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之魔王降临更是其中翘楚,但美丽背后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小觑,这个夏天,我校草业学院,学习草原知识,进行实地调研与参观,让南农“绿”与草原“绿”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践团队成员们分别在乌拉盖布林泉分场草原和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所进行了多样的实地调研并获得丰富成果。
成员们通过多次样方采集进行草区动态平衡项目的调查研究,对一些草原植物的具体信息进行了测量统计,也通过样方调查了不同的肥力和不同施肥方法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挑选出优势的草品种进行生态修复,这都使成员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草原现状与治理成果。
同时,成员们也参与了田间除草与草坪草的播种,并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植物标本,进一步感受草场治理与生态保护。
在调研临近尾声时,团队成员们还认真细致地深入牧民家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力图真实客观地了解草原生态与民生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并得到了牧民的全力配合,对牧民的生活也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认识到了实行草畜动态平衡监管政策对保护草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用量化数据与资料更好的了解了草原的发展与未来。
除了丰富的实地调研外,实践团队也受到了许多草场治理专业人士的理论传授与指导。
蒙草生态公司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院长邢旗老师分期就内蒙古草原资源概况与草原生态修复给成员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强调了草原的重要作用与草原资源的生态保护,并介绍到草原修复可以分为“治标改良”和“治本改良”两种途径。
另外,研究院草原工作者陈翔老师也对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强调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勘察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草原退化类型,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完成修复进程。
这些理论知识学习使得成员们对于内蒙古草场基本情况与治理方法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实地调查提供了便利。
为了更进一步感受内蒙古草场现状,实践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乌拉盖布林泉生态区和贺斯格淖尔湿地保护区,对其进行了实地探索和调研,并对当地的草原文化和草原生态进行近距离观察了解。通过大量生物标本参观,成员们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魅力与精彩。
而除了美丽的生态区,实践成员们也去往了环境破坏严重的采石场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地区进行了参观调研,了解了草场退化原因与治理成果,更全面地理解了内蒙古的草场情况。
经过了几天的实践活动,实践成员们都收获满满,相信这也给他们留下很多难以忘却的记忆,让我们来看看成员们的想法吧。
此次内蒙古之行,识别植物、制作标本、修复植被、走访牧民,让我重新认识了草原,重新认识了生态,更重新认识了草业科学。当亲眼看到了草原生态的脆弱,草地修复的艰辛,牧民工作的辛苦,才会理解草畜平衡的重要性,才会真正理解“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山美水美草原美,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小草们,加油!
天高云淡,牛羊成群,在草原最美丽的季节,我们来到了乌拉盖大草原。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母亲的温柔与智慧,但却也深切体会到了大自然母亲的负重和脆弱,过载放牧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致使内蒙古部分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尽管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因地制宜的修复方法和技术,但是草原修复科技水平仍亟待提高,相信通过此次实践,更多的小草们将会积极投入到科技生态修复事业中。
这几天的实践学习让我认识到草业研究对我国草地资源利用和修复的重要性。许多学长、老师都来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乡镇或是久居荒无人烟的牧区,为草原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对“三化”土地的生态治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壮美广阔的“天边草原”和阴晴不定的多变天气,其魅力让我留连。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会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留存在我心中。
“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却种不出一片草原”,为了将草种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外国制约,我们草业人应该向蒙草公司学习,努力拼搏,积极投身于乡土植物的育种工作中,早日实现草种业独立自主。同时,利用驯化的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让生态系统恢复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绘就绿水青山美丽画卷。前路道阻且长,且行且努力。
经过几天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也认识到草原生态的重要性。草原生态较为脆弱,破坏之后若仅仅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是难上加难,需人为干预加速自然演替,恢复被破坏的区域。这样子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要大量实验寻找适合品种,还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方法,加之人力物力投入,再等上三五年才能恢复一半不到。作为新一代的农业人,深知生态平衡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生态恢复虽任重而道远,却愿为之付诸热爱且不畏艰险。
几天的乌拉盖实践之旅着实充实。不但体验了内蒙独特的乡土人情,学习了沙漠治理的相关理论,更是参观了解了前辈们的治理成果。亲自实践了草畜动态平衡的检测。在此过程中,我被蒙草的草业工作者们扎根在祖国边疆,为了祖国的环保,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坚守深深打动。这鼓舞我在今后积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早日成为他们的一员,为祖国边疆的草原治理奉献自己的青春。
内蒙古的广袤草原风貌令人惊叹,每一天都仿佛置身于画中。然而比美丽风光更值得让人赞叹的是这些默默守护在草原生态修复一线的草业工作者们。参观公司、实地探访、调研访谈...... 社会实践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它让我们对平常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新且深刻的体会。草原的每一处皆是学问,值得我们学习。
这几天,一直有蒙草的工作人员以各种形式带我们实地探访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在为草原生态修复的成果感到欣喜的同时,遭到破坏后还未来得及修复而触目惊心的景象却也令我们痛心。蒙草的老师告诉我们,“被破坏过的草原即使生态修复得再好,也比不过没有被破坏的草原”,这句话揭示了我国草原所面临的沉重现实现状。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所到之地其实都已经是生态修复项目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草原荒漠化的现象仍时有出现,更何况是那些尚未开展工作的地方呢?生态修复,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在路上。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结束,南农“绿”也将离开美丽的大草原。但是,实践成员们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的身影已经镌刻在那片大草原上,无数草业工作者在为那片草原“绿”而奉献,相信活动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南农“绿”与草原“绿”交织的终止,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南农人投身其中,为祖国守住那片绿色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