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药材资讯】山东菏泽:推动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良性发展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26 14:27:59 | 【字体:小 大】 |
喜来健cms供销药材通推出药材资讯专栏,筛选权威的中药材行业信息和优质的药材服务。本篇文章重点关注:中医药、中医药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行业、中药材种植
近年来,在山东省菏泽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下,全市中药材种植养殖得到了长足发展,曹县土元养殖总产量约占全国的50%,中药材总种植面积达21.4万余亩,种植品种50余种,种植面积过万亩的逾7种,成为全省五大中药材生产区域之一。郓城半夏、鄄城赤芍和白芍、陈集山药、曹县芦笋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曹县坤和堂金银花种植基地、曹县土元生态养殖基地、东明县长兴集乡虎杖野生扶育基地相继入选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单位。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壮大菏泽中药资源禀赋优势。2018年10月,菏泽市政府出台了《菏泽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八条意见》,明确支持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对规模化种植半夏、牡丹、白芍、地黄、白芷等道地中药材100亩以上的企业或者合作社,按照每年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土地流转费用补贴,连续补贴3年”,有力促进了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发展;2024年2月,该政策重新进行了调整。2021年8月,菏泽市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打造鲁西南道地药材产业带。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支持药企订单式种植。县区要制定中药材种植规划,对种植山东省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在省农担公司担保并贴息的基础上利息余额由县级财政承担,购买种植保险由县级财政承担50%保险费。不断壮大郓半夏、牡丹、白芍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2024年1月,菏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菏泽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在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明确“因地制宜种植,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探索中药材林下种植、光伏玻璃板下种植等模式”。
各相关部门(单位)主动作为,积极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因势利导,助推中药材种植养殖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市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了《菏泽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从优化品种布局、优化运营模式、规范种植标准三方面明确“制定有利于中药材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提升菏泽道地药材的品牌影响力及竞争力。”对照各自职责,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不违反耕地红线基础上,为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提供极大方便;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制定全市中药材种植养殖规划,深入村居田间地头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市河务局为黄河滩区中药材种植开设绿灯并提供指导服务;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全市中医药资源,组织拟定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及有关中医药标准政策并组织实施。在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中药材种植养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建设形成了曹县坤和堂金银花、鄄城解氏药业赤芍、东明格鲁斯虎杖等19个道地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步入2024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先后6次调研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探讨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策措施,特别是市政协专门召开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联合协商会议暨6号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会议研究决定:在不违反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基础上,深耕打造黄河流域优质道地中药材;鼓励采用粮药间作、菜药间作等高效种植模式,合理解决“粮药争地”矛盾。2024年7月,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订了《关于加强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的通知》,拉开了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工作的帷幕。
培育专业合作社,把好种子引进关口,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一是成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山东坤和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以企业总经理为法人代表的曹县银岗种植合作社,吸收农户40余户,对金银花种植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肥药、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机制和“标准先行、实践检验、修订完善、应用提升”的标准化流程,使得基地管理逐渐科学化、系统化、生态化。二是成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曹县众人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系由6名农户为主自发成立的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土元养殖孵化技术、收购销售土元产品;现年产土元干品350余吨,年产值3500万元,引领了朱洪庙镇群众集体发家致富。三是成立由村集体党支部领办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单县黄岗镇商和种植农民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创办以来根据本区域土壤及自然气候条件优势,指导农户种植根茎类白术、丹参、白芷等为主的中药材,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引导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科学致富。
郓城县县委县政府多方位支持“郓半夏”产业发展,“郓半夏”于2018年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一是财政资金直接扶持,对于当年半夏种植户,在种植出苗后,根据种植和长势情况,每亩补贴约1000元,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开展农担补助,把半夏种植纳入农业担保范围,对于符合条件的半夏种植户,由农担公司与农商银行配合,按每亩5000元贷款的财政贴息标准进行扶持;三是开展保险补贴,将半夏种植纳入参保范围,半夏种植户只需承担50%保险费,贫困户参保费用全免,不足部分由县财政统一进行补贴,切实保障种植户利益;四是开展机械补贴,对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在种植和收获机械方面给予一定的购置补贴;五是开展技术指导,责成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秋收生产技术培训、观摩学习和现场指导等,提高种植户生产技术水平。鄄城县政府出台《鄄城县中药材种植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中药材种植保险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广扩大赤芍、白芍等道地药材种植面积;2024年上半年,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000余亩,缴纳中药材种植保险10000余亩,年同比增长33.3%。
2010年8月,菏泽市成立了菏泽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目前已发展成为归属市委管理的正县级单位“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2013年10月,菏泽市专门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和指导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在政府的干预引导下,经过多年来的规划布局,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市场物流、到中医药制剂和中成药生产的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特别是牡丹特色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2023年全市牡丹产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直接就业人数逾10万人;亚洲最大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菏泽市牡丹区建设分中心;牡丹种苗切花及深加工产品入选第二批“好品山东”品牌。芍药鲜切花销售量年突破1亿支,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芍药种植生产基地,特别是在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规划布局了万亩牡丹芍药发展经济带,差异化发展牡丹芍药种苗、鲜切花、芍药根、丹皮等,年产芍药根、丹皮等2200余吨,吸引了安徽亳州等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菏泽。
|
|
栏目
|
|
|