可以代替聚丙烯等塑料原料做成床垫、汽车空调滤芯;竹片粉碎、磨浆后,经过灌注等处理,还可以摇身变成一次性纸杯、餐巾纸……
在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竹自行车成了“显眼包”,说明大家对竹产品很认可也很期待。“用竹子制作的自行车车架,比一般金属材质制造的车架少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刘国华介绍,竹材质自行车不仅低碳环保,还具有较强的减震性,实用性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产品,目前我国的竹制品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建筑材料中。“以竹代塑”产品用途已覆盖从民用到工业的各个领域。
竹子是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很早就进入了科研人员的“法眼”。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竹子“小材大用”,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创新,开创了竹材利用研究新思路,提出并实践了竹材利用的新方法。南京林业大学竹业研究院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团队。
南林大自1953年开始开展竹林生态系统科学经营研究,制定我国首个《毛竹林丰产技术》林业行业标准。在竹材科学与工程、竹木复合结构、竹源食品精深加工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还协助地方建造竹类植物专类公园58个,设计打造竹景观小镇10余个。他们率先攻克竹材加工利用工业化的世界难题,让国内丰富的竹子从传统的“牙签”“筷子”“竹席”制作走上了车厢、竹地板、集装箱底板、清水混凝土模板等工业化生产的康庄大道。为了响应国家“以竹代塑”的号召,推进“双碳”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今年5月份,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竹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专门成立了竹业研究院。
“发明一种技术,可以一次性将竹条软化、胶合、干燥和360o圆弧弯曲无损定型,实现竹质弯曲构件的免钉装配,提高了竹质弯曲制品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水平。采用内外侧同时分段加热的方式,使组合竹条受热更加均匀,减少了裂痕、开胶等。通过调整动加热模具的形状、尺寸、弧度,可实现多层竹单板的胶接弯曲,增加弯曲件的操作厚度和多种弧度、形状的竹材弯曲定型。”刘国华向记者介绍,这一技术助力着曲竹家居产品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前景广阔。
“竹牙刷柄超声防霉及蜡质化防护技术”“竹纤维自结合成型技术”“竹质活性炭绿色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开发”……每一项科技创新背后是无数次攻坚克难,而骄傲就是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减少使用塑料品,减少环境污染,国家想了很多办法,代替塑料的还有纸制品、木制品等等。那么,这次我国为何相中竹子,在国家层面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方案?
“竹子具有生产周期短、易更新等特点。”南京林业大学专家介绍,全球竹类植物有70多属,1600多种;中国竹类植物有39属,837种。中国是世界上竹林面积最大和竹材产量最高的国家。全国有竹林面积75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3%左右,其中毛竹林527.7万公顷,约占我国竹林面积的70%。“我国竹资源丰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其成为塑料的替代品,既可以‘青’山,还可以把‘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育才教授介绍,竹子还有很大的韧性,可以做成竹浆纤维,甚至可以纺丝和做成各种形态的制品。
沈育才告诉记者,在限塑令出台后,在很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次性或短使用周期的产品,如食品包装薄膜和盒子、餐饮的刀叉勺和吸管、购物袋、农业用地膜等,有很多生物降解材料替代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的应用,这主要从生物降解属性的角度出发。
“这些替代方面,能否广泛被商业化应用,材料成本是重要影响因素。”沈育才说,在一些应用场景如餐盘、吸管,有用纸代替,甚至也有商品化的用甘蔗渣或竹浆纤维做成餐盘的案例,这些纸制品虽然比大部分生物降解塑料要便宜,但比传统不可降解塑料要贵,纸制品用于吸管在口感和硬度、耐水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刘国华表示,实现“以竹代塑”还需更多政策支持。除产业培育、加大宣传,加大政策支持更为重要。地方可将符合条件的竹林培育,纳入中央财政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政策支持范围。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以竹代塑”产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