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高 心寥寥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竹产业这个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绿色产业迎来了新机遇。本文阐述了湖南省桃江县竹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桃江县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竹产业的内在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外在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方式、融资渠道、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桃江县竹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意义并非是要在2060年前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碳源和碳汇新的平衡。
“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在未来规划上有统一部署,还需要各个行业、企业、个人等多个维度的协调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促进化石能源等传统高耗能以及钢铁、水泥等高污染产业低碳转型,同时也要扶植和培育新能源、低碳排放的绿色产业发展。其中竹产业作为重要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生态功能。
桃江县素有“楠竹之乡”的美誉,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历史悠久,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桃江县将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富民强县主导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桃江竹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增长点,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一方面竹林碳汇交易给企业以及中小农户的资金贷款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有利于当地竹林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从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力求实现在生产、仓储以及销售过程中实现高效运转和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
桃江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竹林面积居全国县级第3位,湖南省第1位。目前全县有竹林面积7.67万hm2,绝大部分为毛竹林,立竹2.56亿株,竹林面积在6 667 hm2(10万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5 333 hm2(8万亩)以上的乡镇有3个。全县15个乡镇和6个国营场圃所均有竹林分布,其中资江两侧是全县竹林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依靠丰富的竹资源禀赋,桃江县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桃江县年产竹材3 700万根,2021年实现竹业产值133.15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占比6.79%、80.02%和13.19%。其中,竹资源培育产值9.04亿元、竹加工业收入106.55亿元、竹林旅游及其他收入17.56亿元。目前,桃江县涉竹加工企业共有245家(其中竹笋加工企业30家),已培育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竹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竹集成材、重组材、户外防腐竹材、竹地板、竹胶板、竹凉席、竹筷、竹签、竹新型燃料、竹炭、笋干等的生产;从业人员约有15万人,主要集中在一产种植业,2020年人均收入达3 800元。在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省级竹产业特色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2.20 km2,园区内已集聚规模以上关联企业47家。
在桃江县竹产业特色园区内,集聚了上、中、下游规模以上关联企业47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依托省级园区桃江经济开发区,以“国家(桃江)楠竹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构建了“一园五区”的发展布局。目前,依托产业园区完整的工业门类,基本实现了从竹笋、竹梢、竹竿、竹枝到竹篼的全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竹榍可以制作成生物质燃料供应锅炉燃烧,且燃烧产物不含硫等空气污染物;或者用于制作环保活性炭。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竹产业园可促进资源生产和加工利用的联合,提高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势资源合理整合,提升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园区内的企业由于所处产业链的环节不同可以互为买卖双方,从而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原材料成本、交流成本、运输成本等;通过产业园区内的同行企业的技术交流有助于竹产业制作科技的磨合和进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利用园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桃江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北、资江中下游,是环洞庭湖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属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拓展辐射区,交通便利,高速与铁路系统四通八达,水路运输依托500 t级码头经资江可入洞庭湖。地形以为丘陵和低山为主。林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小部分为山地黄壤,适合竹林生长。经合理经营,桃江县的竹林预计每年可采伐毛竹4 000万株以上。
竹子生长快,成熟早,一次造林,永续利用,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竹子有上万种用途,用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竹子是森林资源中固碳能力最强的植物之一。研究表明,毛竹年固碳量为5.09 t/hm2,是杉木林的1.46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同时竹产品及其使用可以长期封存碳,具有碳排放滞后效应,延缓碳排放;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测算,每生产1 kg户外重组竹就能吸收0.11 kg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通过不断完善制作工艺、突破关键技术以及更加规范化的生产,可以实现储存更多的碳;同时延长产品寿命,增加产品碳封存时间。随着各国颁布实施禁塑令,也为竹产业带来创新无限的商机,桃江县竹产业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和开发引入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开发和生产“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竹制品,将从传统的简单、低附加值加工逐渐向高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已开发出的高性能竹重组材料具有更高的物理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矿物性建筑材料,且成本更低,更符合绿色发展趋势,未来可以替代混凝土、钢筋等能源密集型产品,应用前景广阔。竹材也可以制作成无污染的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石油等传统高污染化石能源,可直接减少工业及能源部门的碳排放,实现碳减排目标要求。
桃江县竹产业企业有245家,但根据2019年当地统计局的数据,其中22家龙头企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87.01%,其余的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企业没有明显竞争优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人均产值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大多从事低科技含量的竹篾粗加工(如竹筷、竹席等),可替代程度高,普遍属于依赖资源和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低,尚未形成完整的合作化分工的工业体系,大多还是粗放经营,缺乏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意识。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劳动力、运输及仓储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尤其是生产竹筷、竹席、竹篾胶合板、竹水泥模板等低技术含量且同质化程度高的微小企业或家庭作坊,运营普遍困难。卖方过多同时买方市场有限就导致价格偏低,企业可获取的利润空间不高。加之受疫情冲击,不少企业被迫停产停工。
竹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不重视对科研的投入,科研经费占比少。在全县61家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中,有21家企业没有专门科研经费投入。大多数竹制品加工企业很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同行业相比缺少明显的技术优势,生产出的产品单一且没有核心市场竞争力,很容易被替代和淘汰。
其次,缺少竹产业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如果只凭借以往的生产经验,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就会导致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缺少不熟悉竹产业的管理人才就会使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执行效率不高,不能快速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行情变化。
由于竹林生长的地形环境以陡峭的丘陵为主,竹材的培育管理和砍伐以及运输、仓储需要大量人工;而竹材加工基本为劳动密集型的阶段式机械化加工,缺乏连续化生产技术装备。随着劳动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要实现竹材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向大规模机械化精深加工转变。竹工机械发展滞后,大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产能低,如与木质中密度板产能20万m3/年的一条生产线相比,竹重组材一般一条生产线次工业革命特点衡量,竹产业仅处于第2次工业革命阶段,发展明显滞后。
近年来,桃江县毛竹材价格持续维持低位。从2005年均价0.35元/500 g,到2017年跌至0.23元/500 g,近年来虽然有回升至0.25元/500 g左右,但竹林经营者的效益依然不佳。因此,随着毛竹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和伐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户经营竹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出现了竹林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因无人管理竹林中枯死竹或者倒竹成片累积,给森林防火留下了安全隐患。同时,对大面积竹林放弃抚育管理,抛荒竹林向周边阔叶林无序扩张,入侵接壤林地,可能会造成森林逆向演替和森林群落退化,影响森林质量,进而引发森林生态系统问题。
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内原木产量下降,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开发利用竹材资源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竹材成材时间短,通常仅需3~5年,且每年可选择性采伐收获,而一般速生用材林成材则需要10~15年的时间。竹材本身具有强度高、密度大、硬质耐磨、纹理细腻等物理性能,在进行热压或胶压之后所制成的竹胶合板、竹重组竹和竹集成材拥有更强的刚性且防腐性强,吸水膨胀系数小,不易开裂和产生形变。与其他造林树种相比,竹材有更广的用途和更强的物理特性且原料成本相对较低,使其成为木材的首选替代品。
2021年12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部委首次联合发布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明确了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要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大力保护和培育优质竹林资源,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
为扶植桃江县竹产业特色园区的发展,桃江县政府在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当地竹产业企业、家庭农场甚至是个体农户相当大的优惠政策。2020年桃江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台了新版《关于支持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其中提出政府将每年整合3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竹产业的转型升级。2021年又提出了实施竹产业倍增工程,并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将竹产业作为全县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链,全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也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固定投资在3 000万元以上的入园企业,组建专门的企业服务小组,配合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帮助企业合规办理相关的手续。在税收方面也予以很大的优惠补贴,推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符合条件的竹林培育企业也可申请纳入森林抚育补助、造林补助等范围。
竹林碳汇具有生态功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公共产品,通过明确其所属产权关系可将其作为一种可市场交易的产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正全面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府通过特定标准的测算方式将碳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企业,在相关规则的约束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碳排放情况选择出售或购买配额。竹林碳汇是最优质的碳汇类型,不仅具有多维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增加生计和减少社区贫困),而且竹林减排的经济成本也远低于工业减排。竹制品企业大多都是低碳排放量甚至是负碳排放量,通过卖出富余的碳排放配额可以获取额外收益,有助于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企业融资和产业转型升级。
银行也可为获得相关竹林经营认证的种植户提供以竹林碳汇为质押物的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2021年7月30日,浙江安吉农商银行成功发放了全国首笔竹林碳汇质押贷款。这笔贷款采用质押融资模式,标的物是竹林每年增汇产生的减碳量,并参考当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进行估价。从长远来看,这种融资模式实现了竹林生态价值的补偿,为竹林经营者增收。2021年12月,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在安吉正式落地,并发放了首批碳汇收储交易金和碳汇生产性贷款。未来通过逐步完善和推广“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的全链体系,将全国经认证的竹林全部纳入碳汇交易市场,用竹林碳汇推动整个竹产业发展,是助力实现全国“双碳”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竹制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且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宣传推广能力不足,再加上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国内竹制品市场的整体消费氛围尚未形成,并且桃江县本地竹品牌也没有在全国建立起很高的知名度,使得市场没有完全被开拓。竹制品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于木材加工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低;成本控制和配套市场不如木材市场完善,也是造成竹制品消费市场发展不充分的原因之一。此外,当地宣传特色竹产业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完全铺展开来,电商、旅游、特产等宣传水平需要提高。
首先,中国与有些出口贸易国在竹制品标准和经营管理环境方面有着明显差别,由于双边缺少统一的竹制品规范和检验标准,部分国家以标准差异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以此制约我国竹制品的外销。此外,桃江县竹制品行业出口也存在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县内出口企业对于国际市场中竹制品需求信息了解滞后,不能及时对国外市场变动信息进行有效风险识别。其次,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出口关税增加和集装箱一票难求的现状使得海外市场拓展严重受阻;加之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也影响到竹制品的出口外销。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推动竹制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技术朝着更加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竹制品生产过程中连续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竹材的中空、多节的特殊结构,不能照搬木材的加工技术,要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实现高效综合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鼓励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大型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以及智能化为主转变、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桃江县大多数竹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且产品趋于同质化,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使其经济效益低且资金周转能力低下,难以通过自身的积累完成产业的规模化升级,需要引进外部资金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可以帮助符合标准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竹林经营认证,帮助企业解决竹林培育、竹材采伐及仓储等生产环节与国际市场准入问题,将有助于规范竹林经营,大幅度提高竹资源原材料价格,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由于薪资、地理位置、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桃江县竹企业对高水平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口很大。一方面,在政府政策层面要实施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企业也可以通过薪资和待遇调整来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与高校加强联动,联合培养更多竹产业相关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同时,政府也应该推进相关科研项目和前沿课题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竹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
桃江县政府部门通过“内培外引”竹产业龙头企业的策略,按照“扶优、扶强、扶品牌”的原则布局全县的竹产品品牌建设。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企业建设与产业培育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管控体系,提高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完善配套设施。桃江县虽然已建设了产业园区,但仍存在某些生产环节由于企业规模太小无法入园和上下游企业生产配件不全的问题,应通过整合“低小散”的小微企业,将多个小微企业按照加工工序及产品特点逐步整合成加工体系,同时引进与产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完善产业门类。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形成“二产拉一产推三产”的发展格局。通过节约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力以及优化要素配置等途径,促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竹产品加工业的逐渐发展,对于优质竹笋、竹材的需求量将增加,从而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依托万亩竹林景观资源和悠久的竹文化,通过招商引资、争资立项等方式大力发展桃江旅游和相关服务业,推动竹林景点、特色农家乐、山间民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布局。实现文化教育、康养旅游、加工制造的融合一体化发展,从而延长竹产业链。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下种植、养殖以及采集加工等产业的结合以提高竹林的综合收益,这不仅可增加竹林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还有利于维护竹林生态系统稳定,增加竹林生物多样性;同时竹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农村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文章引用】:薛竹怡, 傅金和. 碳中和背景下湖南桃江竹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分析[J].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0(2): 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