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袁圆在丰都县三元镇庙坝村5组,提起42岁的农妇李益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年来,她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和山羊养殖,不仅成为当地生活富裕户,而且还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近日,她还被评为丰都县“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手”光荣称号。
1993年,李益娟和向国红喜结秦晋之好,几年后,生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非常乖巧听话,而且聪明好学,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一直优秀。
开始那几年,孩子每学期的学费因为缴得不多,李益娟夫妇还能够勉强应对,但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费逐渐增加,加上住校的生活费用等开支,就感觉有点无能为力了。
“我和老公结婚后,主要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因为传统农业投入大效益低,尽管我们起早贪黑,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上一年,收入也不见有多大起色,能够解决温饱就算很不错了。”李益娟说。
但眼前的困难不允许他们安于现状,必须寻找一条致富的门路。但这条门路在哪里呢?李益娟和老公找来找去,始终看不到一线希望,最后夫妻俩商定,由向国红外出打工挣钱,李益娟留守在家照顾孩子读书。
只有初中学历的向国红,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年龄老大不小了,要想在外找一份工资高、活儿轻松的工作并不容易,最后只好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被师傅叫来唤去。
自从老公离家后,李益娟的事情多了起来,里里外外事必躬亲,特别是地里的农活,一到农忙时节,既要耕种,又要收割,忙得她晕头转向,一天累下来,身子像散了架似的。
在外拼死累活干了一年,向国红带回来的除了少得可怜的血汗钱,还有一身的疲惫。李益娟看到老公的脸晒黑了,身体也瘦了,心痛不已,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我不要你再出去打工了,还是在家务农吧,就不信从土里挖不出金子来。”李益娟扑进老公的怀里,紧紧抱住,生怕一松手老公就不见了。
从此以后,夫妻俩尝试种菜养猪,虽然辛苦,但苦中有乐。那几年普通时令蔬菜不值钱,生猪行情也不稳定,有时候遇到烂市,卖一担菜还不够下力钱,卖一头猪甚至亏本。
“但是也有例外,别人卖的菜因为错季上市,不但价格高,而且销路也很好,赚了不少钱,这让我们受到了启发。”李益娟说,于是决定旱路不通走水路。
心动不如行动,李益娟很快建起了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茄子、番茄、青椒等。但由于不懂技术,结果种的蔬菜开花多、结果少,而且病虫害非常严重。想到投入好几万元的成本,换来的却是眼前的状况,李益娟心痛不已。
好在老公没有丝毫怨言,一边安慰鼓励她,一边帮他从村里的农家书屋借回《农村百事通》、《农家科技》、《农业科技通讯》等书本,那段时间,干完一天农活,尽管已疲惫不堪,但李益娟仍然坚持看书看到凌晨时分才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益娟从书本中寻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也从书本中寻找到了致富的门路。读书让她心里越来越亮堂。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李益娟按照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一门心思地搞起了大棚蘑菇种植,理论加实践,终于获得了成功。
为了方便产品出售,她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让老公载着平菇等菌子去市场上叫卖。除了到附近的三元镇,还利用双龙场、罗家场逢场日去赶集销售,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在种好大棚蘑菇的同时,李益娟还发展山羊养殖。山羊产生的粪便,她就作肥料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产生的下脚料,她就收集起来,用于山羊的饲料,既保证了蔬菜绿色环保,又促进了农业的循环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李益娟不怕艰难、敢想敢干、依靠科技致富的精神,也激励着子女发奋读书。2012年,儿子考上了山东青岛大学,女儿考上了重庆工商学院。近几年,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一年要四五万,这些钱,都是从李益娟种植蔬菜和养殖山羊的收入中来。
做为一名科技致富女能手,让其他妇女姐妹共同富起来成为李益娟最大的愿望。谁缺资金,找她借,谁缺技术她手把手教,还带领大家参观她种植的大棚蔬菜。目前,她已带动周边30户农妇种植蔬菜,且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增收。
“在我几年的种养实践中,我摸索出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是依靠科技,农家书屋是我常去的地方,读书成了我的习惯;二是立足市场,精确掌握各种品种最佳上市时期,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种养效益。”李益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