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书推荐眼下,已进入春耕时节,天柱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群众增收为目标,做优林业产业,扛起农产品保供重任,优选品种,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春收春耕春播,林下、坝区绿色渐展,为全年产业发展起好步,为群众增收筑牢基本盘。
春天的天柱,林间变得异常热闹,在高酿镇地良村千亩杉木林下的黄精基地里,村民正在挖穴、施肥,栽植黄精,5寸高的黄精长着几片嫩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充满生机。
“我在基地干活已经5个月了,每月收入3000元。”在偏僻的地良村能领到就业工资,村民汤昌清把功劳归结于林下种植黄精。
2021年10月,天柱利用高酿镇地良村林下资源优势,在地良村打造千亩黄精中药材示范基地,林下试种300亩黄精为周边群众带来就业红利,高酿镇地良村的汤昌清便是其中一个。
“林下种植带来经济效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的。”汤昌清说,以前是靠种田吃饭的庄稼汉,现在是靠林下种植增收的产业工人。
天柱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来惠民红利的不只是高酿镇。近期,天柱县凤城街道将军坡、联山街道南坡哨也进入林下管护黄精的忙碌阶段,这两个街道是天柱黄精主产区,黄精种植达3500亩,解决就业160多人。
“施肥时离蔸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太近了伤根,太远了肥分够不着”在凤城街道将军坡黄精种植基地,负责人禹志平带着务工群众给黄精施肥,在禹志平的指导下,村民们有序刨土、施肥、填土,很快便掌握了技巧。
“我在基地务工每天至少可以收入90元。”在黄精基地,联山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杨建平已从搬迁前外出务工收入不稳定的状况变成了现在年收入2.2万多元的家门口稳定就业者。
像杨建平一样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目前,天柱县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党建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种植黄精、钩藤、太子参、茯苓等中药材2.2万亩,种植基地年提供岗位4.5万人次,为天柱县800多户群众带来收入。
以资源赋能,一地多收。近日,凤城街道万亩大坝岩寨、钟鼓等坝区人头攒动,覆膜、运苗、施肥、栽苗,异常热闹。黑白相间的薄膜一望无边,烤烟基地就像村姑织就的“家机布”,蔚为壮观。
与烤烟基地相邻的凤城万亩大坝新和村坝区,几台大型耕田机正忙翻犁榨菜地,几十号人在忙着施肥,即将把水果玉米和青皮大豆一起种在6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里。
近年来,天柱立足万亩坝区良田,选择“稻+油”“蔬+烟”“蔬+蔬”多种轮作模式,让土地增值、农户增收。为进一步提升坝区亩产值,该街道探索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公司+致富能手+农户”等多种组织方式,接茬种植榨菜、红菜薹、辣椒,实现亩产值翻番,同时也成了县内外闻名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一地多种,让一亩地开出“多产之花”。
该县兰田镇在万亩大坝实施“稻+羊肚菌”已有三年的历史。目前“稻+羊肚菌”已逐渐推广到白市、坪地等乡镇。“我们把田租给公司种植羊肚菌,我们在基地务工年收入1.2万元。羊肚菌采收完毕,我们就在田里种植水稻,又能收获稻谷,比以前单种水稻等农作物强了几倍!”村民杨丹青算着增收账。在她看来,“稻+羊肚菌”是大伙增收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天柱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农业现代化专项领导小组,研究农业现代化战略规划任务,力争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0.63万亩的目标任务。
清明前后,邦洞街道高野村茭白种植忙,高酿镇忙着赶制千亩优质稻种,渡马镇湾场和龙盘忙着抚育辣椒苗和薅修百合,蓝田楞寨大坝忙着收割榨菜起垄种植毛冬瓜天柱大地,春耕交响曲正在奏响。文/陈光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