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oker许多鱼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通过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攻关,一些作物种业已在全国领先。在立足省内和国内市场基础上,河北种业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不久前,河北省种子协会与非洲科学院在海南签署了农作物种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按照这份备忘录,河北的玉米、棉花、谷子、大豆、高粱、芝麻和蔬菜等作物品种将更多播撒在非洲大地上。
过去十多年里,“张杂谷”已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尼日利亚、纳米比亚、苏丹等国家试种成功。如今,这一中国支援非洲的农业项目,已经在非洲地区示范种植3万多亩。
此外,赵治海所在的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还多次举办“杂交谷子技术国际培训班”,培养了不少来自非洲的农业人才。
2008年5月,赵治海出访非洲时看到当地人用小米做爆米花,这一食物非常受欢迎。此行中,埃塞俄比亚一家研究所专门向赵治海请教谷子种植问题,并开始在研究所试种谷子。
相比非洲当地“苔麸”“手指谷”等主要农作物,来自河北的谷子产量高、适应期短、容易吐壳;同种植玉米相比,谷子3个月的短生育期,也可更灵活适应非洲干湿两季的气候条件。
在非洲种“张杂谷”也引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关注。2009年,时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迪乌夫考察结束后随即就给总部打电话,建议将“张杂谷”在全球推广。
能成功推广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河北的谷子专家一直把当地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手把手地教农民杂交谷子的种植及管理,全程监督种子生产过程,按高于市场价格回收。
如今,在埃塞俄比亚一些地方,已有用谷子代替“苔麸”制作“英吉拉”,也有地方开始用小米煮粥。
目前,河北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的单位有70多家,覆盖了玉米、大豆、棉花、谷子、瓜菜、小麦等各类农作物,成为创新种质资源、培育创新品种、弥补种业短板等不可替代的科研育种基地。
“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南繁的优势,在玉米、棉花、谷子、大豆、高粱、芝麻以及蔬菜等领域加强和非洲的合作。”河北省种子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06年8月,商务部主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承办的“非洲国家棉花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开班。
按照安排,这次培训班有来自非洲10个国家的12名棉花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官员参加,他们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接受为期两个月的技术培训。
这项工作持续了多年。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官网报道,2009年8月25日上午,非洲棉花技术培训班一行18人考察威县和鸡泽的棉花基地,并对基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过,双方的合作涉及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各方面,“河北种业”正在全力支持非洲农业发展。
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农业在非洲已有一定基础。目前,经河北省南繁育种专家繁育的棉花、谷子、生姜、食用菌等种子已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取得一定成绩。
这次与河北省种子协会签署备忘录的是非洲科学院。这是一家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泛非组织,覆盖非洲54个国家,旨在通过科学技术和创新推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其致力于促进非洲科学与技术的高水平,推进非洲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
谅解备忘录详细说明了此次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此次合作既有利于河北省种子协会优势科技成果“走出去”服务世界,也有助于非洲国家农业技术提档升级。
“经过我们的技术指导,苏丹的芝麻亩产量从最初的20至30公斤提高至60公斤左右,足足增长2倍,希望与更多非洲国家合作。”2019年,河北芝麻专家徐桂真到苏丹开展联合制种,对非洲苏丹进行芝麻技术指导。
徐桂真介绍,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芝麻大多数来自非洲,市场潜力很大。接下来,希望借助南繁育种的优势,加强与非洲各个国家的合作。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芝麻是中国第四大进口食用油籽品种,2020年中国进口芝麻达到101.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20万吨,而当年国内产量只有45万吨,进口量是国内产量的两倍多。
《环球时报》曾报道,世界上半数左右的芝麻生产在非洲,中国芝麻的采购量占据全球的50%,其中90%来自非洲,苏丹、尼日尔、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多哥是中国前五大进口来源国。
基于2003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对最不发达国家标准的规定,我国对上述国家芝麻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
受益的不只非洲的芝麻。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河北省繁育的“张杂谷”在非洲逐渐扩大种植规模。随着合作的加强,可进一步推动中非在杂交谷子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帮助非洲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建设。
“把中国谷子引入非洲,可有效促进产能转移,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安全水平。”赵治海说。
河北省种子协会与非洲科学院商定,双方还将在种子作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将开展长期合作。
“此举将为促进非洲粮食生产、造福中非人民发挥积极作用。”非洲科学院院长达克拉高度评价签署的这一互利共赢的备忘录。
(综合长城网、河北新闻网、《河北农业科技》杂志、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官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