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网回报qdcaijing背诵,这到也是无可厚非,首先得把诗囫囵吞枣记下来,该用到时脱口而出,目的是好的,关键方法还是有问题,咱们学古诗都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比如:
比较容易背诵,甚至可以做到倒背如流,背熟了又能如何?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这诗未必能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意思,就这首诗而言,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讲的,会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呢,古人好无聊,这诗也太简单。
老师讲解,一般的语文老师都是泛泛而解,学习好的早就理解,学习差的也听不进去,就这样稀里糊涂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如果上了大学与中文没有什么关系,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的话,此生与诗无缘,大脑里也只留下“床前明月光”。
在中学时,我们班文老师生请假,隔壁班的老师代课,就这一节课几乎让我们所以同学都记忆犹新,到现在为此,同学聚会都还记得那一节课,如同都德的《最后一课》那样让小弗郞士终生难忘一样。
那一节课学习的是《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写的现代诗,在上中学时并不喜欢现代诗,尽管换了一个语文老师,却打不起精神,因为诗不长,首先,老师给我们朗读了一遍,一开口,就把我们吸引住,这太有激情了,可以用手舞足蹈来形容,以抑扬顿挫的语调一语一语地在读,当读到:
手往窗外一指,头一歪,全班人目光都被引向了窗外,接下来的课就好上了,每个同学都已经接受了这位老师。无论从诗词意、背景都了然于心,因此下课以后,同学们还饶有兴趣的模仿老师的语调,朗诵着:“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这一堂语文成了全班同学共同的记忆。
而我在网上看过戴建业老师讲解古诗的视频,我的天啦,太有激情了,比曾经隔壁班的语文老师还有激情。讲解古诗如数家珍般的倒了出来,中间没有点迟疑的停顿,各种故事和典故信手拈来,最关键他不是遵守过于书面化的原文解释,而是非常幽默且极为接地气,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时而启发你的思想,非常过瘾,戴建业总说“我写的比我讲的更有趣!”,当时就在想能不能买到这么一本书,重新读一下,弥补学生时期古诗的空白。
在长假期间买了一本戴老师的《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读完大呼过瘾。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魅力,把无字之书和有字之书相结合,戴老师的书真的一秒钟把我吸引了。
在这本书中,戴老师不仅将唐诗视频课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理,还增加新的内容和知识点,包含了戴老师对唐代经典诗词的赏析,以及对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各自人生轨迹做成桥段进行讲解。比如把李白和杜甫碰面,比喻成“双日当空”, 这个桥段就非常有趣,在此之前,估计也没有人这么说过。
那是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碰上了,最开始是闻一多先生把李杜的碰面比喻成“太阳与月亮”的相约,延续了几十年,大家也都认可,这没什么不妥,戴老师却语出惊人。
细究起来,这个比喻会引起争议,或者抬杠:首先,李白与杜杜甫人,哪个才是太阳?哪个只是月亮?通常的认识是太阳比月亮厉害。 如果太阳和月亮“碰头”,如果遇上杠精,就会说太阳和月亮连成一条直线,就会出现日食或月食,天象就是一片天昏地暗。两个太阳则没有这么个梗,曾经天上还有九个太阳呢。 而事实上,李白与杜甫的碰头,正是中国的诗坛上光芒万丈之时:“盛唐气象”。可见,李白与杜甫会面于洛阳,不仅不是是诗坛上的太阳和月亮发生日食或月食,而是诗坛天空双日齐晖。
可以想象读完这一段之后,再不熟悉诗坛的人,也知道李白、杜甫的诗坛的位置,以及他们之间碰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也会我自然的去遐想,为什么伟大的诗人出现在唐朝?为什么李白、杜甫能成为最为耀眼的明星?只要有这样的想法,对学习、研究中国古诗来说就好办了。你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逐渐告别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可能通过李白和杜甫生活的年代来看,道理逐渐明了,他们命太好,生活在一个“开元盛世”的年代,因为唐代大多数诗歌也产生天才这个年代,即唐玄宗开元初至天宝末,历时四五十年时间。
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兼备矣。”,因此后来的人们啊,通常把“开元十五年后”作为盛唐诗歌繁荣的最高点。
在个期间的诗人和创作的唐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其他时期无法相比的。这个时期群星璀璨,因为除了李杜之外,还有: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崔灏、王翰、……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原价48,活动价33.9,喜欢古诗的朋友,或家有学童的家长,不要放过这么好和一个机会,33.9也就一斤多的猪肉,换来孩子对诗喜爱,也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哦!下手的时候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