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鸽子结局CBD摩天大楼顶楼,除了有高大上的直升机停机坪,也可能是充满诗和远方的菜园子!南都记者在巡城过程中发现,天河CBD有写字楼顶楼被改造成为天际农场,一年四季种植不同类型的蔬菜。楼内业户可以在农场里体验种菜的乐趣,也为写字楼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体验的新场景。
步入越秀金融大厦70楼,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翠绿,番薯叶、莜麦菜、菜心、小白菜,以及攀藤的豆角等有机蔬菜长势喜人。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品种的蔬菜种植在一块块方正有序的小菜地中,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射在菜叶子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自越仲怡城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菜园占地面积约为250平方米,“过去这里种过观赏性花卉,相比种菜,植物观赏性强但互动性弱。邀请楼内业户参与活动时只能看看,没有办法产生有效的交流。”
工作人员表示,改为种菜,一方面是为了让业户体验播种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写字楼绿色环保理念的另一种体现,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有效提升业户对于楼宇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菜园子的理念有了,种的蔬菜类型需要结合天气情况作出选择。工作人员表示,蔬菜品类的选择也是边种边摸索,“一开始会选一些相对容易种植的蔬菜,例如莜麦菜、生菜等,今年开始尝试种植豆角等蔬菜,效果也还可以。”
进入高温酷暑,也是广州暴雨最多的时节。在70楼高的位置种植蔬菜,对种植要求会更高。“露台环境有的地方光照不足,还需要注意降雨,如果持续下雨植物会容易烂根,慢慢就会蔫掉,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处理。”
工作人员表示,为了确保蔬菜的健康成长,每天都会有专门的人打理天际农场,观察蔬菜的变化情况,平时的翻土、播种、浇灌等环节也都由专人负责。在农场的日常维护上,公司方面为了更好地与写字楼内的业务进行联动,在农场的种植肥料选择上,采用了咖啡馆的咖啡渣作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的生态圈。
除了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菜园,在现场,南都记者还发现一排排娇小可爱的培养皿,架子上安装特殊的灯光保证幼苗的日照充足。工作人员介绍,待培养皿的蔬菜慢慢长大后,将移植到土里进一步栽培。通过这种方式种植,能够提高蔬菜的存活率。
走访当天,正值摘菜活动日。工作人员介绍,大厦一直倡导健康、绿色、有机、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了让大厦租户在写字楼里能有更多的绿色体验,大厦每个季度至少会举办一次这样的线下活动,邀请业户到天台上体验种植和采摘的乐趣。
每次采摘活动人数在50-80人之间,通过大厦自媒体公众平台推送预热推文进行报名,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我们公众号推送发送半小时不到报名人数就满了。”
在大厦10楼上班的张小姐告诉南都记者,这已经是她第5次报名参加活动了。“楼宇组织的活动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一下,体验摘菜的乐趣,劳逸结合挺好的!”每次采摘的菜她会带给家人和朋友品尝“这里的菜没有喷农药,全有机的,连我爸妈都说好吃。”
活动当天还邀请了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工作人员就蔬菜的生长情况分享种植知识和小窍门,并带领业户学习如何正确摘菜。
正逢暑假,有业户带着孩子一同前来,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为了让小朋友也能参与到互动中来,在农场里还特地开辟了两个小型的空“菜地”,作为小朋友的实验地。孩子们拿着现场提供的小绿铲有模有样地翻土,一会拎着大水壶浇水。一把铲子、一包种子、一块土壤,让当代“打工人”难得利用午间休息时段,放慢节奏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有参与者表示,“这类活动非常有意义,可以帮助小孩了解生活常识,学习蔬菜种植知识。”
据悉,除了越秀金融大厦,越仲怡城公司还在广州环贸中心和财富广场落地天际农场体验项目。接下来除了在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增加手工DIY等内容,也将对农场的设施设备进行提升改造,“我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痛点,如日照不均匀和浇灌等问题,包括现场的氛围布置,做进一步的升级。”工作人员表示,天际农场的2.0版本将给业户带来更多惊喜体验。
透过70楼天台的玻璃窗眺望,广州CBD的美景一览无余。正如天际农场的标语——重新定义城市天际线风景。在这高楼林立的钢筋森林之中,通过种菜的方式,让写字楼族群重新找回大自然的芬芳。
有数据显示,80%以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对绿色建筑有一定的要求,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提升CBD国际竞争力,2015年起,天河CBD管委会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香港特区政府于1989年成立的非营利机构)共同开发编制了用于评定、检验和指导楼宇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广州市天河中央商务区楼宇可持续发展指数》,并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创立的“天河标准”成为国内第一个对照国际和香港标准实施楼宇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具体案例。截至目前,共有86栋108栋次的写字楼通过可持续发展楼宇评定。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在楼宇里种蔬菜日渐成了CBD里的新时尚。例如,此前太古汇便在商场的三楼露天花园开辟一处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屋顶菜园,种满各种应季的蔬菜。同时邀请写字楼业户和商场会员参与互动。
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一点点深入社区,通过不同方式进一步提升区域的活力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