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帆结婚了吗从107国道驱车去湘北大门——临湘市羊楼司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连成竹海的竹林,紧接着是道路两旁和兴、鼎诚、实诚、凌云、盛世等众多“金字招牌”让人目不暇接。越往里走,竹作坊和竹产品越多。房前、屋后、铺内,视线之内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竹产品。走进羊楼司镇党委、政府办公楼,记者发现门头、门窗、地板装饰,全由楠竹制造。“牛”镇就从这里开始掀起红盖头……
竹子,生长周期较短,浑身是宝。竹笋可吃,竹叶黄酮可入药,竹建材可代木代钢代塑,竹纤维可制衣,竹林可发展林下经济……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位创建特色小镇,切实做好楠竹和旅游两篇文章,近年来,临湘市羊楼司镇的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开阔。“羊楼司的楠竹种植始于元代,原先以卖竹为主,抱团发展产业是近些年的事情。”说起竹产业,镇党委书记夏逢响感慨万千,他说,上世纪末,湘鄂两省边民,曾展开了一场“竹木大战”,后来鄂南的李桥镇转向发展茶产业,羊楼司镇则坚持到了现在。2017年,羊楼司镇现代林业(楠竹)综合产业园获批全省首批20个特色产业园之一。2018年,经中国林学会评审认定,羊楼司镇获评“中国楠竹家具之乡”。目前,“牛”镇有竹木加工企业6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直接从业人员达2.7万多人,带动湘鄂赣毗邻地区楠竹种植超10万户,产品涵盖竹家居、竹建材、竹工艺品6大系列480余种。其中,竹床、竹椅等小家具占了全国8成多的市场份额,竹产业年产值超33亿元,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羊楼司是湖南最北的小镇,与湖北省赤壁、通城、崇阳三县接界。相传元朝初年,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在此建楼瞭望,设司管理,将这里称为羊楼司。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钢材紧缺,楠竹资源成为重要的材料销往北方,百姓纷纷种楠竹。
羊楼司的竹制品加工,源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107国道南北大动脉的京广线穿镇而过,农户们把自家做的手工竹制品在国道边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受到南来北往旅客的欢迎。羊楼司的知名度逐渐提升,成为全国闻名的“十里竹市”。
由于“十里竹市”的影响,羊楼司的竹器受到了全国各地经销商的青睐,“只要一说起竹器,羊楼司绝对是首屈一指。”羊楼司竹制品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按照产镇融合、产旅融合、产业融合的模式,临湘市委、市政府在扩大竹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竹制品、竹文化的附加值,构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全竹产业链,做活做实“竹文章”。
竹林资源是楠竹产业发展的基础。李志华介绍,近年来,羊楼司镇党委、政府通过“合股造竹、承包造竹和林业项目造竹”等多种形式,积极扩张和培育竹资源总量,壮大资源基础。目前已建成楠竹高产示范基地20万亩,配套建设林下道路82公里,建设专业笋竹培植基地2万亩,建设科研实践基地200亩,中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竹资源基地已初具雏形。
依托丰富的竹资源,30年来,羊楼司把“竹子吃完了、吃透了”。全镇生产的竹制品包含6大系列480余种,其中,竹床、竹椅等小家具类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
冬春时节,羊楼司产的竹笋成了“抢手货”。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共发展鲜笋加工大户5家,建起了标准厂房,加上零星散户,每年可收购鲜笋150万斤。鲜笋出榨、干笋加工、冷链物流,当地的竹笋加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线。老百姓现采鲜笋现卖给加工厂,每年能给家庭增加2万多元钱的收入。
“做活‘竹文章’,推进产业融合!”夏逢响底气十足地说,近年来,临湘市确立了“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制定出台了竹产业行动计划。羊楼司镇全力打造南竹丰产林、笋竹培育、科研实践3大基地,做大一产业;打造竹产品加工、南竹家居、电商等主导产业,做强二产业;以中国竹艺城为平台,培育以物流、金融、文化、娱乐为重点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做活三产业。
在龙头企业晨星竹业产品陈列室内,记者看到竹椅子、竹凳子、竹家具等一应俱全,各种休闲竹椅,多达20多种。“今年,我们的休闲竹椅摘得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金奖!”晨星竹业总经理沈锋很自豪,“企业能做大做强,靠转变发展思路,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型。如今,企业形成了集采毛竹、运输、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远销海内外。”
“牛”镇靠小楠竹撑起大产业。该镇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小镇目标,按照“三园一城”(竹木家具创新创业园、竹类交易物流园、笋竹食品冷链物流园、中国竹艺城)功能布局开发建设,中南地区最大竹产业集群综合平台正在加速形成。其中,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竹木家居规模企业80家,力争5年内打造成为产值过50亿、税收超3亿的竹木家居产业示范园区。
“三园一城”包含竹木产品物流交易、商贸、展览等配套功能。在搭建物流平台的同时,竹加工企业主动嫁接社会资本,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组建电商中心和产品研发运营中心,构建“产-销-研”一体、“线上-线下”同步的竹产业发展平台。如今,全镇有电商100多家,已引进京东中国特产临湘馆、京东家电直营门店、首家天猫优品农村淘宝旗舰店。未来,“三园一城”有望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竹木产品交易平台。随着“三园一城”的建设,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今年来,多次面向临湘籍乡友在山东淄博、广东中山、江苏江阴等地的竹木家居制造、原材料供应和物流配套等企业进行招商。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家纷至沓来,主动与羊楼司对接,落户愿望强烈。
“我们‘店小二’式的服务可是暖了不少企业家的心。”镇长李志华说,镇党委、政府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一免四减半”(第一年免厂房租金,第二年至第五年租金减半)优惠,并建立“一企一档”制度。一个企业进来,镇党委、政府配套一个班子,全程服务企业的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环保测评等程序;同时还配套解决外来企业家、工人的父母养老和子女上学问题。目前,正式落户、生产的企业有广东竹海炭生源板材有限公司、湖南木溢家居有限公司、湖南大为竹业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士亚森家具厂等。这些企业正大力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竹产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位于羊楼司镇的龙窖山是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高山云绕,竹海绵延,森林覆盖率达98%,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11万个,是名副其实的“湘北大氧吧”。这里也是瑶族人民的聚居地。该镇依托龙源水库、茶马古道、野樱花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以“竹乡瑶寨”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打造了“秘境龙窖山、寻根瑶祖源”的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一年栽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游客的到来,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创业热潮,自建的竹林休闲农家乐,生意火爆。目前,全镇有星级农庄7家,乡村旅游景点(区)4家,小型餐饮、酒店150余家,民宿50多家。2017年,由村民众筹创建了原生态“十三竹酒”生产基地——临湘竹印楠竹专业合作社。产品“十三竹酒”销量当年就达到1.3万筒。
今年,龙窖山村民通过众筹,组建泉源乡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入股合作创立旅游项目,一期建有100米极速山地滑草、生态丛林穿越等项目,集美食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带动全村人吃上“旅游饭”。以竹为媒,羊楼司镇相继承办了野樱花油菜花节暨湖南省摄影大赛,举办了瑶族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秘境龙窖山、寻根瑶祖源”旅游文化品牌,目前,全镇人均年收入达到18448元,是远近闻名的小康乡镇;连续多年在临湘市考核测评中位居第一。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全市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坚持把特色小镇创建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点,加快产镇融合步伐,致力于把羊楼司镇打造成业态鲜明、环境优美、基础坚实的竹器小镇。为此,羊楼司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明确具体任务,实行“工作一天一督查,信息一天一汇总,情况一周一通报”,形成了全镇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局面,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生态宜居目标,镇党委、政府开展了集镇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认真抓好中央、省委环保督查“回头看”,完成畜禽退养共9户6346平方米,主要干道绿化亮化、河道清淤保洁实行常态化督战。加大对饮用水源地——龙源水库的保护力度,全面打击取缔库区养殖户……整改率达100%。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了巡河护河常态化。
家庭收入增加了,水变清了,山变绿了,群众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如今的羊楼司镇正按照“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引领,聚力园区升级、城市提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精准脱贫五大攻坚,筑牢民生保障、法治维稳、管党治党三条底线”的工作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当好引领临湘市各乡镇的排头兵,打造“名副其实湘北第一镇”。
“我们建设竹产业特色小镇,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让更多的人感受竹文化,在‘竹乡瑶寨’里感受向往已久的‘慢生活’”。夏逢响谈起“牛”镇如何更牛如数家珍,他说,要围绕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努力打造临湘副中心、湘鄂赣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南地区最大竹木产业聚集区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特色镇。但明年主要狠抓四项工作:一是狠抓产业发展。加快编制全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继续狠抓园区建设,启动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加大湖南竹海炭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持力度,完成综合楼、宿舍楼及展厅建设,提供企业建设用地200亩,新建10万平方米生产厂房,积极申报环保竹炭墙板及竹炭发热地板项目为2019年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招商选商力度,引进一批优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竹家居产业,力争3年时间实现产值翻番,2021年达到60亿元产值目标。二是狠抓生态环境。坚决打赢生态治理攻坚战,实行集镇精细化管理,加强专业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强农贸市场、夜宵摊点、专业交易市场的规划。深入推行全域环境整治,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巡河护河常态化。三是狠抓配套设施。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花大力气改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四是狠抓基层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彻底改变过去“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一方面,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待遇,在现有薪酬基础上,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干部人均提高800元基本报酬,并加强督查考评,严格兑现奖惩。另一方面,不断抓实党建。制订全年党建工作计划和要点,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党建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