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黑火近日,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永永”,产下一对雄性双胞胎。使得秦岭大熊猫四世同堂的家族更加壮大。生个娃都能上头条,除了当红明星,也就只有咱们的国宝大熊猫了。
刚出生的熊猫幼崽特别小,大概二两左右,且几个月内无法自行拉粑粑,这也导致最开始有许多人工繁殖熊猫幼崽死于便秘。看着像小老鼠一样大小的熊猫,不禁让人好奇,这个长大以后圆滚滚只会卖萌的小可爱是靠什么活了800万年,成为地球活化石的?
距今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大熊猫的足迹。是现在的大熊猫先祖,它们的身体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命名为“始熊猫”。
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2022年7月,中美科学家通过研究早期大熊猫的“第六指”化石发现,大熊猫吃竹子的历史至少已有600万年。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距今600万至700万年前的始熊猫已具有“第六指”,就是在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它就像一根多出来的“拇指”,让大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当用牙齿撕裂竹竿时,紧紧抓住竹竿是“第六指”最主要的功能。
而一直到现代,大熊猫的“第六指”并没有进一步增大。而是始终保留着小而扁的简陋结构,就像专门为抓握竹子设计,以防止竹子从手中滑落。
800万年前的始熊猫还是一种纯正的食肉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大熊猫的祖先开始了演化,在演化的过程中,食性的改变成为了大熊猫的救命稻草。
距今50到70万年前是大熊猫发展的极盛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大熊猫体型开始增大,逐渐适应了环境,竹子已成为大熊猫的最主要食物。
大熊猫并不是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熊猫行动迟缓,在狩猎上实在没有多少天赋。如果自己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费半天劲得到的营养却不足以补偿其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的一生只是偶尔开个荤,大多数时间,它都会按部就班地啃竹子。
另外一方面,经历过第四纪冰期之后,大量动物灭绝,大熊猫只有逐渐改变食性才能生活下去,最终它们跑到了海拔2600米以上的竹林深处,过上了以竹子为食(99%)与世无争的生活。
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貔貅、驺虞、貘、貊、白豹、白熊、竹熊、百罴、食铁兽等数十个之多。如今认同度高的古名主要有“貔貅”“驺虞[zōu yú]”和“貊[mò](貘)”3种说法。
网友普遍认为,上古时期,蚩尤与黄帝大战时,其坐骑食铁兽就是大熊猫(难怪战败)。实际在古文献中并未找到大熊猫是蚩尤坐骑的说法,反而与轩辕黄帝有关,《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与炎帝作战“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大多学者引用这一记载认为貔貅即为大熊猫,是黄帝驯养的上古神兽之一。
《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邛崃山,在汉嘉严道,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这一记载中的描述应该是与现代我们所认识的大熊猫形象最接近的,这也是近代以来对大熊猫若干古称的研究中,最早明确记录栖息地的文献。
关于食铁兽有一种说法是,大熊猫会在冬季食物缺乏的时候来到山下,在人类村落觅食,甚至将盛食物的锅鼎等炊具一并咬碎,以舔舐其上的油腥盐味,这在人类的眼里,也就认为大熊猫是吃铁的了。1980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曾报道卧龙自然保护区一只大熊猫将盛饲料的铁盆咬成碎块吞进肚子的事情。可见,古人食铁兽这一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大熊猫的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老虎,狮子等。
1975年,在西汉薄太后墓南陵的从葬坑里,发现了一个完好的大熊猫颅骨。按葬品分析,大熊猫很可能是薄太后的宠物。
公元658年的时候,日本遣唐使来到唐朝,武则天赠与“白熊两只,熊皮七十张”,白熊就是大熊猫,这怕是最早的熊猫外交了。
【明史】卷六朱棣本纪记载:周王橚来朝,献驺虞,百官请贺。帝曰:“瑞应依德而至,驺虞若果为祥,在朕更当修剩。”意思是大熊猫若真是上天送的祥瑞,那我更应当修身反省。
乾隆时期,峨眉山上的僧人寿安曾对人说:“我们这里有一种野兽,不知道名类,很像那个名叫角端的神兽,天天啃东西,从来不伤人,僧人们养着,以为一山之卫”(乾隆四年《雅州府志》)
大熊猫这种可爱的生物,却在中国几千年的绘画、雕刻、器物里都没有留下身影,几乎完全隐没在古人视野里。即使少量的文献记载,却连名字也不统一。我们可以推定,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大熊猫一直远离人类而生存,这或许是大熊猫能在地球上生存几百万年成为活化石的生存智慧。
直到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自此,隐居荒野的大熊猫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当法国人戴维在当地人家中看到黑白相间的动物皮时,他激动地意识到这将是科学上一个神奇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神奇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终于,他得到了一只活的“黑白熊”,悉心喂养后他准备将熊猫带回法国,可还没运到成都大熊猫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于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就这样产生了。
大熊猫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此后半个多世纪,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来到大熊猫产地,试图捕获这种珍奇动物。一时间不少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了大熊猫的标本。但他们始终没能捕获到一只活的大熊猫。
1936年,35岁的纽约服装设计师露丝来到中国,她从四川汶川捕获了一只大熊猫幼崽,并想方设法带回了美国,当活体大熊猫走到公众面前,很快就成为了全世界的动物明星。第二年,露丝又从中国带走了一只熊猫“美美”,因此她被人称作“熊猫夫人”,这个熊猫夫人,让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那个年代,外国人抢中国的东西已成为习惯,彼时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几乎为零。猎人可以任意捕猎这种“熊”,政府也没有任何保护的规定和措施。即使国民政府在1939年颁布了严禁外国人在华捕杀及外运大熊猫的政令,但也基本是一纸空文。
从1936年至1946年10年里,从中国被偷运出去的存活大熊猫达到16只,被杀死并做成标本的大熊猫足足有70多只。
二战时期,一只叫“明”的大熊猫成为了伦敦市民的精神图腾,它在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下依然该吃吃该喝喝,镇定自若。也许,“明”表现得如此淡定的很大原因在于它不到一岁时就被盗卖到伦敦动物园,受尽屈辱,自此看淡“熊”生。
1944年,“明”因病逝世,对于在异国他乡受尽痛苦和屈辱的大熊猫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8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故事自然不会再出现。中国已不是那个在欧美列强面前唯唯诺诺的中国。
大熊猫的悠久历史、稀少的数量,让它弥足珍贵。建国后,大熊猫的地位一涨再涨。
1950年5月,中国颁布了《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明文规定“禁止捕猎大熊猫等稀有动物”。
1962年,国务院将大熊猫列为“珍贵稀有”保护物种,并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1963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至今,已陆续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196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大熊猫主题邮票,票面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捧着竹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熊猫邮票的发行也证明了大熊猫的国家形象地位。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之后,在两年之内,美、日、西德、英、法等西方大国都无一例外地获赠了一对大熊猫。大熊猫帮助中国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卖萌即便不是第一生产力,但应该也算是第一亲和力。
大熊猫在国外迅速俘获当地民众的心,这反过来也提升了中国人投射到大熊猫身上的民族自豪感。
1983年,四川境内出现了大面积竹子开花的现象,让人们联想到1976年竹子开花枯萎,导致大熊猫非正常死亡数量攀升。为了拯救大熊猫,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人们纷纷参与募捐,“国宝”一词被广泛引用于拯救大熊猫的宣传动员中,很快这个名词被视作大熊猫的同义词。当时还创作了一首公益歌曲《熊猫咪咪》可谓家喻户晓。
事后看来,八十年代的熊猫灭绝恐慌有些小题大做,言过其实了。但是却强化了大熊猫的国宝形象,加深了人们对大熊猫罕见稀有、需要精心呵护的印象。也是从1983年开始,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赠送大熊猫,改为租赁。
2007年宣布此后的租赁计划将全部是长期国际合作繁育研究。提出请求的外国动物园必须保证租期为十年以上,每年向中国支付100万美元,在租赁期若是诞生了熊猫幼崽,需要向中国支付额外费用,且需在三年之后归还幼崽。
大熊猫长期租赁也成为当下我们最为熟悉的“熊猫外交”形式,接受大熊猫的外国动物园通常会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准备宽敞奢华的独立场馆,负责照料大熊猫的工作人员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2015年,荷兰国王亲自访华,终于成功申请到了“星雅”和“武雯”。为了迎接大熊猫的到来,不惜耗资5000万人民币按照故宫的模样为大熊猫建造了9000平方米的豪华居处;为了让熊猫能够适应,有家的感觉,里面的一砖一瓦都是从我国运过去的。
日本人对于熊猫的爱,绝对能用“疯狂”来形容。大熊猫“香香”的出生更是引起了轰动。仅仅是为它取名就已轰动全国。“香香”是从32万余份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名字,为了看香香,日本民众一度还需要抽签排号。
2018年,芬兰动物园为了让两只熊猫宝贝不思乡,专门请了合唱团,面对着活动区内的熊猫,为他们深情款款地歌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在大熊猫金宝宝5岁生日之际,芬兰动物园请来了大熊猫人偶和小朋友一起给金宝宝唱跳了祝福的歌曲和舞蹈。
2011年,中国的两只大熊猫甜甜和阳光搭乘“联邦熊猫快递号专机”飞到英国苏格兰时,,万人接机,一年就让爱丁堡动物园收入翻三倍。
2014年,大熊猫甜甜已经接近预产期,英国民航局发出航行通告,要求飞行员远离爱丁堡动物园上空,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也应尽量降低噪音。
大熊猫是非常稀有的物种,想要租借可不容易。印度也曾多次向我国提出过大熊猫租借申请,但是我国考虑到印度的环境和各方面水平,果断拒绝了印度的请求。于是天马行空的三哥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大象伪装成大熊猫。
根据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陕西省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有345只,占全国18.5%。增幅、密度均居全国首位。
秦岭大熊猫是特别地存在。在距今约1万至1.2万年前就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较其他山系的大熊猫更为原始,具有独立的进化历史,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与朱鹮、金丝猴和羚牛并称为“秦岭四宝”。2011年参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入住世园会四宝馆,使这一称谓进一步强化和固化。
作为大熊猫中一个重要亚种,秦岭大熊猫头圆眼睛向上挑,长得更像猫,憨态可掬。秦岭大熊猫中还有独特、珍稀的棕色大熊猫。目前在秦岭四宝科学公园生活着的“七仔”是全球唯一一只人工圈养的棕色大熊猫。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1年7月,生态环境部官宣: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不少网友在评论中真诚发问:“什么时候能人手一只?”
虽然大熊猫数量显著提升,但想要人手一只,恐怕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毕竟众所周知,大熊猫是出了名的“性冷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